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栓治疗主要针对凝血系统和血小板活化两个环节起作用;分别称为凝治疗和血小板治疗。目前临床药物也主要作用于这两个环节,一些新型的药物逐步用于临床或是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本文综述了此类药物的临床研究情况,凝机制以及临床试验等。

  • 标签: 抗凝药物 抗凝机制 抗凝治疗
  • 简介:甲状腺药物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首选药物。使用70年来.对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从未停止,其在甲亢治疗中的地位也在不断转换。现研究显示甲状腺药物在甲亢治疗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同时,对其引发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认识更为全面。本文将就甲状腺药物治疗利与弊的最近进展进行综述,意在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甲状腺药物 硫脲类药物 优点 缺点
  • 简介:1组胺药物简介从1937年第1个组胺药开发至今,已有50余种H1受体拮抗剂供临床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为第1代: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曲吡那敏(去敏灵)、异丙嗪(非那根)、美喹他嗪(玻丽玛朗)等.这类药物具有以下两项缺点,限制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1)中枢抑制作用:大部分第1代组胺药具有脂溶性,能穿透血脑屏障,故均有不同程度的中枢抑制作用,即镇静作用,包括困倦、嗜睡、注意力下降等.(2)H1受体选择性差:药物有部分胆碱能作用,因此易产生视力模糊、口干、心动过速及胃肠道等的不良反应.另外,它还可产生a受体阻断作用、局麻作用及5-羟色胺抑制作用等,这些都会使第1代组胺药物的安全性下降.

  • 标签: 抗组胺药物 合理用药 美喹他嗪 氯苯那敏 苯海拉明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和病理都比较复杂。今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高血压这一疾病也有了一种更深层次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不应只是血压升高造成的心血管病危险,而是多种生理病理异常的症候群,同时涵盖了血脂代谢异常、心脏血管形态及功能改变、糖耐量降低和胰岛素抗性等。临床对于高血压这一疾病的治疗,发展到现在已经有 40多种药物, 为临床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用药选择余地。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分析,以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对后期的医药工作有所参考。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治疗 合理使用
  • 简介:目的主要对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对象,随后对其治疗中药物使用情况、疾病分期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探究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来看,本文研究中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使用药物中比例由低至高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42%)、利尿剂(62%)以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72%)。另外,高血压患者120例临床治疗用药中二联和三联最高,比例达70.83%。结论相对于高血压在临床治疗当中,对于药物的合理应用是确保治疗效果的主要方式,因此对于医务人员来讲,需要在对高血压患者实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了解的基础上对药物合理应用。

  • 标签: 抗高血压 药物 药物使用
  • 简介:本文概述了我国建国50年来高血压药物的发展和使用状况,结合国外资料,重点对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进行了再评价,旨在为临床医师和药师提供较好的、合理用药的信息。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分类 疗效 不良反应 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 简介:目前上市的感冒药有数十种之多,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药物至关重要。由于有些患者缺乏药物知识,滥用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药物的大剂量长期服用会引起不少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根据这些情况简单介绍几种常见感冒体征时的用药。

  • 标签: 抗感冒药物 合理用药 中药制剂 止咳祛痰类 抗生素类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失常药物使用情况,引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2年精神失常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我院精神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 标签: 抗精神失常药物 用药情况 治疗费用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是神经介入术后缺血事件再发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可能导致药物抵抗的风险基因和位点。方法:以神经介入常用的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为研究对象,对遗传因素导致的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结果与结论: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结果间存在争议,目前没有公认的基因位点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CYP2C19弱代谢是氯吡格雷抵抗的重要因素,但CYP2C19仅能解释约12%的药物抵抗,因此临床并不推荐常规进行该基因的检测,氯吡格雷抵抗的主要因素仍在研究当中。此外,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心血管病患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药物抵抗的研究有待加强。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药物抵抗 基因变异 CYP2C19
  • 简介:新型癫药物对皮肤结缔组织、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和代谢等多系统均可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影响认知功能,致畸,加重癫症状。本文对新型癫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 标签: 癫 抗癫药物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综述
  • 简介: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中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根据循证医学的要求,重点介绍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5类血小板药物中的4个代表性药物,包括其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联合用药等。

  • 标签: 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阿那格雷 噻氯匹定 合理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硫酸羟氯喹联合药物治疗磷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来我院的 68例磷脂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8年 07月,截止时间为 2019年 07月,按照入院顺序,将 68例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 n=34例)与对照组( n=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硫酸羟氯喹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后评价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效果: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比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显著( P<0.05)。结论:给予磷脂综合征患者硫酸羟氯喹联合药物治疗,既能提高临床效果,又能确保治疗安全性,应被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硫酸羟氯喹 抗凝药物 抗磷脂综合征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近年来,由于药物(本文所指药物除特别说明外,均指广义上的药物)在心脏疾病和脑梗死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介入手术和人工心脏瓣膜移植后的大剂量应用,由其所引起的脑出血的病例也呈明显增多的趋势。

  • 标签: 抗凝药物 脑出血 治疗 人工心脏瓣膜 心脏疾病 介入手术
  • 简介:从1983年到2005年11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有5种药物.但其在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一批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药正处于研发阶段,其中已进入临床试验后期的药物以核苷类似物为主。本文对已上市及进入临床试验的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进行了总结.并对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进行了评述。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病毒药 核苷类似物 干扰素类
  • 简介:从我院西药库2001年1月-2002年12月药品出库统计表统计出常用的12种高血压药物的出库数量,按照WHO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规定,并参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临床常规用量,设定各药的日剂量为DDD,2001年1月-2002年12月出库数量和DDD的单位为片或粒,将出库数量除以该药的DDD得出DDDs即治疗日数,并统计出各药出库金额,把各药的DDDs、出库金额、出库数量排序,比较各药的使用情况,见下表。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中国药典》 钙离子拮抗剂 WHO 药品管理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调血脂药物包括调血脂类药物、抗氧化剂、多烯脂肪酸类药物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