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体会。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采取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以及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X线暴露次数更少,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用量更少,p值<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别不大,p值>0.05;两组术后五个月的VA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别不大,p值>0.05;术后六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值<0.05。结论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与双侧穿刺相比,单侧穿刺术的优点更多,比如手术时间短,辐射损害小,并发症少,费用少等,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侧穿刺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体会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分析对骨水泥渗漏影响因素。方法结合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1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PKP治疗后,针对患者所出现的骨水泥渗漏现象,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渗漏组和无渗漏组,并对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研究中160例患者共有51例患者出现了骨水泥渗漏现象,渗漏率为31.88%,在临床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了神经根压迫症状和脊髓压迫症状,其他患者暂无明显异常。在单因素分析方面,不同的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一次性治疗椎体个数、椎体骨折情况、穿刺路径、手术医师技术、骨水泥注入量的不同与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在多因素分析方面,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椎体骨折情况、骨水泥注入量为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术前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周壁有无破坏等因素是影响术后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对比效果。方法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椎体后凸成形术)与对照组(30例,保守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EVO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治疗患者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效果更好,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保守治疗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