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葛根是一味常用中药,来源于豆科葛属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砌erariathomsoniiBenth的干燥根。葛根具有多种显著的药理活性,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本文对葛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黄酮、葛根苷、香豆素、三萜及三萜皂苷等类型。同时总结了近年来葛根药材定性定量分析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葛根 野葛 甘葛藤 化学成分 成分分析
  • 简介:目的为明确浙贝母药物吸收入血的有效物质,对浙贝母进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建立浙贝母相关生物碱成分的液相-离子肼质谱联用(LC-TRAP-MS)检测方法,通过比较浙贝母药材、含药血清的LC-MS指纹图,确定浙贝母给药后吸收入血的药物成分。结果检测到9个已知成分,其中6种药物成分被吸收入血,分别为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异贝母素甲、去氢鄂贝啶碱、puqiedinone。结论6个入血药物成分是浙贝母在体内的直接作用物质,为阐明中药浙贝母的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浙贝母 血清药物化学 质谱
  • 简介:通过在复旦大学药学专业开设化学信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讨论如何以专题的形式引入化学信息学的相关内容,以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等重要软件的学习应用为载体,将信息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新药研发的全流程,帮助学生在化学、生物、信息、医学领域内掌握一定的相关技能,为进一步的发展开阔视野,提高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

  • 标签: 化学信息学 药学专业 新药研发 课程教学 信息素质培养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产地佛手药材的化学成分,并对不同产地的佛手药材进行种质评价。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分析鉴定10个不同产地的佛手药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统计处理试验数据,讨论区分不同产地佛手药材的特征性成分。结果结果表明10个不同产地的佛手药材中,福建、安徽、江苏等产地的佛手药材化学成分近似,而四川、云南、广西等产地的佛手药材具有相似性,产地广东梅州、广东潮州、广东肇庆的佛手药材相似,浙江的佛手药材化学成分与其他产地差异较大;找到了区分10种不同产地佛手药材贡献值较大的9种化学成分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论10个不同产地的佛手药材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可能与药材的产地不同密切相关;应用UPLC/Q-TOF-MS方法快速分析鉴别,为佛手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 标签: 佛手 化学成分 UPLC Q-TOF-MS
  • 简介:成功地导入课程引言对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阐释引言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介绍几种常用课程引入方法。

  • 标签: 引言 医用化学 教学过程
  • 简介:目的:研究蔓荆子生物碱体外抗氧化的活性。方法:运用Fenton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评价蔓荆子生物碱体外抗氧化的能力,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物碱浓度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蔓荆子生物碱对—OH和O2-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生物碱浓度与对—OH清除能力呈正相关,与对O^2-清除能力呈负相关。结论:蔓荆子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是1种天然有效的抗氧化剂。

  • 标签: 蔓荆子 生物碱 体外抗氧化
  • 简介:目的对宁夏枸杞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样品用85%的乙醇进行提取,所得浸膏用水分散后,经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进行萃取,将所得的乙酸乙酯层经正相硅胶、SephadexLH-20、反向硅胶(RP-18)、高效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烟酰胺(nicotinamide,1)、顺式对羟基肉桂酸(Z-p-hydroxy-cinnamicacid,2)、反式对羟基肉桂酸(E-p-hydroxy-cinnamicacid,3)、东莨菪素(scopoletin,4)、异莨菪亭(isoscopoletin,5)、槲皮素(quercetin,6)、artamenone(7)、2-furylcarbinol-(5’-11)-1,3-cyclopentadiene[5,4-c]-1H-cinnoline(8)。结论化合物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也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宁夏枸杞 烟酰胺 对羟基肉桂酸 东莨菪素 成分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FQNs)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与其化学结构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FQNs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研究其化学结构与不良反应机制间的关系。结果:FQNs药物不良反应的程度与其结构位上C8,C7,C5,N1取代基有密切关系;其C6的F与C2的H不可取代,其与不良反应没有相关性,但与抗菌疗效有密切联系。结论:临床医师在使用FQNs新药时,应充分了解此类新药的不良反应资料,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氟喹诺酮 药物不良反应 化学结构
  • 简介:在给中药学专业研究生讲授《中药分析专论》课程时,先进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固然是重点,但是如何解析这些技术和方法所产生的海量量测数据也是关键步骤。因此,重视化学计量学相关内容的讲授,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培养他们的数据解析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标签: 中药分析 化学计量学 研究生课程
  • 简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一次重要改革,中国药科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单位之一,有必要对药学类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使其能够很好地适应我校药学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

  • 标签: 药学类 卓越工程师 分析化学 教学改革
  • 简介:为了完善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前沿生物医学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多学科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药学人才,探索建立融合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实验训练的化学生物学综合课程体系。该体系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学习与思考同步的教育理念,具有前沿性、实用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药学 化学生物学 课程体系建设
  • 简介: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加工珠子参中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姜状三七苷R1和去葡萄糖竹节参皂苷Ⅳa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0.2%的磷酸溶液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03nm。结果在HPLC法中,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姜状三七苷R1和去葡萄糖竹节参皂苷Ⅳa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81-16.20μg(r=0.9999)、0.46-9.20μg(r=1.0000)、0.38-7.60μg(r=0.9999)、0.16-3.2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99.1%、100.1%、95.8%,RSD分别为2.6%、2.3%、2.5%、0.7%。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不同加工方法珠子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珠子参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人参皂苷Ro 竹节参皂苷Ⅳa 姜状三七苷R1 去葡萄糖竹节参皂苷Ⅳa
  • 简介:目的采用HPLC-TOF/MS技术对青风藤不同提取部位及给药后大鼠血浆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以探索青风藤可能的药效成分。方法色谱分离采用SHISEIDOMGC18(100mm×3.0mm,3μm)液相色谱柱,以乙腈-水(含0.1%的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0℃,流速0.3mL.min-1。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间质谱,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质量数扫描范围m/z100~1000。结果体外各部位共鉴别出青风藤中23个化学成分,大鼠血浆中共鉴别出6个入血成分。结论该方法可用于青风藤体内外成分的鉴别,本研究为青风藤进一步的药效试验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 标签: 青风藤 化学成分 血浆 鉴别 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