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管生成素(ANG)是一种单链多肽,具有较弱的核糖核酸溶解效应及强力的致血管生成效应。不同来源的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均有ANGmRNA的表达,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由于ANG是肿瘤致血管生成中的常用介导剂,因此其拮抗剂的研究在临床上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文章讨论了血管生成素在肿瘤诱导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拮抗剂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情况。

  • 标签: 血管生成素 拮抗剂 ANG 抗肿瘤血管生成 新生血管 生物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医学影像(MRI、CT)动态增强技术查看肺肿瘤血管的生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肺肿瘤血管生成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MRI以及CT扫描,分别分析和记录MRI、CT技术参数以及肺肿瘤动态强化的特点。与此同时,对肺肿瘤的微血密度(MVD)进行观察,将各种值和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除了Pm以外,各个参数都和微血管密度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灌注值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最高。结论:医学影像(MRI、cT)动态增强技术能够得到比较全面的肺肿瘤血供情况信息,是一种新的肺肿瘤血管生成观察方法。

  • 标签: 医学影像 动态增强 肺肿瘤 血管生成
  • 简介:血管生成是指通过已有血管网络的增殖和重建产生新血管的过程.在成人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管生成见于创伤修复、女性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生和妊娠.病理状态下,见于肿瘤的增殖与转移,以及一些非肿瘤性疾病,如银屑病、风湿性关节炎等[1].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至关重要.1971年Folkmen就提出,如果没有新生血管的支持,肿瘤的直径不会超过2~3mm[2],其后的许多研究均发现,如果抑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就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 标签: 肿瘤研究 抗血管生成治疗 增殖 创伤修复 血管网 非肿瘤性
  •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预防疾病和获取健康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加强健康科普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传播活动,将健康领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向公众普及传播,从而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落实医改对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提出的要求,推动实现《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目标.

  • 标签: 健康传播活动 健康知识 科普工作 健康教育与促进 指南 信息
  • 简介:血管生成是肿瘤细胞生长、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肿瘤血管不仅为肿瘤细胞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而且为肿瘤细胞的转移提供了通道。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可抑制其生长并能减少肿瘤浸润转移的机会。蛇毒解离素抗肿瘤的研究是当前蛇毒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蛇毒解离素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解离素 整合素 蛇毒 肿瘤 血管生成
  • 简介:本文将实验室合成、纯化后的Ampicillin采用固相微萃取方式,平衡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45min,检测其中甲醇和异丙醇的残留IPA235μg/g,MeOH198μg/g。采用顶空-SPME-气相法测定Ampicillin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该方法对药物中痕量有机溶剂残留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氨苄西林 固相微萃取 顶空
  • 简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通常是将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作简单的求和平均处理。这种方法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由于每门课程的学时数不一样,学生学习每门课程所需支付的劳动量有差异。很显然,对一门200学时的课程与另一门50学时的课程,学生取得高分所付出的劳动量是不等同的。若将成绩

  • 标签: 综合评定 学生成绩 加权平均法 学习成绩 各门课程 权重
  • 简介:目的:观察巴戟天寡糖(MorindaofficinalisHowoligosaccharides,MOO)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及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1.制备MOO(0.7g/kg、1.4g/kg、2.8g/kg)含药血清,建立CAM模型,随机分为NS组、空白血清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组及MOOd,、中、大剂量组,每组10只。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生成表现,并进行一二级血管计数。2.50只雄性Wistar大鼠,除假结扎组开胸分离冠脉后只穿线不结扎外,其余40只均制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30mg/kg·d),MOO小、中、大剂量组(0.7g/kg.d、1.4g/kg.d、2.8g/kg.d),每组8只。另取10只设为。各组均于造模后24h内开始药物(灌胃)干预,假结扎组及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6w后处死,心肌取材,行一般组织形态学观察,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的表达,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光密度值,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CAM血管生成:NS组、空白血清组无特异性血管生成,或特异性放射状程度低,bFGF组和MOO含药血清组主干血管向载体物靠拢,中小血管明显增生,尤其是小血管以载体为中心呈辐射状生长;与空白血清组相比,MOO各剂量组及bFGF组一、二级血管数目显著增加(P〈0.05)。2.与假结扎组、模型组比较,心肌组织切片可见M00各剂量组和麝香保心丸组毛细血管增生及MVD显著增多(P〈0.05)。3.与假结扎组和模型组相比,麝香保心丸组、MOO各剂量组大鼠缺血心肌VEGF、bFGF光密度值显著增高(P〈0.05)。结论:1.巴戟天寡糖可明显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2.巴戟

  • 标签: 血管生成作用 巴戟天寡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WISTAR大鼠 实验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构建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的原核表达体系,并于大肠杆菌中初步表达。方法从健康产妇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Arresten基因,将基因克隆人克隆载体(pMD19-T)中,测序确认。酶切后插入表达载体pBV221,转入大肠杆菌JM109进行温控诱导表达,经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Arresten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证实Arresten基因正确地插入表达载体中。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体Arresten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分子量约为26000,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经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该异源重组蛋白具有添加的亲和纯化标签多聚组氨酸标签抗原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有效的原核表达体系pBV221-Arresten。

  • 标签: ARRESTEN 克隆表达 原核表达重组体
  • 简介:早在1971年,Folkman就提出,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新生血管沟通循环系统,为肿瘤提供氧气及营养物质,并及时运走代谢产物,促使肿瘤快速生长;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还可以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以旁分泌方式刺激肿瘤细胞增殖;同时通过血液循环将原发癌细胞输送至远处靶器官,为癌细胞提供播散路径。肿瘤血管新生是涉及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迁移、毛细血管芽生、侵袭周围基质、新血管腔形成等一系列变化的一个多项过程。机体通过调节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状态来影响内皮细胞的活动状态,调控血管生成过程。近年来,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而抗肿瘤的治疗方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标签: 肿瘤 血管生成 抑制因子 ARRESTEN
  • 简介:目的构建中药(TCM)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XFP)专家系统网格(ESG)(TCM-XFP-ESG),为中药质量鉴别提供智能指导。方法利用VB.NET2.0和SQLServer2003软件开发专家系统网格,以文献数据和实验室数据建立数据库,同时运用实例类比产生2种推理方法设计知识库、推荐系统和优化系统,以测定栀子等10味中药XFP验证专家系统的可靠性。结果初步建立了中药XFP数据库,构建了TCM-XFP-ESG框架。结论开发TCM-XFP-ESG有助于推广X射线衍射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促进XFP信息资源的共享。

  • 标签: 中药 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 专家系统网格 知识库
  • 简介:目的:应用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系统,研究槲皮素对体外糖基化终产物(AGEs)生成的作用.方法:将药物加入G-BSA、GA-BSA、3-DG-BSA、post-Amadori糖化系统中,通过检测AGEs的生成水平,观察药物对不同途径、不同糖基化阶段的AGEs生成的影响.结果:槲皮素对G-BSA、GA-BSA、3-DG-BSA糖化系统中AGEs的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对post-Amadori反应体系中AGEs的生成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槲皮素可能只是非酶糖基化反应早、中期阶段的抑制剂,而对于后期阶段的作用不理想.

  • 标签: 槲皮素 非酶糖基化 糖基化终产物
  • 简介:正常组织中用于供能的脂肪酸主要来自饮食中的游离脂质,但在生长旺盛的肿瘤组织中,能量却来自于脂质的重新合成,所以在不同来源的肿瘤组织中见到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变化,在原发肿瘤中和肿瘤发生相关的生脂基因功能已经基本明确.研究表明在肿瘤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肿瘤的生成和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脂肪酸的功能与能量贮存、生物膜的结构、信号转导和蛋白质的乙酰化有关,但是现在对脂肪重新生成进程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恶性肿瘤的化疗效果一直不满意,为了寻找新的、选择性抗肿瘤方法,以脂代谢催化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亟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标签: 脂肪生成 脂肪酸 脂肪酸合酶 上皮间质转化 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5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红细胞生成素(SEP)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它与血红蛋白、血肌酐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法对肾移植患者术后1、2、3、4周进行血清红细胞生成素的测定,同时测定血常规、肾功能等。并将其中18例使用人类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者,和18例未使用者,作了对照研究。结果肾移植术后SEP的活性增高,同时伴随着血红蛋白上升,两者间呈正相关系(P=0.002),血肌酐下降越明显者,则SEP增高越明显,两者间呈负相关系(P<0.05)。术前使用或未使用rHuEpo对术后SEP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测定SEP活性的高低,动态观察其变化趋势,对估计和监测肾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及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有价值。

  • 标签: 肾移植 红细胞生成素 排异反应
  • 简介: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34000、受缺氧调节的糖蛋白激素,以往认为主要由肾脏产生,在调节红细胞生成和成熟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而且发挥多种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EPO的产生受氧分压的紧密调控,决定其合成主要因素是EPO基因在肝和肾的转录活性,而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控制这一过程。近年研究发现,EPO不但可以刺激红细胞的生成,此外还具有保护心、脑、肾组织免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EPO的保护效应在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实验性的缺血诱导的损伤模型中显现。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机体保护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 EPO基因 缺氧诱导因子 相对分子量
  • 简介:目的:促红素在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中的有效性已经证实,但对华北制药集团生产的促红素的有效性尚未见评价,本文旨在作相应的观察.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41例CRF患者,分别予促红素100~150U/kg·周,皮下注射,观察用药前、用药后第2、4、6、8、12周的血常规及血生化改变.,结果:用药后2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开始增高,第4、8、12周血红蛋白分别增高(8.5±12.4)g/L,(16.2±11.3)g/L,(21.9±14.1)g/L,红细胞压积增高2.4%±4.4%,4.7%±4.4%,7.1%±5.4%.除第2周白细胞轻度降低外,其它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华北制药集团生产的促红素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疗效显著.

  • 标签: 血红蛋白 肾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