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病例:患者,男,37岁,因“尿频、尿急”到某诊所就医,诊断为“尿路感染”,于2009年5月14日晚20时给予注射用大观霉素2.0g(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81011),用3.2mL专用溶媒(即0.9%苯甲醇注射液)溶解成混悬液,肌内注射。第二天,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剧烈,医嘱热敷。

  • 标签: 苯甲醇注射液 大观霉素 溶解 皮下组织 注射后 尿路感染
  • 简介:1例82岁女性患者因右上腹痛自服安乃近0.5g,约30min后出现全身肌肉酸痛,伴乏力、尿量减少,尿呈红葡萄酒色.次日实验室检查示血清CK4672U/L,CK-MB107U/L,Scr232μmol/L,ALT297U/L,AST432U/L,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2.1μg/L,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10779ng/L.予适当补液、保肝等对症治疗,2d后患者肌痛症状明显减轻,尿量尿色恢复正常,CK578U/L,CK-MB16U/L,Scr87μmol/L,ALT99U/L,AST59U/L,cTnⅠ0.157μg/L,NT-proBNP1975ng/L.

  • 标签: 安乃近 横纹肌溶解
  • 简介: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L)是由于骨骼肌组织急性损伤,改变了肌纤维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酶与电解质等向血液中释放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痛、肌无力、黑色尿、肌肉触痛和肿胀,并可出现皮肤压迫性坏死。致病原因有肌肉创伤(如剧烈运动、挤压伤、劳损或癫痫发作)、血流灌注不足、中暑、电解质紊乱、遗传酶缺乏、感染、摄入药物(毒素)以及可致体能失衡的各种严重疾病。

  • 标签: 药物 横纹肌溶解症 RL 骨骼肌组织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进一步研究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报告经过临床确诊的脑桥中央隋鞘溶解症6例,均有MRI资料,总结其MRI特征。结果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MRI特征为;病变位于脑桥中央部位,多为环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模糊;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Gd—DTPA顺磁共振造影仅见边缘轻度强化。结论MRI是诊断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最好方法。

  • 标签: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MRI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近年来,我们对22例脱位晶体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23只眼),其中男19例(20只眼),女3例(3只眼);年龄10~74岁,平均52岁。病因,外伤引起晶体脱位合并白内障17只眼,Marfan综合征并发白内障3只眼,原因不明的晶体脱位对发白内障2只眼,针拨术后1只眼。并发症,继发性青光眼3只眼,周边房角不同程度前粘

  • 标签: 并发白内障 手术探讨 玻璃体替代物 玻璃体切除 晶体 人工品
  • 简介:病例:患者,女,63岁,因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站立不稳,行走不能,当时无意识障碍,无头痛、恶心、呕吐、心慌和胸闷。2009年4月3~6日患者左侧肢体无力症状加重,并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4月6日下午起呼之不应。家属将其送至我院急诊,查头颅CT平扫:双侧大脑半球多发脑梗死、脑萎缩。

  • 标签: 横纹肌溶解症 血脂康胶囊 左侧肢体无力 无意识障碍 双侧大脑半球 头颅CT平扫
  • 简介:1例84岁女性患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口服辛伐他汀40mg,1次/d。用药10余年,患者出现全身肌肉酸痛、无力。入院体格检查:肌紧张度增高,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CK)4488U/L,考虑为辛伐他汀所致横纹肌溶解症,遂停用辛伐他汀,其他治疗药物继续使用,给予口服辅酶Q10。12d后复查,CK降至85U/L。

  • 标签: 辛伐他汀 横纹肌溶解症
  • 简介:加拿大卫生部近期又收到6份服用罗苏伐他汀(rosuvastatin,CRESTOR)致横纹肌溶解症的报告,目前正对这些报告进行评估,特别是40mg剂量的罗苏伐他汀的安全性评估。在应用罗苏伐他汀治疗期间,患者如果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危险因素,有任何原因不明的肌痛、肌无力或痛性痉挛,或棕色尿、异色尿,应立即向医师咨询。

  • 标签: 横纹肌溶解症 罗苏伐他汀 安全性评估 治疗期间 危险因素 原因不明
  • 简介:离子紊乱、低钠血症是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患者往往表现为乏力、恶心、嗜睡、烦躁甚至神志模糊、抽搐、昏迷等症状,过去常以低钠血症引起的一般性脑病作为解释。但随着MRI等技术的应用,临床上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其治疗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意见。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PontineMyelinolysis,CPM)便是其中之一。外科医生是临床诊治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疾病,而该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合理治疗。

  • 标签: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离子紊乱 低钠血症 临床表现 激素 发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报告了360眼IOL术后后囊混浊随访观察6个月~2.5年的结果,有87眼发现有后囊混浊(24.17%);但其中仅14眼(3.89%)影响视力。先天性白内障IOL术后后囊混浊影响视力者占47.37%,老年性白内障IOL术后后囊混浊未发现明显影响视力。IOL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生的高峰时间是术后3~6个月内,并没有随时间延长混浊率增加的趋势,术后后囊混浊的防治关键时间应放在术后3个月内。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体
  • 简介:1例30岁女性患者因盆腔炎口服左氧氟沙星片(0.5g、1次/d)和奥硝唑分散片(0.5g、2次/d)共14d。服药第13天患者出现四肢肌肉酸痛、乏力。停药后四肢酸痛、乏力加重。停药第12天实验室检查示CK939U/L,CK-MB41.3U/L,LDH313U/L,考虑为横纹肌溶解症。嘱患者大量饮水,并给予碳酸氢钠片(0.5g、3次/d)和辅酶Q10片(10mg、3次/d)口服。2周后复查,患者血清CK96U/L,CK-MB21U/L,LDH287U/L,肌痛、乏力症状消失。3个月后复诊,上述指标均已恢复正常。

  • 标签: 氧氟沙星 奥硝唑 横纹肌溶解
  • 简介:1例37岁男性患者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再活动单独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含甘草酸苷120mg)静脉滴注。治疗12d,症状明显改善,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含甘草酸苷150mg,2片/次,3次/d)和水飞蓟素(140mg,3次/d)。服药2周,患者出现下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服药25d,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减低,肌酸激酶(CK)8378U/L,血钾2.2mmol/L。当日停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和水飞蓟素,结合腓肠肌活检,诊断为横纹肌溶解合并低钾血症。予氯化钾、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螺内酯。治疗10d,肌力恢复至5级,肌张力正常,CK459U/L,血钾5.1mmol/L。3个月后,体格检查示双下肢正常,CK156U/L,血钾4.8mmol/L。

  • 标签: 低钾血症 横纹肌溶解 复方甘草酸苷
  •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55例(64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合并严重的虹膜后粘连,瞳孔闭锁或膜闭的病人,术中对瞳孔钝性分离粘连,切除瞳孔区机化前膜或瞳孔缘放射状剪开,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或娩出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结果随访3—6个月,术后视力0.1~0.2.5眼(7.81%),0.3-0.5者为39眼(60.94%),>0.5者为20例(31.25%)。结论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葡萄膜炎 并发 虹膜后粘连 瞳孔闭锁 钝性分离
  • 简介:脑室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其死亡率及病残率高。对于出血量较大的,尤其是合并急性脑积水的病例,脑室引流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我科自1996年1月至2003年8月期间,采用侧脑室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法治疗脑室出血79例,现将治疗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尿激酶 治疗 脑室出血 侧脑室引流
  • 简介:1例81岁女性患者因高血脂服用辛伐他汀40mg/d治疗1年,因胆结石加用单剂量熊去氧胆酸250mg。次日出现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尿色加深。第10天肌酸激酶(CK)12650U/L,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给予患者水化治疗、静脉滴注碳酸氢钠及呋塞米治疗。期间CK最高达80539U/L,CK—MB/CK比值最高达7.4%。随后其症状和实验室检查逐渐恢复正常出院。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获得非洛地平缓释片在多种介质中的溶解度,更深入地研究非洛地平缓制剂的释放行为。方法 采用桨法、桨法-固定篮法和往复筒法等释放度装置,通过改变各关键释放参数(流速、溶出介质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及溶出介质的pH值等),对非洛地平缓释片在多释放条件下的释放曲线进行考察。结果 非洛地平在含不同浓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介质中的溶解度,非洛地平原料随着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的增大,溶解速度越快,溶解度越高,溶解度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成比例地增加。结论 现行药品标准释放度检查区分能力较差,亟需统一建立能客观有效评价制剂品质和工艺水平的释放度方法。

  • 标签: 非洛地平 介质 溶解度
  • 简介: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12l眼)眼轴界于26mm~31.5mm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经角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吸出,并植入软性或硬性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第l天视力≥0.5者74眼,占61.2%。<0.5者47眼,占38.8%;术后3个月≥0.5者78眼,占64.4%。<0.5者43眼。占35.6%。术后远视力较佳。视力无提高者5眼。后囊膜破裂3眼。术后早期角膜水肿17眼。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治疗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疗效 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