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治疗复杂肾结石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微创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前对所有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和各项实验室检查,术后做好病情监测以及造瘘管、尿管的护理工作。结果经过有效护理后,本组患者1次取石成功有49例,结石清除率达81.67%,并且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对微创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治疗复杂肾结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无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肾结石 微创经皮肾造瘘术 输尿管镜 取石术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微创穿刺治疗肾结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8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给予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微创 经皮肾穿刺 肾结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通道及微通道经碎石取石在肾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共收治了64例肾结石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通道经碎石取石,观察组患者采用微通道经碎石取石,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结论在肾结石治疗中,微通道经碎石取石的效果要优于标准通道经碎石取石

  • 标签: 标准通道 微通道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肾结石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在镜取石(PCNL)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20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0例,围期予抗生素及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生命体征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热发生率及SIR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及MOD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病情恢复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d、3d、7d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抗生素PCNL围期能有效减低术后感染发热及SIRS发生率,较好控制相关炎症指标,安全性高,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必净 经皮肾镜取石术 发热 SIRS
  • 简介:目的观察肝胆道镜(PTCS)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确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TCS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PTCS组行PTCS,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比较两组在结石取净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随访复发等指标的差异。结果PTCS组结石取净率(90.77%)与对照组(89.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S组的中出血量(38.46±7.54)mL低于对照组(125.68±12.37)mL(P〈0.05)。PTCS组并发症发生率(6.16%)与对照组(10.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S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1.8±3.56)d低于对照组(18.68±5.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S组的平均住院费用(1.26±0.66)万元低于对照组(1.95±0.96)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PTCS组结石复发率为19.05%,低于对照组的3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S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和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经肝胆道镜 肝内外胆管结石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微通道经镜取石(MPCNL)与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汉中市中心医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17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MPCNL治疗96例,行URL治疗8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中转开放手术、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PCNL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URL组(P〈0.01);MPCNL组术后3d、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同期URL组(P〈0.01);MPCNL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URL组(P〈0.05);两组中转开放手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与URL均是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对结石位置偏低、直径偏小的患者可考虑首选URL;对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以及结石位置较高的患者,MPCNL更为适用。

  • 标签: 输尿管上段结石 微通道经皮肾镜 输尿管硬镜 碎石术
  • 简介:目的探讨穿刺气管切开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5例需要接受气管切开救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气管切开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穿刺气管切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以及中切口长度、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2%)与对照组患者(1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气管切开在重症医学科患者抢救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患者手术时间更短且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 传统气管切开术 重症医学科 手术指标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标准通道和微通道经镜取石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肾结石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随机划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前者给予微通道经镜取石治疗,后者给予标准通道经镜取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出血量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86.61±1.25)min明显短于参照组(120.13±2.14)min(P<0.05);实验组的中出血量(185.52±1.26)mL明显多于参照组(99.85±3.41)mL(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效果相当,但是微通道经镜取石在手术时间上比标准通道要长,但是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相对较少。

  • 标签: 标准通道 微通道经皮肾镜 肾结石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8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椎体形成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安全性及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所有86例患者在术后5~42h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其中75例患者腰背疼痛基本消失,另11例患者腰背疼痛得到中度减轻,患者并未有并发症发生。对所有86例患者进行3~5个月时间的随访,患者均未有新骨折发生。结论椎体成形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可增强椎体稳定性,恢复伤椎高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加压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28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分级,并掌握患者的合并症情况。首先对患者进行股常规的胫骨结节骨牵引,随后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评估其手术耐受性。麻醉后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结合加压钢板内固定(LCP)进行治疗。采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术后服用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状。对患者进行6-14个月的跟踪访问,观察记录患者的术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8例患者的粗隆间骨折均得到愈合,巨物并发症。对患者进行Harris功能评分,其中20例优秀,8例良好。优秀率为71.43%。结论加压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以及固定简单的特点,且患者的术后愈合效果好,并发症少,能够减轻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痛苦。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穿刺椎体成形(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55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6例行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穿刺椎体成形作为单侧组,29例行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穿刺椎体成形治疗作为双侧组,通过术后观察疼痛缓解程度、骨髓泥分布渗透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X线照射次数。结果两组手术顺利完成,单侧组再手术时间(29.5±2.84)min和中X线曝光次数(9.46±0.76)次少于双侧组的(49.7±1.03)min、(19.51±0.6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量、注入骨水泥量及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VAS)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治疗OVCF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单、双侧椎体成形治疗均达到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前者在手术时间、安全性等方面更具优势,而对于压缩程度重、中骨水泥弥散充盈不佳的病例则应选择后者。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结核采用CT引导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38例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19例.A组采用CT引导微创治疗,B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A组中出血量、手术操作用时、术后卧床时间、椎体骨性融合时间、血沉降至正常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采用CT引导微创方案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加快预后康复,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 标签: CT引导经皮微创 传统开放手术 脊柱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引导下穿刺微波消融甲状腺结节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3年5月-11月在本院门诊及病房患有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患者80例(结节共计122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并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高频彩超引导下穿刺微波消融的观察组患者术后所有甲状腺结节的消融率达95%,结节灭活和手术基本相当;1、3、6个月随访结节的平均缩小率分别为47.1%、67.3%和89.6%,观察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恢复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其术后并发症出现人数、手术时间>30min人数、住院时间>7天人数、术后颈部疤痕>0.5cm人数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具有很好临床价值,随着时间推移,结节停止生长-变小-甚至-消失,是甲状腺结节治疗的一个有效的补充和创新,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频彩超 甲状腺结节 微波消融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片移植在臀部反常性痤疮治疗的应用。方法对近年来某院接受自体片移植治疗的8例臀部反常性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接受自体片移植术后,均取得好的疗效,随访期间无病情复发。结论自体片移植是治疗严重臀部反常性痤疮的有效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反常性痤疮 自体皮片移植术 臀部
  • 简介: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组,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方案治疗;同期再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及血管再通几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推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效果突出,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 简介:我的孙子因感冒引起肾炎,转诊几家医院均不见效,有医院说要做穿刺诊断,有的医生说最好不要穿刺。请问我孙子要穿刺吗?

  • 标签: 肾穿刺 穿刺诊断 孙子 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腰椎后外侧融合的6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ODI功能障碍指数、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TLIF组患者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明显低于LPF组患者;②TLIF组患者术后骨性融合率明显高于LPF组患者;③术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TLIF组患者其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LPF组明显增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患者其术后腰腿疼痛的缓解程序、融合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的调整均优于腰椎后外侧融合,因此可将椎体间融合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案。

  • 标签: 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键接触点在鼻蝶垂体瘤切除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年龄大于16周岁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100例列为观察组。按入院先后顺序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年龄大于16周岁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100例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关键接触点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宣教内容掌握程度、遵嘱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高(P<0.01)。结论通过对关键接触点的探讨,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可以使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效果明显提高。

  • 标签: 关键接触点 经鼻蝶垂体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ACE联合MW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近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01至2012-12期间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50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单纯TACE方式与TACE联合MWA方式进行治疗,在术后30天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3年患者存活率、存活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1年、2年、3年的存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显著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TACE联合MWA方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近远期存活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临床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TACE MWA 近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康胶囊中大黄(以大黄素和大黄酚计)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检测器,以大黄素和大黄酚为对照品对自制的康胶囊中大黄(以大黄素和大黄酚计)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phenomsilBDS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0.1%磷酸溶液(45∶40∶15);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大黄素在3μg/ml-30μg/ml(r=0.9990),大黄酚在10μg/ml-50μg/ml(r=0.9992)之间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大黄素为98.8%,RSD为1.4%;大黄酚为99.3%,RSD为1.1%。结论HPLC法具有准确、简便、灵敏度高、无干扰而且重现性好的优点,适合用于康超微粉胶囊中大黄含量的测定。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