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肿瘤放化疗患者护理用药安全的网格化管理价值。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9年10月~2021年06月,入选此次研究52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的肿瘤放化疗,结合此间肿瘤放化疗患者应用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依次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及网格化管理,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结果:分析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73.08%)相比,观察组(96.15%)更高,P<0.05。在不良事件方面,和对照组(26.92%)相比,观察组(3.85%)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肿瘤放化疗护理管理期间,通过予以网格化管理方法,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且患者对护理管理方式的满意度较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肿瘤放化疗 护理用药安全 网格化管理 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方法: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护理人员20名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名。对照组予以常规院内感染防控管理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网格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满意度。结果:管理后,研究组基建设施升级、管理权责清晰、网格管理重点化、督查落实到位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管理总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网格化管理模式于医院感染防控中效果显著,提升管理质量的同时增强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医院感染防控 网格化管理模式 管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骨科病区优质护理阶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观察,并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对护理质量和满意程度的分析。结果在骨科病区的优质护理体系当中,通过对网格化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有助于改善骨科病区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满意度,充分的发挥出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 标签: 网格化管理 骨科病区 优质护理 实践应用
  • 简介:【摘要】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尽管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有所控制,但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还在研发阶段之中。为了更好响应国家号召,科学防治新冠肺炎疫情,我院主动承担其新冠肺炎疫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主动响应国家的号召,并且开展对应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防控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当前我院日常运转较为良好且规范,并没有发生院内不良感染情况。

  • 标签: 新冠肺炎 防控期间 医院 网格化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网格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主要选择对20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出分析研究,此时将其划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选择使用网格化护理管理模式,后续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等多个方面作出分析。结果:在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支持后,观察组在各项数据比值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此时两组相关统计数据作出对比后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网格化护理模式支持下,患者自身依从性较高;此时在进行护理管理开始前期,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整体差异性不为明显,在执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后两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差异逐渐显著。结论:在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选择使用网格化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整体护理效果,并且还可以提升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对于后续治疗具有帮助意义,因此可以将其应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

  • 标签: 网格化护理管理模式 急危重症患者 应用
  • 简介:造血生长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调节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造血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后激活JAK,JAK发生自我磷酸化的同时也使受体磷酸化,继而通过SH2蛋白激活ras通路。JAK还可以使STAT磷酸化。STAT磷酸化后移到细胞核内,启动有关基因的转录。

  • 标签: 血细胞生成 信号传递 造血调控 造血生长因子
  • 简介: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均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近年来,大量的针对肿瘤血管形成的药物已进入临床实验与应用,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成为恶性实体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本文概述了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的机制与方法,并就该方法的发展方向与策略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血管生成 实体瘤 肿瘤血管生长因子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 简介:消毒供应室是医用消耗性物资集中收发与消毒供应的重要场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的医用物品回收与洗消流程已被一次性卫生用品的集中收发与管理所代替。在一次性物品的大量应用中,如管理不善会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为节约医疗成本,预防医源性感染,提高消毒供应效率,我科对一次性物品的发放与管理、消耗性资源的使用和预防医源性感染等环节进行了改良,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卫生成本 节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中添加重组人黄体生成素(γ-hLH)对低黄体生成素(LH)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于本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74例低LH(拮抗剂应用后血清LH<1 mIU/mL)患者,均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过程中是否添加γ-hLH,分为A组(n=37)与B组(n=37),A组患者添加γ-hLH,B组患者不添加γ-hLH,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Gn用量、Gn使用时间显著更少,hCG日LH、E2水平显著更高(P<0.05)。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正常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显著更高(P<0.01),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的hCG日P水平、获卵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低LH患者而言,在其IVF-ET周期拮抗剂方案促排卵过程中添加γ-hLH,可以显著提高其体内LH水平,缩短Gn使用时间及用药剂量,改善患者胚胎质量,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 标签: 低黄体生成素;拮抗剂方案;添加重组人黄体生成素;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研究基于网格化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提升感染控制护士能力的实践效果,医院构建网格化管理,为护士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在岗位职责实施前后,将医院的各项管理指标进行对比,最终发现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可以提高护士的基本操作能力,并且实施了网格化管理后,护士可以及时发现临床感染存在的问题。由于发现及时,可以及时控制,提高医院有关感染方面的管理水平。

  • 标签: 网格化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感染控制护士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职业人群体重对健康水平的影响,以网格化体重管理为核心开展企业健康管理,建立标准化的企业健康管理模式并进行推广。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某大型企业15000名员工中,随机抽取1500例体检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检验比较不同BMI人群与总样本人群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发病的情况。通过数据的分析体重与四高异常指标的相关性。通过正常体重职业人群与超重肥胖职业人群四高情况对比,计算出超重和肥胖引起的四高异常指标相对风险度和归因风险度,利用网格开展标准化体重管理,推广标准化企业健康管理模式。结果 分析该企业肥胖和超重人群相对于体重正常人群患病风险为:高血压2.6倍、高尿酸血脂4.4倍、高血糖8倍、高血脂2.2倍。控制体重到正常水平,可以降低多因素数理分析基础上Framingham模型和China-PAR 10年风险预测模型中的多个风险因素,降低心血管风险水平,对减少心血管事件有重要意义。结论 网格化体重管理做为企业健康管理的核心,符合职业人群需求。进行标准化企业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和推广,做好企业主导依照国家健康中国政策的要求,利用企业健康文化管理的平台与健康管理公司的服务相互渗透,达到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医务人员的联动模式,形成持续有效的健康管理流程。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内容,可以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

  • 标签: 网格化体重管理 企业健康管理 标准化管理模式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基于网格化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提升感染控制护士能力的相关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年限为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本研究共纳入76名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人。观察实施前后手卫生和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医院感染发病率和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实施前后手卫生和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医院感染发病率和职业暴露发生率的情况。结果:实施基于网格化管理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网络化管理的医院感染控制,不仅提升了护士的专业能力,还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的整体效能,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网格化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感染控制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生成研究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7例经病理检查等相关检查确诊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判断患者肺癌血管生成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患者支气管动脉介入性治疗。结果小细胞癌的患者介入治疗2次,5例非小细胞癌患者介入治疗7次;周围型肺癌的患者当中有11例患者介入治疗的次数为6次,且在期间加入了放射性治疗5000-7000Gr,治疗的有效率为72.97%(27/37)。总结探讨肺癌血管生成的原因,为更好的提供介入治疗的方案打下基础,为更好的治疗患者的疾病提供保障。

  • 标签: 肺癌血管生成 研究 介入治疗中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血管生成的二维超声造影(2D—CEUS)及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表现。方法对21例宫颈癌及2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2D—CEUS和3D-CEUS检查,观察其血流灌注模式及血管构筑特点,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及部分参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2D-CEUS诊断宫颈癌17例,另2例0期原位癌和2例IA1早期浸润癌未被检出。宫颈癌2D-CEUS表现为增强早期病灶区呈均匀性或不均匀性高增强,早于正常肌层;增强晚期病灶内部先减退,周边部呈稍高增强。宫颈癌TIC形态呈“速升速降”或“速升缓降”型,而正常宫颈呈“缓升缓降”型。宫颈癌组较对照组显影时间(AT)、增强时间(AT)明显缩短,增强强度(EI)及单位时间强度变化(k)明显增高(P均〈0.05),达峰时间(TrP)提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EUS显示18例宫颈癌的病灶区血管数目增多,结构紊乱的征象,另2例0期原位癌和1例IA1早期浸润癌未能显示异常血管。宫颈癌组MV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D—CEUS和3D.CEUS的联合运用,有利于提升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可视化及定量研究,为临床准确评估宫颈癌活体肿瘤血管生成提供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宫颈癌 血管生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选择急诊外科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2年6月-2024年2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90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45例为两组平均例数,传统护理管理及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为两组患者需要接受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比对分析后得知,两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 急诊外科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