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十多年前,我曾在国内某医院的产房工作,脑海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产妇们面色苍白地躺在产床上,双手紧紧抓着床单无助地挣扎,痛苦的叫喊撕心裂肺。打那时候起,我就不假思索地暗自下定决心——自己一定不要经历如此没有尊严的惨状,选择剖官产!然而未曾料想怀孕分娩的时候身在美国,分娩方式要和自己的妇产科医生商量。我给自己准备好了充分的理由:“高龄(34岁)!怕痛!”结果医生很奇怪地看着我:“你身体条件那么好,为什么不自己生呢?我会给你用无痛啊。”无痛?真的可以不痛吗?我带着这样的疑问走出诊所。正好同事的太太刚生完宝宝,我就问他:“你太太还好吗?生孩子是不是很痛啊?”正是他的回答叫我大跌眼镜:“她说很舒服啊……”就为了这“舒服”二字,我开始动摇并最终决定选择自然分娩,仅仅是因为好奇——生孩子如何个“舒服”法?带着这种动摇,我一天一天的准备着迎接那个时刻。

  • 标签: 分娩方式 无痛 妇产科医生 产房工作 面色苍白 自然分娩
  • 简介: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时如何选择分娩方式.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收治的141例瘢痕子宫并且再次妊娠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产妇中,有34例阴道试产,共24例试产成功(包括20例自然分娩,以及4例应用胎吸助产与会阴侧切).共117例选择再次行剖宫产(包括107例直接进行剖宫产,以及10例试产失败改于急诊行剖宫产).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时,宜在严密的监测下予以充分的阴道试产,并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再予以及时的剖宫产处理.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剖宫产 阴道试产
  • 简介:目的回顾性的分析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的136例胎膜早破孕产妇进行B超检查残余羊水指数(AFI),将孕产妇分为两组,AFI>5.0cm(A组)76例,AFI≤5.0cm(B组)60例,观察两组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的差别.结果AFI>5.0cm(A组)的宫内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剖宫产、自然分娩与AFI≤5.0cm(B组)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娩方式中的阴道助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后的残余羊水量对孕产妇、胎儿、新生儿情况密切相关,可根据B超所得的羊水指数指导临床合理干预,正确得选择分娩方式,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胎膜早破 残余羊水指数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分析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讨论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措施。方法分析66例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与高龄、流产2次以上、产次超过3次、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新生儿体质量超过3.5kg以及第二、三产程时间长等因素有关。结论积极做好孕期宣教、定期高危筛查、科学选择分娩方式和分娩方案是预防和建设出血的主要措施。

  • 标签: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高危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孕期乙型肝炎活动患者抗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8月至2011年4月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妊娠8~24周发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3×正常值上限)且HBVDNA≥5lg拷贝/ml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组和保肝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腺苷蛋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肝喜乐片、利肝康片等)组,比较2组患者的妊娠期肝病结局、严重不良事件和新生儿结局。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抗病毒治疗组56例,保肝治疗组46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失访3例,53例完成生育;保肝治疗组失访5例,2例终止妊娠,2例妊娠失败,37例完成生育。抗病毒治疗组产前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保肝治疗组[90.6%(48例)比18.9%(7例),58.5%(31例)比8.1%(3例);均P=0.000];自然/人工终止妊娠率和非生育住院率均明显低于保肝治疗组[0比9.8%(4例),P=0.020;7.5%(4例)和26.3%(10例),P=0.023];因肝功能异常住院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抗病毒治疗组53胎新生儿中46例完成全程免疫,无一例阻断失败;保肝治疗组37胎新生儿中30例完成全程免疫,3例(10.0%)HBsAg阳性。2组新生儿HBV母婴阻断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HBV感染女性妊娠期发生活动性肝炎选择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治疗对母亲和胎儿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抑制HBV复制,降低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减少HBV母婴传播的风险。

  • 标签: 孕妇 肝炎 乙型 慢性 拉米夫定 妊娠结局 替比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