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介入化疗和栓塞治疗大肠转移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9例失去手术机会的大肠(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和碘化油经肝动脉栓塞治疗。结果CR+PR81%(64/79)1、2、3年生存率分别占73.49%、48.1%和20.2%。结论采用介入放射化疗栓塞是治疗大肠转移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大肠癌 肝转移 介入放射治疗 体会 灌注化疗 碘化油
  • 作者: 牟学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中医医院外一科牟学清肠癌是胃肠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位于胃癌和食道癌之下,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大肠,占比在60%以上,高发人群是中老年人,且男性患病比例比女性高,常见的肠癌类型是结肠癌和直肠癌。肠炎就是肠道粘膜发炎引起的,肠炎是肠道系统发炎的简单症状。如果患有肛肠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发病后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与治疗,若延误病情会增加癌变的可能。因为肠炎与肠癌的发病症状类似,人们易混淆肠癌与肠炎,真正的区分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简单的血液检查便可以精确而方便地早期发现大肠的新技术,筛查晚期大肠的有效率为100%,对早期大肠的发现率为60%。这种新的血液分析技术可检测到腺瘤状息肉病大肠杆菌(APC)基因的异常升高,而这正是恶变的一种标志。

  • 标签: 基因检测方法 晚期大肠癌 早期筛查 早期大肠癌 早期发现 血液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术前肠道准备是大肠择期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合理充分的肠道准备是促进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理想的肠道准备要求达到:将肠内容物彻底清除使肠管空虚、无菌,以便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操作;在肠道准备过程中的基本原则是不增加病人的不适、不影响机体的内稳态、不增加肿瘤转移的机会;减少术后吻合口瘘、感染等并发症,能促进术后肠功能快速康复;省时节力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护理工作量.为了探索理想的肠道准备方法,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归纳综述如下.

  • 标签: 大肠癌 择期手术 肠道准备
  • 简介:大肠为常见的恶性肿癌之一,高龄大肠是指发生于65岁以上的患者由于高龄大肠分化型居多,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对放疗、化疗不甚敏感,加之最终会导致肠梗阻等急性并发症。因此,对高龄大肠患者一旦诊断明确,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手术治疗。我们根据高龄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护理,积极治疗,控制并发症;术后严密观察,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护,及时掌握处理各种并发症,取得较好的效果。自2004-2005年2年间我院共收治高龄大肠17例,通过对17例高龄大肠手术护理体会结如下:

  • 标签: 大肠癌患者 高龄患者 手术护理 围手术期 急性并发症 淋巴结转移率
  • 简介:均瑶国际集团董事长患大肠晚期,不幸早逝,年仅38岁;一位年仅23岁的年轻妈妈剖腹产时发现得了卵巢肿瘤,正是从大肠转移过来的;一名21岁的大三女学生,正当妙龄,因反复便血、腹痛,来院就诊时,大肠已有肝转移,不到半年,就离开人世;随着现代人饮食中脂肪和蛋白质摄入的增加,大肠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在癌症发病率的排行榜上从曾经的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大肠的发病年龄也逐渐提前,并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我国总的大肠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大肠的高峰年龄比国外提前10年,根据大肠发生的程度由轻到重可划分为A、B、C、D四期。

  • 标签: 大肠癌转移 青年人 癌症发病率 偏爱 发病年龄 蛋白质摄入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35岁青年人大肠临床病理资料,同时与同期随机抽检的60例中老年大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间血便或粘液血便、大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Duke’sB、C、D期临床误诊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年人大肠临床早期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确诊时间晚,临床误诊率高,病理特征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减少漏诊和误诊,是提高青年人大肠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 标签: 青年人 大肠癌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大肠是国内外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是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大肠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于早期大肠(以下简称早癌)可采取内镜下微创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也明显降低患者诊疗费用,减轻了经济负担。

  • 标签: 早期大肠癌 内镜 山西省 诊治 术后患者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大肠手术前后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变化,评估常规大肠手术对患者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了解术后使用肠道益生菌制剂治疗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将大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实施大肠根治术;实验组:患者常规实施大肠根治术,并于手术后可以进食起开始补充肠道益生菌制剂。两组均于术前,术后第一次排便,排便后5天,术后1月,4次抽静脉血检测血清CRP及TNF-α的含量,同时留取粪便检测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粪便SIgA含量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二次粪便SIgA含量较术后第一次并未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术后1月粪便SIgA含量较术后第一、二次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愀0.05);②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血清TNF-α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二次较术后第一次血清TNF-α含量有所降低(P〈0.05),术后第三次血清TNF-α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③两组患者血清CRP术后第一次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二次较第一次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三次较第二次也明显降低(P〈0.05),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④大肠患者手术后肠道粘膜免疫功能明显降低。②大肠患者术后粪便SIgA水平下降,应用肠道益生菌制剂短期内对升高SIgA效果不明显,但长期应用可显著升高SIgA水平。③大肠患者术后血清TNF-α和CRP水平显著升高,应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后可显著降低。

  • 标签: 大肠癌 肠道粘膜免疫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肿瘤坏死因子 C反应蛋白 益生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对大肠术后化学治疗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8.01-2019.01,1年以内在我院进行大肠术后化学治疗患者 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30例, XELOX 方案 ),观察组(30例,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皆有一定好转,但是使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的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对大肠术后化学治疗患者复发转移的效果良好,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大肠癌术后 加味香砂六君子汤 疗效
  • 简介:摘要:大肠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目前依然以早期手术切除为根本,但在癌变至中后期,则需要结合化学疗法、免疫疗法、中医药疗法等多种疗法来提高治疗效果,而郁金作为治疗癌症的一种常用中药,近年来在癌症治疗领域有着不错的发展,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综述及相关实验研究数据,重点探讨郁金治疗大肠的药理及作用机制。

  • 标签: 郁金 大肠癌 药理 机制
  • 简介:大肠是指在大肠黏膜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居消化道肿瘤的第三位[1]。大肠的发生机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体内中期因子(Midkine,MK)含量阳性概率的高低与肠癌的发生有很大关联。研究表明早期的大肠不易被发现,大面积侵袭和转移成为导致大肠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2]。若未及时发现病情,则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目前研究表明大肠病变的出现与MK在体内

  • 标签: 大肠癌组织 MIDKINE 肠癌患者 消化道肿瘤 结肠癌 肠黏膜上皮
  • 简介:大肠(colorectalcarcinoma,CR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西方国家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病死原因之一,目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3位目前,许多学者发现PI3K/AKT信号传导信号通路异常与人类一些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是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有丝分裂原,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增加肿瘤的转移几率,为观察pAKT和VEGF与其发生发展及临床的关系,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大肠患者pAKT和VEGF的表达,旨在探讨其对大肠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探讨治疗大肠的新靶点。

  • 标签: 大肠癌患者 VEGF 临床意义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恶性肿瘤患者 carcinoma
  • 简介:本文报道大肠患者进行术前肠系膜下动脉插管5—氟脲嘧啶(Fu)化疗药的副作用:1.临床资料大肠手术患者45例,术前6~10天行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肠系膜下动脉化疗。26例采用顺铂80mg,丝裂霉素20mg(或表阿霉素40mg),5—Fu1000mg。对照组19例采用顺铂80mg,丝裂霉素20mg(或表阿霉素40mg),环磷酰胺600mg。临床资料参见附

  • 标签: 5—氟脲嘧啶 5一Fu 动脉插管化疗 大肠癌手术 肠系膜下动脉 南京总医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自制的大肠相关蛋白SCAP47作为抗原制备兔多抗血清和鼠单克隆抗体,测定效价,鉴定特性,为相关抗体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①制备兔多抗血清:实验动物为纯种新西兰白兔,卡介苗基础免疫后,分次多点注射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双向凝胶扩散法测血清效价,分离高效价血清。②制备小鼠单克隆抗体:实验动物为BALB/c小鼠,分次腹腔、脾内注射抗原蛋白乳剂和水剂,采用ELISA测血清效价,高效价鼠脾细胞与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有限稀释法亚克隆阳性细胞株,克隆细胞种植小鼠腹腔,收获腹水,纯化单克隆抗体,鉴定抗体效价、亚类、纯度。结果①3只实验兔中2只产生了一定效价的多抗血清,多抗血清效价:间接ELISA结果兔1为1:6400,兔2为1:1600;琼脂糖双扩试验结果兔1为l:32,兔2为1:4。②克隆了2株能产生抗SCAP47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抗SCAP47-B1和抗SCAP47-B2,将细胞种植于BALB/c小鼠腹腔,成功诱导小鼠腹水生成,以50、22kD为主要蛋白,Westernblot试验证实为小鼠IgG,琼脂糖双扩试验显示为小鼠IgG2a亚型;免疫荧光细胞组织化学试验显示,SCAP47蛋白在大肠细胞膜表面可表达,正常对照细胞未见表达,大肠细胞膜表面表达的SCAP47蛋白可与抗SCAP47-B1细胞株分泌的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纯化的单克隆抗体效价:SCAP47-B1为1:1600,SCAP47-B2则达到1:6400。结论通过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和纯化的抗SCAP47单克隆抗体,经效价检测和性质鉴定,证明初步达到了免疫试验的要求,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相关蛋白 抗体 单克隆 小鼠
  • 简介:【摘要】本文从病因病机出发,并以此为基点,对《伤寒杂病论》中与肿瘤相关的条文进行总结归纳,探析其治法方药,同时与现代肿瘤的病因病机相联系,以望在理论与用药指导上打破现代肿瘤治疗上的瓶颈。

  • 标签: 伤寒杂病论 中医药 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