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AO分型 B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疗效分析。 方法 选取 2012年 9月 -2014年 2月本科收治的 49例桡骨远端骨折,全部均为闭合性骨折,经复位后,用 X射线评估两组复位评分,以 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 小夹板组复位优良率 60%,内固定组复位优良率 58.1%,两组优良率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夹板组腕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 56%;内固定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 54.1%,两组优良率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特定的桡骨远端骨折( AO分型 B型)在治疗上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切开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 X线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 2015年 12月我院收治的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患者 10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 X线片及 CT扫面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患者的创伤性湿肺,肺挫伤,气胸的检出率。结果: X线创伤性湿肺的检出率为 68%,肺挫伤的检出率为 77.78%气胸的检出率为 72.73%; CT扫描创伤性湿肺的检出率为 96%,肺挫伤的检出率为 94.44%,气胸的检出率为 95.45%; CT扫面结果中创伤性湿肺,肺挫伤,气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 X线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X 线片临床操作简单,对胸廓全貌、肋骨骨折方面检查结果较好, CT 扫描对肺实质病变的检出更具优势,临床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检查方式,以确诊患者的病情,为治疗做出判断为采用依据。

  • 标签: 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 X线 CT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本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 90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 45例采用 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洗胃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对两组患者急救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洗胃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 研究组患者急救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接受的76例急诊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护理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抢救结果分析,观察组的优势明显。结论对于急诊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能提升抢救的成功几率,缩短抢救时间,应用到急诊护士的临床培训中,可行性高。

  • 标签: 急诊护士 急诊抢救 预见性护理
  • 简介:目的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8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流程后抢救效率,以及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急诊接收及分诊评估、心电监护、静脉采血及用药、治疗时间等各方面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急诊护理流程时间,提高抢救效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应当在急诊护理中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效率 优化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急诊救治创伤患者死亡发生危险因素及急诊救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2017年所收治的共计200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死亡病例共计60名,收集并对比患者的性别、年龄、创伤原因、现场急救等资料情况。结果通过资料研究显示,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在年龄、现场急救等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可以分析年龄越大,现场急救方式的正确与否、及时与否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体的治疗效果。结论在临床上急诊救治创伤患者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超过50岁,现场急救不规范等。可以针对上述两个方面对患者的整体急救方式进行有效的改善,提升救治的整体效果。

  • 标签: 急诊救治 创伤患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研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从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胸痛患者中抽取80例分组讨论,依据其抢救中护理干预方式分组,其中40例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对照组),另40例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30.00%),抢救成功率(70.00%)高于对照组(4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急救时间、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85.00%)高于对照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抢救急诊胸痛患者时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可更好地控制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性,提升抢救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急诊护理 流程 急诊胸痛 抢救
  • 简介: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危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在接诊时间、分诊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治疗时间的情况,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方式在抢救效率和护理满意度上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方式。结论在急诊急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可明显提升抢救效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更加适合临床使用。

  • 标签: 护理流程,优化,急诊患者,抢救效率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采取急诊性护理的风险管理方法对于护理急诊科的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122例急诊科的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讨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将收集的全部患者平均的划分至两组,常规护理组当中的61例患者仅仅采取传统化的常规方法来进行护理,实验护理组当中的61例患者则在传统化的常规方法基础上采取急诊性护理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其展开护理,实行结束之后将对两组急诊科的病患者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探究。结果据统计,实验护理组的患者在进行风险管理之后有效概率(93.44%)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有效概率(70.49%),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急诊科的病患者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使用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方法来护理急诊科的病患者,可以显著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又可以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个人的生活品质,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风险管理 临床效果 急诊科
  • 简介:目前我国各种安全事故多发,严重多发伤的患者日益增多。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来势凶猛、伤情复杂,如若救治不及时,则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目前已成为“世界的第一公害”。因此如何快速救治多发伤患者,使其降低其死亡率已然成为现急诊外科和创伤学研究的重中之中。本文主要收集近几年的相关资料,对多发伤急诊快速救治现状进行综述,通过对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治的探讨,寻求最快速的方法,以便临床应用,最大程度上帮助多发伤患者减少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 标签: 多发伤 救治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在睫状体脱离复位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累计在 2017年 4月到 2019年 4月期间抽取睫状体脱离的患者 8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进行分组,较早入院的 40例患者接受前方角镜检查并开展睫状体脱离复位术治疗,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余下 40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其 UBM检查联合睫状体脱离复位术治疗,通过回顾患者相关治疗资料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第一次手术成功率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势( P<0.05)。结论 UBM应用到睫状体脱离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发现前房角镜不能发现小而窄的睫状体脱离,能够为手术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对于减少手术次数,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超声生物显微镜 睫状体脱离 复位术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应用三区四级护理模式对急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模式干预;选择2017年5月~2018年4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2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三区四级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坠床、跌倒、紧急抢救、其他意外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候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应用三区四级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意外发生,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科 三区四级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急诊临床特点以及救治原则。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急诊外科接收治疗的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本次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分析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特点,并总结对患者采取急救方法的原则。结果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共有63例患者痊愈,治疗有效率为78.75%;9例患者经治疗后未痊愈,且发生致残情况,其致残率为11.25%,8例患者经抢救后无效死亡,致死率为10%。因此,本次研究中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8.75%,明显高于致残率11.25%及致死率10%,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较重,且患者组织多被破坏,易发生多发伤创伤部位,致使患者发生创伤性休克或失血性休克,治疗原则应以休克复苏治疗为原则,同时,给予患者多学科治疗,总而方之,应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尽早、尽快的处理和治疗原则,挽救患者生命,从而减少临床致残率以及致死率。

  • 标签: 急诊 严重多发伤 救治原则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研究门急诊输液护理安全的管理方法,以提高门急诊护理质量。分析目前门急诊输液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安全隐患给予安全管理解决措施,从而优化门急诊护理质量以及输液保障。针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一对一解决方案,保证了门急诊患者输液安全并提高了满意度评价。对门急诊输液室采取合理、科学的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门急诊输液护理安全质量,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门急诊治疗 输液护理 安全管理 进展
  • 简介:在临床治疗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出现急性左心衰的原因非常多,常见的原因包括高血压、肺炎、过多过快输液等都会引发急性左心衰。常见的左心衰在临床上的表现是呼吸困难、盗汗、强迫坐位等,而且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要是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加速死亡。同时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症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质量效果,并且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本文结合X医院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展开分析,希望有助于帮助更多的左心衰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护理,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救治与护理价值体会。方法取我院小儿高热惊厥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急诊救治与综合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比较症状消退时间与不良事件。结果护理前两组体温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高热与惊厥消退时间短,体温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采用急诊救治与护理措施能降低体温并缩短高热、惊厥消退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急诊救治 护理价值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急救方法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急诊科就诊的80例糖尿病患者。结果80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接受急诊治疗,并告知预防措施,所有患者血糖正常,无后遗症发生。结论分析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因学,根据相应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急救方法,有效地避免糖尿病患者的其他并发症。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急救护理措施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观察组选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在本研究中所得LVESV、LVEDV数值低于治疗前所得数值,所得LVEF数值高于治疗前所得数值,观察组在研究中所得LVESV、LVEDV数值低于对照组所得数值,所得LVEF数值高于对照组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急诊PCI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科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对急诊科护理的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2年 3月 -2014年 3月急诊科患者 2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分别为 100例。两组病患均进行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发现, 200例病患在治疗期间进行护理,观察组的临床表现满意率达到 98.0%,对照组满意病患 89.0%,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 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优质护理方式,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还有利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科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