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开展多枚空心螺钉治疗以及动力螺钉(DHS)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行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骨折复位后行内固定治疗,其中A组患者固定方式为多枚空心螺钉固定,B组患者则应用DHS固定。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折愈合率),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不同固定方法的患者仅在切口长度(A组<B组)、骨折愈合时间(A组>B组)上存在差异,其余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未见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固定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与多枚空心螺钉相比,动力螺钉虽然切口长度较长,但在术后恢复上却显著优于前者。

  • 标签: []空心螺钉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 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8例30掌指骨骨折,采用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TAM评价,功能优10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8.88%。结论:微型钢板固定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辅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得到满意的治疗结果,是治疗掌指骨骨折较理想的固定方法。

  • 标签: 掌指骨骨折 微型钢板 骨折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甄选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选择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与观察组,即对照组(40例,应用克氏针实施治疗)和观察组(40例),观察组行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对照组显著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空心螺钉内固定;Lisfranc关节损伤;关节功能;克氏针
  • 简介: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板(LPFP)与动力螺钉固定(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射阳县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FIF患者80例,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分成DHS组36例与LPFP组44例。术后随访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FP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FP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FP组优良率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PFP术式治疗老年FIF较DHS疗效好、恢复快、安全性高。

  • 标签: 股骨骨折 老年人 内固定器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螺钉与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动力螺钉治疗,观察组进行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术中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比动力髋螺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行。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采取动力螺钉与防旋髓内钉固定的价值。方法:择本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对照组(行动力螺钉治疗)、观察组(行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优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具有高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痊愈速度。

  • 标签: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治疗 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肱骨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此骨折主要发生在10岁以内,发病高峰在5~8岁之间。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容易导致骨折移位发生肘翻畸形。而切开复位手术可导致关节僵硬及骨化性肌炎的危险。我科2006年3月~2008年8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上骨折4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克氏针固定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对正常骨密度和严重骨质疏松两种骨质动力螺钉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将48对符合本试验要求的成年股骨上段标本分成正常骨密度组和严重骨质疏松组,每组各24对,均制成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螺钉固定。每对标本中,右侧骨水泥强化,左侧作为对照。标本进行弯曲强度试验、破坏试验及扭转强度试验。结果弯曲强度试验中正常骨密度组位移减少(0.3959±0.1311)mm,严重骨质疏松组位移减少(2.4134±0.1913)mm;破坏试验中2组负荷升高分别为(149.1935±105.1737)N和(910.5200±174.4108)N;扭转强度试验中标本顺时针方向扭转到8.8Nm,2组转角减少分别为(2.7189±0.1274)°和(4.4568±0.3816)°,3种实验数据显示2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对骨质疏松骨折稳定性的影响要明显高于正常骨密度的骨折。

  • 标签: 股骨 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骨水泥 生物力学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 收治的 64 例 胸腰椎骨折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相同例数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 32 例 。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两组围术期参数、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 Cobb角、 Frankel脊髓功能进行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 1d 的 VAS 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术后 1 年,两组患者的 Cobb 角均明显降低,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术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Cobb 角降低明显,椎体前缘高度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满意,相比开放手术,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 、出血量少 、切口长度小 、术后 1 d 疼痛轻、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具有大力推广价值 。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皮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的价值,总结护理要点。方法:收治100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时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其中实验 1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固定术进行治疗,实验 2组患者实施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与踝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实验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比实验 1组患者低,实验 2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76.6%,明显高于实验 1组患者 50.0%,实验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3.3%,明显低于实验 1组 23.3%,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时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术,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出血量,提高患者骨折部位愈合速度,还能明显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改善,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具有临床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70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常规组与配合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配合组行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比两组并发症。结果:配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2.86%,常规组是2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可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腰椎骨折 手术室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采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为48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1.1月到2022.1月,对比患者经过治疗前后的腰椎恢复情况。结果 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在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半年治疗后Cobb角在X线下显示的正位、侧位、上下终板成角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属于一种安全高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值得不断对其进行推广研究。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先后顺序均分两组,n=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手术室护理,分析护理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的应用,可降低腰椎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骨折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骨折的病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手术室护理,比较2组的入室时收缩压,入室时舒张压,手术时间,手术室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入室时收缩压,入室时舒张压,手术时间,手术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腰椎骨折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双侧小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从2003年5月至2005年8月采用双侧小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36例儿童肱骨上骨折。结果本组术后无切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周,平均4周。按Flynn评分:优27例,良5例,一般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双侧小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上骨折方法简单、切口小、不损伤伸肌装置、固定牢靠、不用外固定、可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肱骨骨折 儿童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10-2020.10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肱骨上骨折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均接受克氏针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方式,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方式,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童肱骨上骨折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具有理想的效果,对患儿造成创伤更小,有助于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促进其术后恢复,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和传统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20年~2021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传统治疗A组,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B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B组切口长度、操作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A组,且生活质量水平显著优于A组(P

  • 标签: 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传统手术 胸腰椎骨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