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颈部肿瘤精确放射治疗个体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样本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头颈部肿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固定方式的摆位的误差,主要包括头部和脚部、前后位置和左右位置三个位置。结果:两组患者中,观察组头部和脚部、前后位置和左右位置三个位置出现的误差明显小于对照组的误差,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个体固定技术时,可以使用头颈肩热塑膜和发泡胶泡沫垫对患者进行固定,有效地减少在检测过程中的体位误差,临床效益显著。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精确放射治疗  个体化固定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颈部肿瘤精确放射治疗个体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样本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头颈部肿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固定方式的摆位的误差,主要包括头部和脚部、前后位置和左右位置三个位置。结果:两组患者中,观察组头部和脚部、前后位置和左右位置三个位置出现的误差明显小于对照组的误差,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个体固定技术时,可以使用头颈肩热塑膜和发泡胶泡沫垫对患者进行固定,有效地减少在检测过程中的体位误差,临床效益显著。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精确放射治疗  个体化固定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骨科2012—2014年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研究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随访6~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相当,需根据患者病情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并严格遵循手术治疗原则,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胫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 治疗结果
  • 简介:单核细胞分化的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造成脂质聚集形成泡沫细胞,这一过程称为巨噬细胞泡沫。巨噬细胞泡沫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关键环节。oxLDL的过度摄取、过多胆固醇酯的聚集导致巨噬细胞中形成脂滴,是巨噬细胞泡沫的主要机制。本文主要从中药调控胆固醇摄取及胆固醇逆转运的相关机制进行概述,总结近年来中药抗巨噬细胞泡沫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 胆固醇摄取 胆固醇逆转运 巨噬细胞泡沫化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固定青霉素酰化酶合成头孢拉定的工艺进行研究。方法:用 7-氨基 -3-脱乙酰氧基头孢霉烷酸和 2,5-二氢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在磷酸盐缓冲液体系中 (20℃, pH 7.0)。结果:利用固定青霉素酰化酶催化剂合成抗生素头孢拉定。合成工艺良好。收率为 90%。结论:固定青霉素酰化酶催化和成抗生素头孢拉定工艺,具有良好的收率,其收率可高达 90%,可以进行大量生产。

  • 标签: 固定化青梅素酰化酶 头孢拉定 合成工艺
  • 简介:目的探讨外固定与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区别。方法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分别行内、外固定术,从平均住院日、骨折愈合时间、远期疗效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外固定组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3个月,远期疗效可靠。结论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优于内固定

  • 标签: 外固定 内固定 胫腓骨骨折
  • 简介: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宣布,该校研究人员用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新方法,成功地对癌细胞进行了检测。该校琼森癌症中心在声明中说,癌细胞通常要比建康细胞更柔软一些,根据这个特点,科研人员使用纳米显微镜等设备触探细胞并检测其柔软度,当细胞的柔软度较高时,则表明它已经发生了癌变。

  • 标签: 技术检测 纳米技术 癌细胞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纳米显微镜 研究人员
  • 简介:过程性评价是新课程实践的基本要求,细胞培养技术是本校新开设的一门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课程,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评价组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在项目教学中以任务引领的方式,以典型人物任务设计教学任务,并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结合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要求有效实施过程性评价,是本课程一直尝试探索的教学模式。介绍理实一体项目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考核方案的具体做法,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几点问题做出总结。

  • 标签: 理实一体 项目化教学 过程性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六维颅骨追踪技术在头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方法选择了我院收治的头部肿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方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四维X线图像拍摄技术,观察组患者使用六维颅骨追踪固定技术,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操作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X轴、Y轴和Z轴的体位误差分别控制在(-0.249±0.541)mm、(0.247±0.127)mm、(-0.741±0.214)mm,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六维颅骨追踪技术对于头部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固定具有明显效果,有利于降低体位误差,提升治疗效率。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 追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在PICC维护贴的固定当中使用等号式固定法的效果以及具体的应用情况。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2019年1月到9月在我院肿瘤住院部PICC进行导管维护的患者一共选择了3065名,根据患者使用的固定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其中使用传统方法需要固定PICC患者一共613名,将其作为对照组,使用创新固定的方法一共2452名,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出现皮肤损伤,松脱等情况以及舒适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医用黏胶出现皮肤损伤,贴膜松脱以及感觉舒适的情况都是明显超过对照组的,差异明显,P

  • 标签: 等号式固定法 PICC维护 贴膜固定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外固定与内固定的具体效果。方法:在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间本院接收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择取46例,遵照双色球法分为A组与B组各计23例并分别为其开展闭合复位外固定固定治疗以及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围绕其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A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手术用时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数据皆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两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等数据皆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或是运用外固定支架皆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而相比之下外固定治疗方式其术中出血量会较少、且治疗用时也较短,具有一定优势,推荐参考。

  • 标签: 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
  • 简介: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它不仅能够通过胃管补充营养、水份进行药物治疗,而且还可以通过胃管进行洗胃、排出毒素、减轻中毒症状,对于胸腹部外科手术前后的病人,还可以通过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排出胃肠内积气、积液,能减轻腹胀及吻合的张力,有利于吻合口愈合,预防并发症发生.所以如何合理、牢固地做好胃管固定,不但能保证胃管作用的发挥,而且也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为此,自2002年7月~2004年12月我们对三种不同的胃管固定法进行观察,现将效果比较介绍如下.

  • 标签: 胃管 固定 探讨
  • 简介:自1956年White氏报告,后经仲剑平等在我国改进并推广小肠内固定术以来,使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增加了一种简单易行、效果肯定的方法,但它需要有特制的米—阿氏管或小肠固定管。不少单位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管子不得不放弃此手术。我们术前临时用鼻胃管改制成简易的小肠内固定管,在2例病人应用,均获得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取2根相同型号的橡胶鼻胃管,将其中一根末端有侧孔部分剪去(亦可不剪),套入另一根鼻胃管

  • 标签: 小肠内固定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鼻胃管 手术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 胃癌根治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的骨折之中应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骨科接受诊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的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的主体,随机的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各50例,并对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手术的方案为用钢板进行内固定,研究组的患者手术的方案为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法。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案之下临床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关节的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分析对比可知,研究组的患者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的手术方案之下其临床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明显要好(P<0.05),并且研究组的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的情况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也明显要好(P<0.05)。结论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的骨折之中应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临床的治疗效果较好,在促进患者的尽早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方面有较大的帮助,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 粉碎性骨折 桡骨远端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以本院骨科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例,以方便抽样法实施分组,各组有60例。参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情况。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各项腕关节功能评分较高,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显著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值得临床采纳及应用。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闭合复位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效果
  • 简介:1例28岁女性患者因念殊菌性阴道炎口服氟康唑150mg。3h后在双侧腋下、肘部、足趾等部位出现约1.5~6cm。大小不等的紫红斑块,伴局部肿胀和瘙瘁。患者既往有药物不良反应史,服用阿司匹林和磺胺药后在上述相同部位出现药疹。因此,该斑块诊断为固定性药疹。停用氟康唑,服用氯雷他定10mg,1次/d,维生素C0.2g,3次/d,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1周后,局部肿胀、瘙瘁消退,留下色素沉着。

  • 标签: 氟康唑 固定性药疹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