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氯雷他定引起罕见脱发的案例分析,检索药品新的不良反应。药品说明书修改版已列罕见反应,临床获知信息滞后,存在修改与使用者知晓内容的时间盲区,不利用药安全监护。需要建立说明书用药警示内容修改后的通报制度,真正达到修改说明书的作用与目的。

  • 标签: 氯雷他定片 脱发反应 说明书修改目的
  • 简介:2013年随着欧盟《良好药物警戒管理规范x》的生效,药品额外监测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药品额外监测制度是一种通过建立监测目录、公开目录药品信息、采用特定标识等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自发报告可疑不良反应,以便顺利开展上市后安全评价,确保任何新的用药安全隐患能够被及时发现和有效避免的制度。通过介绍欧盟药物警戒额外监测制度,阐述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现状,指出该制度是一种积极主动发现用药风险的尝试;学习和借鉴该制度,有助于我国弥补原有药品ADR报告系统低报、漏报等缺陷,主动开展用药安全监测,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科学的结果。

  • 标签: 欧盟 药物警戒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药品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肾组织活检的准确和安全.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进行肾组织穿刺活检的242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超声组197例为超声引导下穿刺,CT组45例为CT引导下穿刺,比较其穿刺的准确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组和CT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3.91%、97.78%.前两次穿刺组间比较时发现,CT组的每次穿刺成功率高于超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体成功率比较时,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对并发症的总体情况进行组间比较时发现,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肉眼血尿患者于1~3d后血尿消失;肾周血肿2例,均未作特殊处理,自行好转.结论超声引导下肾组织活检能清晰地显示肾脏组织的断面结构,实时动态地监测活检针穿刺及取材的全过程,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经皮肾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 准确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可行。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间妇科肿瘤患者200例,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观察组于术前30min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其术后最高体温、平均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2.00%)低于对照组(6.00%),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最高体温、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具有较高的可行

  • 标签: 妇科肿瘤 预防性 抗生素
  • 简介:尖端扭转型室心动过速(TdP)是一种伴尖端扭转的多形性室心动过速,典型特征是QRS波群的波幅和波形围绕等电位线扭转,这种特殊类型的多形性室心动过速,特指先天性或获得QT间期延长所致。获得TdP是指由药物、心脏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动过缓等]或者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的以可逆Q间期延长伴TdP发作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常表现为晕厥、搐搦或心源性猝死。

  • 标签: 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分析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QT间期延长 QRS波群 临床综合征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外伤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外伤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24d-3个月,随访3个月~1年,平均6个月。28例患者中,14例恢复良好,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7例。结论外伤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应加强对外伤脑梗塞的研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梗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溃疡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等肠外表现,病情严重程度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目前患病率正逐年升高[1,2]。现对2001~2012年收治的92例确诊为溃疡结肠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该病的发病特征,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诊治 慢性非特异性 病情严重程度 黏膜下层 粘液脓血便
  • 简介: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在治疗老年人医院获得性感染期间对患者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使用利奈唑胺(43例)治疗老年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临床资料,统计利奈唑胺致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降低幅度、恢复时间等指标,并分析其对治疗的影响。结果: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20.9%,发生在用药后(9.33±3.28)d,血小板水平较用药前下降了(58.8±15.7)%;停用利奈唑胺后(6.44±6.39)d血小板开始上升,(8.83±2.32)d后恢复至用药前水平。结论:利奈唑胺诱导老年人血小板减少为较为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停药后血小板可自行恢复到用药前水平。

  • 标签: 利奈唑胺 医院获得性感染 血小板减少症 老年人
  • 简介:目的:了解发生非计划拔管的高危因素,为预防非计划拔管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4年46例非计划拔管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非计划拔管类型主要包括胃肠管(30.43%)、各类引流管(30.43%)、气管插管(13.04%)。发生相关因素主要在普通病房(82.61%)、ICU(17.39),护士(80.43%)、护师及主管护师(19.57%),晚夜班(78.26%)、白班(21.74%),年龄≥60岁(69.57%)、年龄<60(30.43%),意识不清(63.04%)、意识清醒(36.96%)。发生拔管原因的前3位依次为患者依从不好(23.91%)、护理人员的评估不足(28.26%)、管道固定不牢(26.09%)。结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有效的约束,加强导管的固定,正确的评估拔管的风险等可以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 标签: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目的:对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以“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尿路感染”等为主题词或关键词全面查询国内发表文献的数据库,运用RevMan5.1软件对符合条件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总样本量1110例,Meta分析结果为有效、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细菌清除率的合并OR值分别为1.81(P=0.01)、1.67(P=0.002)、0.75(P=0.21)、1.70(P=0.10).结果提示莫西沙星的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细菌清除率与左氧氟沙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莫西沙星口服及静脉两种给药方法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口服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有效率及治愈率高于左氧氟沙星,而静脉给予莫西沙星有效率及治愈率与左氧氟沙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尿路感染治疗中,莫西沙星较左氧氟沙星疗效好,安全好,但由于样本量小、研究质量不高、方法描述不详等,只能为临床研究提供低强度证据.

  • 标签: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尿路感染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减少药患纠纷,改善药患关系,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对药房窗口近年来发生的药患纠纷案例进行系统分析并归纳,找出药患纠纷发生的根本原因,对药房窗口进行1年的细节管理实践。结果细节管理包括服务细节、调配细节、沟通细节、沟通细节,是减少或避免药患纠纷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结论药患纠纷明显得到遏制,细节管理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节管理 药患纠纷 药房窗口
  • 简介:目的:评价围手术期老年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的有效和安全。方法以“右美托咪定”、“α1受体激动剂”、“老年”、“高龄”、“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安全”及相应英文词汇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ebofScience和CochraneLibrary,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1013年10月,收集围手术期老年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的随机对照临试验(RCT),采用RevMan5.1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比较围手术期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老年患者术中、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芬太尼累积用量和不良反应(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以加权均数差(WMD)、相对危险度(RR)和95%置信区间(CI)表示。结果共纳入6项RCT研究,涉及403例老年患者,其中右美托咪定组100例,生理盐水组103例。根据改良Jadad评分,4篇为高质量文献,1篇为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心率和MAP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心率:WMD=-11.70,95%CI为-13.76~-9.65,P﹤0.01;MAP:WMD=-8.74,95%CI为-10.81~-6.68,P﹤0.01),芬太尼累积用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RR=-7.11,95%CI为-11.30~-3.14,P﹤0.01)。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患者围手术期呕吐发生率(RR=-0.11,95%CI为-0.16~-0.03,P=0.13)、心动过缓发生率(RR=5.16,95%CI为0.63~41.14,P=0.13)和低血压发生率(RR=1.01,95%CI为0.18~3.69,P=0.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可稳定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镇静效果明确,安全较好。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围手术期 老年人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期前收缩的疗效与安全。方法选择室期前收缩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心律平每次25~5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室期前收缩减少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率及安全。结果治疗组室期前收缩减少的总有效率为77.5%,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2.5%;对照组室期前收缩减少的总有效率为65.0%,临床症状改善率67.5%。治疗组室期前收缩减少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与心律平治疗室期前收缩的作用相似,且用药安全高于心律平。

  • 标签: 室性期前收缩 参松养心胶囊 心律平 治疗结果
  • 简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提高。严重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经常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正肌力药物积极治疗后,心衰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称为难治心力衰竭(refractoryheartfailure,RHF)或顽固心力衰竭[1]。近年来HF的病理生理机制得到深入了解,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总体上RHF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相对较差[2]。我们对R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持续泵入利尿合剂,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分析如下。

  • 标签: 难治性心力衰竭 持续泵入治疗 利尿合剂 临床疗效 疗效分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胆源胰腺炎患者内镜治疗的安全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收治〉80岁的胆源胰腺炎80例的资料,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ENBD),或胆道塑料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80例中,有4例因镜下无法找到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而转为开腹手术,余76例均完成内镜治疗,成功率95.00%。其中一次完成ERCP+EST+ENBD治疗者69例,7例因较大铸型结石嵌顿无法碎石而行胆道塑料支架植入。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因反复消化道出血死亡,病死率2.63%。结论内镜治疗高龄胆源胰腺炎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病死率低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治疗 高龄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腹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临床中1例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腹泻的用药.结果:以临床药师的角度给出合理化建议,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结论:临床药师应在实践中协助医生,加强抗生素管理,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菌药物 微生态制剂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溃疡结肠炎(U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U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按《内科护理学》的西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但不进行辨证施护和中医治疗;实验组依据UC的常见中医证型辨证给予护理,持续护理1个疗程。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4.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溃疡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辨证施护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监测与了解医院门诊的麻醉镇痛药使用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研究方法对我院西院门诊药房2013年435张麻醉镇痛药品处方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435张麻醉镇痛药品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品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20mg、5mg),其次为芬太尼透皮贴剂(8.4mg、4.2mg)和硫酸吗啡缓释片(30mg、10mg),而吗啡片(5mg)则使用频率较低.结论:我院西院区门诊麻醉镇痛药的用药趋势符合医疗需求,使用较为合理,缓释剂型为癌痛患者的首选药物.

  • 标签: 麻醉性镇痛药 癌症止痛 门诊药房
  • 简介: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步入老龄化的队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人口老龄化作为世界的社会难题,中国也不可避免的面临这一问题。我国老龄化问题在新世纪也开始越来越凸显,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我国国内已有的研究对老年化这一凸显的群体关注度比较高,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这些研究都是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险、社会支持、社会照顾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而对于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制度则有点薄弱。

  • 标签: 护理保险制度 人口预期寿命 老年社会 计划生育政策 老龄化现象 护理制度
  • 简介:目的:对椎管内麻醉后暂时神经病学综合征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42例椎管内麻醉后暂时神经病学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地西泮治疗,同时和患者展开及时交流与沟通,消除、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对照组仅给予安抚,不加以治疗,比较2组患者疼痛程度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易引发麻醉后暂时神经病学综合征,应对椎管内麻醉后暂时神经病学综合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神经病学综合征 地西泮 镇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