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典型与不典型失神发作(AS)儿童的脑电图(EEG)及临床诊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某院收治的AS患儿40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分为典型失神发作(TAS)组与不典型失神发作(AAS)组,各20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脑电图特点及治疗控制率。结果:同TAS组患儿比较,AAS患儿起病年龄更小,患儿发作频率更低,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更长,合并其他发作类型、头颅影像学异常以及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的占比均更高,过度换气诱发发作占比更低(P<0.05)。随访6个月,其中TAS组出现1例擅自停药;AAS组出现1例连续服用3个月后自行停药复发。TAS组控制有效率为94.74%(18/19),AAS组控制有效率为52.63%(10/1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起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长、有无合并其他发作类型、头颅影像学表现、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情况、EEG背景活动、发作期EEG表现在TAS与AAS患儿中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鉴别两种发作类型的诊断依据。另外TAS药物控制有效率好于AAS。

  • 标签: 儿童 失神发作 脑电图 临床诊治
  • 简介:神经瘤占颅内肿瘤的8%~10%,是桥脑小脑角区(CPA)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现代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小型听神经瘤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对于这些小型听神经瘤的治疗方法日新月异。尤其是以微创外科为特点的内镜手术。而锁孔技术是针对患者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的具体情况实现个体化的设计和选择,

  • 标签: 听神经瘤 治疗方法 锁孔技术 神经内镜 桥脑小脑角区 颅内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中,神经肌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随机在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个110人,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上述两类疾病采用神经肌电图的鉴别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中,疑似周围神经卡压组的110名患者中,根据肌电图检查结果,有59人诊断周围神经卡压,占53.64%。有26名患者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有4名患者诊断为周围神经卡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他疾病或者检查结果正常的有21人。同样的疑似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10名患者中,肌电图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48人,占43.64%,而诊断为周围神经卡压有31人,合并型有5人,其他有26人。结论:在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中,应用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确诊率,减少漏诊的可能性,从而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故值得作为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首选鉴别检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周围神经卡压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肌电图 鉴别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单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月。经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妥乐平 椎旁神经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多种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舌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患者采取迷走神经根上部位1-2根丝切断手术(R)进行治疗,9例患者采取显微外科减压手术(MVD)进行治疗,6例患者采取R+MVD术式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平均随访时间5.5年。结果30例患者经过有效手术治疗后疼痛感均完全消失,治愈率为100%;其中15例R术式患者,12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3例患者3d后疼痛感消失,9例MVD术式患者,术后疼痛感均完全消失,6例R+MVD患者术后疼痛感均立即消失;所有患者临床效果根据Taha标准进行评估,优26例,良3例,差1例;平均随访时间5.5年,患者治愈率为93.3%(28/30)。结论舌咽神经痛患者应根据术中是否存在血管压迫及其压迫方式对R、MVD和R+MVD手术方式进行选取,随访结果显示3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舌咽喉 神经痛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作者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参加第20期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期间,查阅了贵院手术治疗腹膜后神经鞘瘤20例。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少见,国内外文献大组病例报告甚少。

  • 标签: 腹膜后神经鞘瘤 手术治疗 预后 手术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腹腔注射(ip)对小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的痛觉恢复作用。方法:采采小鼠坐骨神经钳夹法造成神经损伤模型,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痛阈。以神经生长因子(NGF)250-4000BU/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15d,于损伤前及损伤后第1、3、5、10、15d测定小鼠痛阈,观察NGF对痛阈变化的影响。结果:在损伤后第10d,与损伤对照组比较,NGF剂量依赖性降低神经损伤小鼠的痛阈,其中NGF2000BU/kg使小鼠阈下降31.4%,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使损伤神经的恢复时间由15d缩短10d。结论:NGF可促进小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痛觉恢复作用。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小鼠 坐骨神经损伤 痛觉恢复 腹腔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扩散加权神经成像在腰骶丛神经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5年-2020年期间选择来我院治疗的18例腰骶丛神经损伤对其使用DW-MRN技术对腰骶部位行加权扫描,观察腰骶丛神经损伤的影像特点。结果 DW-MRN原始轴位图像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腰骶丛神经根及跟梢清晰可见,神经节及节后纤维素等细微结构均显示良好。经MIP技术重组得到的冠状位影像资料可清晰的观察到患者腰骶丛节后神经的形态和走形;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DW-MRN影像学资料显示腰骶丛神经呈均匀高信号,神经节信号更高。结论 DWMRN应用在腰骶丛神经对腰骶丛神经成像中意义重大,与现有诊断技术联合可提高腰骶丛神经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扩散加权神经成像 腰骶丛神经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渐进式神经康复护理实施在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94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渐进式神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渐进式神经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提升护理满意度也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学生,20岁。三个半月前左上臂被小刀刺伤,在外院经清创缝合后用绷带加压固定上肢半月。伤口愈合后,拆除固定之绷带始发现左腕下垂,不能抬腕。左上臂中上部可见2.5cm×0.5cm伤口瘢痕,上臂下1/3肌肉及前臂背侧肌肉萎缩,左腕下垂不能抬腕,食指不能伸直,前臂背侧皮肤痛觉减弱,第一、二掌骨间背侧痛觉中度减弱,

  • 标签: 桡神经 背侧 腕下垂 皮肤痛觉 挠神经 左上臂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终末期肾衰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共调查107例透析病人。结果22例存在精神症状,其中4例有明显电解质紊乱;尿毒症脑病的18例患者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与透析病人平均水平有显著性差异;重大精神创伤是病人出现精神症状的明显因素。结论对临床出现精神症状应从心理及电解质等方面全面治疗,不能只单纯加强透析。

  • 标签: 肾衰 尿毒症脑病 透析
  • 简介: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长期慢性接触高浓度锰可引起麻痹震颤,肌肉张力失常为特征的锥体外系损伤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症状.PD及慢性锰中毒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锥体外系变性,多巴胺耗竭,能量代谢,自由基与兴奋性氨基酸及钙离子紊乱有关.近年来老年特发性PD发病率增高及三羰基甲基环戊二烯合锰(MMT)作为汽油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引起了人们对锰与帕金森病关系的关注.

  • 标签: 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微量元素 神经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8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将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纳入术后感染组,未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208例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9例,感染率为4.33%。术后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资料对比,术后感染组的年龄大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病因、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术后留置管引流等情况,均会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临床更好寻找策略,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外科 中枢神经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