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经鼻或面罩的机械通气具有无性、可早期使用、上机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能减少患者气管插管的需要,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广泛。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对42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呼吸衰竭患者 早期使用 气管插管 无创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肺水肿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源性肺水肿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有机械通气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氧气分压、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等临床指标,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久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在通气后氧气分压、血氧饱和度显著提高,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呼吸和心率趋于稳定,所有指标在治疗前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采用有创通气治疗,死亡率为43.3%,观察组患者采用通气治疗,死亡率为16.7%,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肺水肿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症状缓解时间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使得患者死亡率大大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心源性肺水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74例重症肺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早期机械通气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未开展早期机械通气而行早期有创通气)与实验组(37例:开展早期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72h用力呼吸时肺活量、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等肺功能以及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70%)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重症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有-序贯机械通气在急性呼衰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8例急性呼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给予有-序贯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有机械通气。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死亡数、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患者死亡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有-序贯机械通气可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提高疗效。

  • 标签: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ICU急性心衰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ICU急性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中,从中选择了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60例,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呼吸机治疗,对照组接受接受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状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在ICU接受治疗的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ICU急性心衰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ICU急性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中,从中选择了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60例,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呼吸机治疗,对照组接受接受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状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在ICU接受治疗的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来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10月—— 2015年 10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的患者 47例为班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 56%,有效 40%,无效 4%,总有效率 96%;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 50%,有效 36.36%,无效 13.64%,总有效率 86.3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动脉血气分析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PaO2、 SaO2指标数存在明显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临床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早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中,随机抽选7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研究对象例数均为35例,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结果:在通气情况方面,实验组在呼吸支持时间、用氧时间、留院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有呼吸机治疗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气分析结果方面,实验组在PaO2方面高于对照组,在PaCO2方面低于对照组,在PaO2/PaCO2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行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其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通气情况和血气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小儿重症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治疗中实施机械通气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84例老年肺动脉高压并呼吸衰竭患者(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系统抽样法”原则下分2组,组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接受有机械通气,后者接受机械通气,各纳入42例。比较护理干预结果:血氧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PaO2、SaO2水平更高、PaCO2、CRP、IL-6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84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检测值、哮喘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84.9±10.2)mmHg(1mmHg=0.133kPa)、SaO2(98.1±1.0)%均高于对照组(77.8±9.2)mmHg、(93.7±2.6)%,PaCO2(44.3±4.6)mmHg低于对照组(48.9±4.2)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哮喘评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哮喘评分(2.98±0.40)分低于对照组(3.61±0.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时,可明显改善的血气指标情况,减轻哮喘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重症哮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机通气救治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8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呼吸机通气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实施呼吸机通气治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急性左心衰 心率
  • 简介:目的探讨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急性呼吸衰竭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心脏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进行正压通气(NPPV)的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通气组(39例)及常规治疗组(38例),通气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呼吸机治疗,常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持续吸氧,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护理效果。结果无创通气组患者比常规治疗组患者住ICU时间缩短1d;治疗后4h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优手常规治疗组(P〈0.05),患者缺氧改善明显,舒适度提高。结论通气方法治疗心脏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有显著疗效,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提高舒适度,促进病情的恢复。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心脏手术后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呼吸康复训练中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中重度COPD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康复组除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健康教育、运动训练外,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学科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2组患者均采用体质指数(BMD、气流阻塞程度(Obstrucdon)、呼吸困难指数(Dyspnea)、运动耐力指标(Exercise)即BODE评分评定患者康复情况。同时采用生存质量评分(QOL)评定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的BODE评分明显降低。QOL评分也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对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能显著降低患者的BODE评分,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及改善患者的QOL水平。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康复 无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有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本院ICU进行有机械通气治疗的88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之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强化护理干预),各44例。结果:研究组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潮气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气道峰压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ICU 重症心力衰竭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面罩正压通气(NPPV)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行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需进行辅助通气的患儿,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拔除气管后改用NPPV至患儿病情稳定。期间分别记录NPPV前、NPPV脱机前及脱机后2h的相关呼吸参数。结果40例患儿NPPV脱机前及脱机后2h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NPPV前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均顺利恢复,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NPPV可以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缺氧,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心脏病 先天性 小儿
  • 简介:目的探究正压通气对老年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50例的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正压通气治疗,分析总结护理措施及体会。结果所有患者治疗72h后的呼吸衰竭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心率和PaO2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aCO2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策略对正压通气治疗尤为重要,能有效缓解患者呼吸衰竭症状,推动患者病情康复。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护理策略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在呼吸衰竭重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呼吸衰竭重症患者109例,行多中心、双盲方式将病患随机性分为两组,其中治疗A组55例,采用均无正压通气改善肺功能,并结合平喘、解痉挛、抗炎等常规方式治疗;治疗B组54例,在上述治疗手段基础上结合纳洛酮用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B组患者pH值、PaCO2、PaO2等动脉气血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治疗A组,(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治疗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74%(49/54),显著性高于治疗A组的78.18%(4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在呼吸衰竭重症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在短期内改善动脉气血指标,降低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纳洛酮 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急救中应用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抽选86例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用常规治疗,实验组用正压通气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在其他因素干扰下,实验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正压通气治疗效果理想,能提高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治疗质量,提升治疗的整体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保障患者治疗结局的良好,一定程度上避免医患矛盾,值得推广。

  • 标签: 慢阻肺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