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心脉病症的治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心脉不等同于西方医学概念中的心脏。中医学的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哲学观的影响,提倡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因而心脉疾病既包含了现代医学的"心",如"胸痹心痛"、"心悸",又包含中医整体哲学观的内容,如"身心"、"神明"、"五脏五志"。

  • 标签: 心脉疾病 中医 西医 生理 病理 心脏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孕产妇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发生原因,并根据相关因素分析寻找合适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收治的孕产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患者1005例,其中325例患者有盆腔粘连(65例盆腔重度粘连),收集、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剖宫产年龄、手术次数、生殖道感染情况、手术切口方向、子宫切口位置、是否腹膜缝合、盆腔粘连情况及严重程度等,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入选患者年龄、患者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方向对患者是否发生盆腔粘连无影响,而患者剖宫产次数、剖宫产中腹膜的缝合情况、出现盆腔炎情况、子宫切口位置是孕产妇剖宫产后盆腔粘连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剖宫产导致盆腔重度粘连分析应尽量减少其剖宫产次数,注意术中腹膜的缝合,尽量子宫下段切口,做好术中的无菌操作,减少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术 盆腔粘连 病因
  • 简介:目的研究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120例接受保健治疗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儿童未服用轮状病毒疫苗,观察组儿童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比较两组随访1年的腹泻发生率、腹泻发病严重程度等。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儿童腹泻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患儿1年内的发病次数为(1.76±0.33)次,少于对照组的(3.10±0.4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有助于预防小儿腹泻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发病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值得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轮状病毒疫苗 小儿腹泻 预防保健 发病次数
  • 简介:在我国,战争与现代社会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研究是医学研究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从PTSD的症状、产生PTSD的原因、PTSD发生的生物学机制、PTSD的预防和药物治疗等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PTSD研究的状况。指出PTSD的发生与事件(战争、创伤)、个性特征和社会因素有关;其发病的神经生理机制与决定记忆、情绪、思维和社交的大脑或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目前对PTSD是以心理治疗和靶症状药物疗法(主要采用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治疗)为主。未来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多肽、第二信使、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等研究的理论,将为PTSD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也将为发展新型的抗PTSD药物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加强对PTS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是目前我国和我军医学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具有军事和社会的双重意义。

  • 标签: 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 药物治疗 抗抑郁 抗焦虑 研究
  • 简介:近日,国务院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今后5年,我国将进一步提高居民防治知识知晓率,扩大检测、加强随访,全面落实救治救助政策,织密织牢艾滋病遏制与防治的保障大网,护航“健康中国”建设。

  • 标签: 艾滋病 防治 知识知晓率 救助政策 国务院 中国
  • 简介:目的:评价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对防治小儿腹泻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接受保健治疗的患儿12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安慰剂防治,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防治,比较服药后随访1年内两组患儿腹泻的发生率、病情严重程度和腹泻次数等指标值的差异。结果:服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儿腹泻的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为31.67%(J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病情为重度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其腹泻病情为轻度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年内发病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防治小儿腹泻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降低了病情的严重程度,促进了患儿的康复。

  • 标签: 轮状病毒疫苗 小儿腹泻 预防保健 发病次数
  • 简介: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广泛应用于镇痛治疗,其所致的胃肠道和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较为严重,极有必要对这两大类不良反应的风险进行综合管理。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发布针对NSAIDs胃肠道和心血管不良反应进行综合防治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但我国尚无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本文以国内外相关学术进展为基础,综述了NSAIDs胃肠道和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综合管理策略,并介绍了长期使用氯吡格雷和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NSAIDs选择策略,以帮助医务工作者进行综合决策,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NSAIDs药物治疗策略。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不良反应 胃肠道风险 心血管风险 分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舒合剂对于神经危重症患者口腔溃疡和感染的防治效果,为临床重症患者口腔溃疡和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以入院第五天口腔情况判断口腔舒合剂对口腔溃疡及感染防治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显效率38.3%和有效率4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显效率20.0%和有效率40.0%(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81.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5)。结论口腔舒合剂对于神经危重症患者口腔溃疡和感染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应对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需要更深入地研究。

  • 标签: 口腔舒合剂 神经危重症患者 口腔溃疡 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头孢噻肟钠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基础组和预防组(每组60例);基础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预防组患者在基础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噻肟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患者用药后住院时间优于基础组(P〈0.05),感染率、再出血率、病死率和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基础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反应虽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预防组患者CRP、WBC测得值均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头孢噻肟钠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感染具有防治作用,可有效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感染率、再出血率、病死率及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头孢噻肟钠 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比较双环醇与甘草酸二铵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对血钾离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住院肺结核患者123例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与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双环醇片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肝功能指标与血钾离子(K+)浓度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各指标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YBm)与K’浓度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治疗1月、2月和3月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各指标如ALT、AST、TBIL异常率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的K浓度异常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与甘草酸二铵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对血K+浓度的影响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双环醇 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 抗结核 肝损伤 血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