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肩关节周围炎为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多样,通过查阅近10年的相关文献,目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方法主要有中药、针灸、手法、小针刀、功能锻炼等。本研究主要对各种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肩周炎 中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治疗过程中给予周围神经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1:1方法分成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体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性疼痛状况、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体有效率90.32%比对照组64.52%更高(P<0.05)。 两组治疗后DN4评分比同组治疗前更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同组治疗前更快,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快(P<0.05)。结论:周围神经减压术能够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效果,减轻神经性疼痛程度,提升神经传导速度。

  • 标签: 周围神经减压术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神经性疼痛状况 神经传导速度 临床疗效
  • 简介:周围型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我罔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产率已经排存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一位。CT是目前发现早期周围型肺癌最重要、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外科统计表明,肺的恶性肿瘤早期切除的5年仔活率达70%,晚期切除5年存活率仅为10%。所以,周刚型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埘临床有重要意义。作者收集了近儿年来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周同型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早期周围型肺癌 CT诊断 5年存活率 恶性肿瘤 早期切除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就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治疗策略进行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8例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温哥华分型包括A型、C型各4例、B型10例,并采取不同治疗策略,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A型患者4例仅接受单纯钢丝固定,其余10例B型和4例C型患者均接受了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随访结束后,所有患者其骨折端完全愈合,未出现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髋关节、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螺钉稳定、钢板无折断,假体部位稳定无松动。结论:髋关节假体置换术(THA)后容易出现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合具体情况予以正确分型并制定相应治疗策略是获取良好疗效的关键。

  • 标签: 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 髋关节假体置换术 温哥华分型
  • 简介:1例56岁女性患者因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拉米夫定100mg,1次/d.3年后患者出现四肢麻木.肌电图检查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给予维生素B1、甲钴胺治疗2个月,未见好转.停用拉米夫定,改为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口服.2个月后,患者四肢麻木症状明显好转.

  • 标签: 拉米夫定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8例外伤性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病例进行了神经外膜束膜缝合术、神经外膜束膜松解术、神经移植术。结果本组18例全部随访.23条神经,随访6个月至5年,结果优9例11条神经,良7例9条神经,可2例3条神经,优良率达86.9%。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上肢 周围神经损伤 显微修复
  • 简介:1例35岁男性患者,因前列腺炎伴泌尿系统感染,服用甲砜霉素0.5g.3次/d及盐酸黄酮哌酯0.2g,3次/d。5个月后出现双足疼痛,随后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呈触电感。肌电图等辅助检查提示周围神经病。停用甲砜霉素及盐酸黄酮哌酯,给予B族维生素及加巴喷丁,1周后症状缓解。

  • 标签: 甲砜霉素 周围神经病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结果13例中11例为早产儿,胎龄28~30周6例,31~34周3例,35~38周2例。临床表现:肢体瘫痪10例、智力低下8例、癫痫5例。MRI表现:脑室周围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灰质、白质分界不清。结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是早产儿脑瘫的一个主要原因,MRI具有特征性表现。

  • 标签: 儿童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采取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将8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各组40例)。采取药物治疗对比组,针灸治疗实验组。比较实验组与对比组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肛管周围疾病患者施行外科手术、安氏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88-2007年间340例直肠肛管周围疾病实施的外科手术、安氏疗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外科手术治疗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直肠癌、直肠息内232例。对于其余108例痔和直肠脱垂患者,近3年采用专治肛肠疾病的安氏手术疗法和安氏注射疗法(安氏注射液),取得满意效果。除2例肛周脓肿术后发展成瘘经再手术治愈外,所有病例均治愈。有3例直肠癌手术后复发的时间分别是11个月、27个月和63个月。结论对于各种直肠肛管周围疾病分别采用针对性手术方法,才能取得疗效。安氏手术、注射疗法是目前国内先进、理想的专治肛肠疾病技术。

  • 标签: 直肠肛管周围疾病 外科手术 安氏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和优势。方法94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腹腔镜组(34例)、开腹手术组(27例)和保守治疗组(33例),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及药物治疗。对3组的治疗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49.7±3.7)min,拔管时间(3.2±0.9)d,肠鸣音恢复时间(22.2±2.4)h;开腹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60.9±4.5)rain,拔管时间(4.7±1.1)d,肠鸣音恢复时间(30.4±1.6)h。3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腹腔镜组34例中28例行一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加引流,6例行脓肿引流,无中转开腹,无残余脓肿或切口感染。开腹手术组27例21例行一期阑尾切除,6例行脓肿清除引流术,并发切口感染5例,残余脓肿1例,1例复发再行阑尾切除术。保守治疗组33例均在住院期间症状缓解,7例出院后复发再回院行手术治疗。3组均未出现肠梗阻或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优于开腹手术及保守治疗,明显缩短病程。

  • 标签: 阑尾周围脓肿 腹腔镜 开腹手术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实施康复护理所具备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6月, 选取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共计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分组,各 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 Lysholm膝关节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 Lysholm膝关节评分、 VAS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干预后 Lysholm膝关节评分、 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较优,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84.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6.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显著,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了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认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 周围骨折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R对膝关节周围骨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接诊经X线诊断后疑似膝关节周围骨坏死73例(共112膝)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8月~2021年4月开展回顾性诊断研究,以MR诊断为研究变量,分析此类诊断技术对膝关节周围骨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应用效果。结果:(1)MR诊断膝关节周围骨坏死敏感度为94.81%、特异度为91.43%、阳性预测值为96.05%、阴性预测值为88.89%、诊断符合率为93.75%。(2)患者MR成像特征以T1WI低、T2WI高(46.67%)、T1WI低、T2WI低(37.33%)为主,部分患者可见高、低混杂信号(16.00%)。结论:MR诊断对膝关节周围骨坏死具有显著诊断应用价值,且诊断效能优势显著,但需在结合患者既往病史等信息基础上,配合实验室检查行综合诊断,进一步提升疾病临床诊断效果。

  • 标签: MR 膝关节周围骨坏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疾病的有效性。方法:在2020年1月-12月阶段我院受诊的患有周围性面瘫疾病人群中选取66例患者,把这些患者纳入在研究范围中,结合诊治模式的差异均匀分组,即33例患者接受西医诊治方式,记作西医诊治组;33例患者接受分期针灸诊治方式,记作针灸诊治组,研究治疗此种疾病的最佳方案。结果:经过分析,西药诊治组患者属于显效有10例、属于有效有17例、属于无效有6例,总效率81.8%小于针灸诊治组90.9%(属于显效有15例、属于有效有15例、属于无效有3例),p<0.05;治疗之前,西药诊治组患者面神经麻痹分数均数(26.13±5.17)、与针灸诊治组患者分数均数(27.03±6.19)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西药诊治组患者面神经麻痹分数均数(50.09±6.58)、与针灸诊治组患者分数均数(77.68±3.47)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疾病,不只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还可改善患者面神经麻痹的效果。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分期针灸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1例64岁和1例46岁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服用来氟米特后出现双手麻木、痛觉过敏、足下垂等症状,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神经病变后,及时停药,上述症状好转;并对来氟米特致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文献复习,总结其发生特点、诊断、危险因素等,-旦明确是由于药物导致的外周神经病变后,应立即停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 标签: 来氟米特 周围神经病变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6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温针灸治疗方法。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评分、免疫细胞水平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身体与社会评分相比较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 P>0. 05),治疗后在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社会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 P<0.05),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 P<0.0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 P<0.05)。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IgA、 IgG、 IgM等免疫细胞水平,存在的差异无统计意义( 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 P<0.05)。结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方法可使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免疫能力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 标签: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要强调糖尿病早期干预,严格长期地控制血糖,加强患者教育,重在预防。从现有的治疗手段看,可分为针对病因和针对症状的两类治疗。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 药物 优选 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