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药典自一九八五年版规定检查葡萄糖注射液中的5—羟甲基糠醛(SHMF)。5—HMF是葡萄糖受热后的分解产物,它可进一步分解为乙酰丙酸和甲酸或聚合物,其中聚合物为一种有色物质。所以,葡萄糖溶液变黄至少有一部分是由于5—HMF的聚合作用所致,并且葡萄糖溶液的颜色深浅与

  • 标签: 5—羟甲基糠醛 外界气温 葡萄糖注射液 聚合物 葡萄糖溶液 5—HMF
  • 简介: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梗塞等)是影响健康的头号杀手,并且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众多。人们已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但气温(气候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人们还认识不足。影响有3点众多研究发现,气温(气候变化)对心脑血管病的影响主要有以下3点:1.短期波动影响大有研究表明,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为,当温度低于或高于某一临界温度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可见,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气候变化 短期波动 脑梗 高脂饮食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腺瘤、大肠癌组织与APC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41例大肠癌与腺瘤组织标本,采用银染单链构相多态性技术分析APC基因突变情况.结果3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有16例发生APC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5.7%.8例腺瘤组织检出突变3例,突变率为37.5%.APC基因在散发性大肠腺瘤与大肠癌中均有较高突变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还表明,APC基因突变与年龄、性别、肿瘤性质、位置、类型、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APC基因突变在大肠腺瘤阶段就出现,属于大肠癌发生的早期阶段.检测APC基因突变能预测腺瘤的癌变倾向,有助于早期发现大肠癌.

  • 标签: 大肠肿瘤 基因 APC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在护理肝硬化患者过程当中,气温变化对门静脉血流动力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按照不同月份的温差进行统计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食道胃底静脉出血的变化。选择78例肝硬化患者在11月-2月和6月-9月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对门静脉血流动力精选检测。结果:11-2月份肝硬化患者出血率高于6-9月份,差异有显著意义(P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出血 气温护理 血液动力学
  • 简介:目的评价污水养殖鱼的细胞遗传毒理学安全性。方法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对采自广州市南、北排污河流域的污养鱼肉有机提取物进行致突变性检测。结果本次采集的3组污养鱼肉有机提取物均呈致突变阳性结果,而清养鱼有机提取物呈致突变阴性结果。结论污水养殖鱼体内含有致突变物质,这些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能对人群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 标签: 水产养殖 污水 有机提取物 致突变性 微核
  • 简介: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细菌不断发生耐药性变异,以求生存[1].虽然人们对细菌的耐药机制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从抗菌药物治疗及药物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细菌耐药仍变得越来越严重,部分原因是由于目前基于MIC的治疗浓度,仅阻止了大部分敏感细菌的生长,而使耐药突变菌株得到选择性富集扩增[2,3].为了减少细菌耐药,人们曾试图用限制抗菌药物使用及抗菌药物轮换使用等手段,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DrlicaK等提出了防突变浓度(mutantpreventionconcen-tration,MPC)和突变选择窗(mutantselectionwin-dow,MSW)概念,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 标签: 抗菌药物防 浓度临床意义 物防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常见基因突变与临床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20-10至2021-12期间,收治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于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点情况,分析其临床因素与基因相关突变指标的关系。结果:患者中女性、腺癌、不吸烟、无脏器转移、肿瘤标记物指标异常,其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P<0.05),且年龄、淋巴结转移与基因突变没有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与临床因素存在相关性。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突变 临床因素 表面生长因子受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方治疗肺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肺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用依巴斯汀片治疗,研究组用益气温阳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高于参照组(25.00%),研究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益气温阳方应用在肺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脾两虚型 过敏性鼻炎 益气温阳方
  • 简介:对利巴韦林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进行了文献分析及评价,为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利巴韦林 致畸 致突变 致癌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BRAF)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0—2015年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39例,对所有患儿进行BRAF基因突变检测,调查患儿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本组共发生BRAF基因突变患儿12例,突变率为30.77%。10~13岁患儿的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10岁者(P<0.05)。腺外侵犯患儿的BRAF基因突变率低于未侵犯者(P<0.05)。T1期患儿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T4期患儿(P<0.05)。低危患儿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高危患儿(P<0.05)。结论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低于成人,低T分期及低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AMES)分级患儿的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高T分期及高AMES分级患儿。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儿童 BRAF基因 突变
  • 简介:目的:阐述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MSW)及该理论最新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与结论:通过近年报道的体内外实验结果证明MPC和MSW是评价抗菌药物防细菌耐药能力的新指标。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缩小突变选择窗,力争遏制和延缓细菌耐药突变。除选择更理想的药物、调整药物剂量外,联合用药在理论上讲也是一条安全、有效的用药途径。AUC24/MPC,Cmax/MPC作为防止耐药突变的预测指标优于AUC24/MIC。根据防耐药突变理论选择应用抗感染药物为延缓耐药提出了新的策略。

  • 标签: 防耐药突变浓度 耐药突变选择窗 PK/PD 耐药
  • 简介:癫痫(epilepsy,EP)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短暂的大脑功能失常为特征的常见脑部疾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发现,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电压门控钠通道(voltage-gatedsodiumchannel,VGSC)亚型Nav1.1、Nav1.2、Nav1.3、Nav1.6、Nav1.7在癫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是相关抗癫痫药物(AEDs)的作用靶点。这些通道α亚基编码基因突变可引起不同形式的癫痫发作。本文针对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上述5种VGSC亚型基因突变相关癫痫发生和临床治疗作简要综述,为癫痫的发生发展电生理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电压门控钠通道 基因突变 癫痫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BRAF基因突变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至2015年收治的12例BRAF突变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例BRAF突变患者,男性7例(58.3%),女性5例(41.7%),均为40岁以上;右半结肠2例(16.7%),左半结肠及直肠10例(83.3%);腺癌10例,腺癌及黏液腺癌混合型2例;中分化及低分化各6例,无高分化;8例行DNA错配修复基因免疫组化检测,均为微卫星稳定型;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为27.3%,疾病控制率为72.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为16.4周;中位总生存期(OS)32周。结论:BRAF突变多见于中老年、分化较差、左半结肠的肿瘤,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一线化疗敏感性差,预后不良。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BRAF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为靶点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给EGFR基因突变患者带来了显著的临床获益,有研究表明,肺癌CT征象的大小、密度、形状、以及一些特殊征象与EGFR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 标签: EGFR 肺癌 CT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tyrosinekinaseinhibitors,EGFR-TKIs)后的耐药机制,疗效指标以及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本文分析了1例服用吉非替尼耐药后行EGFRT790M基因检测呈阳性的肺腺癌晚期患者的病情及用药情况,通过相关基因检测及查阅文献,探讨其耐药机制,腹泻处理和质子泵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方案。结果: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腹泻原因选择了最佳给药方案,最终使患者癌细胞及腹泻情况得以控制。结论:临床药师从多角度全面分析了EGFRTKIs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EGFR-TKI T790 吉非替尼 AZD9291
  • 简介:甘露糖结合蛋白(MBP)是一种ca2+依赖性(C型)凝集素,由肝脏分泌,可与甘露糖丰富的病原体表面及巨噬细胞上特异性的受体结合,可识别大多数G-和G+细菌及病毒、真菌等,发挥调理素及诱导巨噬细胞的作用,并能激活补体,导致病原体裂解。亦可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人MBP基因突变,干扰MBP的二级结构,产生无功能的蛋白质,引起血清MBP水平低下和调理缺陷,减弱细胞吞噬作用。研究表明,MBP基因突变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以及HIV、细菌感染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甘露糖结合蛋白 基因突变 感染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