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肝胆管结石病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别对其采用胆管空肠吻合术肝脏切除术胆道探查取石术中的一种或联合手术治疗,观察不同临床肝胆管结石病最佳手术方式结果:对于I患者,HT与BDE+HT效果较好;对于IIa患者,BDE+HT效果较好;对于IIb患者,BDE+HT效果较好;对于IIc患者,各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结论:根据肝胆管结石病的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胆管结石病 临床分型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腋部烧伤后疤痕挛缩及修复方式的选择。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2011年 4月 -2013年 4月收治的腋部烧伤患者 3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腋部烧伤后疤痕挛缩的类型,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 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说明,腋部烧伤后疤痕挛缩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单纯腋前或腋后皱裂疤痕挛缩、腋前后皱裂疤痕挛缩,但腋窝顶部不受累、腋窝完全闭锁、腋窝处附近疤痕挛缩。依据患者腋部烧伤疤痕的类型实行不同的手术方法,所有患者手术效果均满意。 结论:依据患疤痕挛缩类型实施相应的修复方式对患者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正确判断患者的挛缩类型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腋部烧伤 疤痕挛缩 修复方式
  • 简介:育儿是个持久战,秋冬昼夜温差大,天气渐凉,甚至骤然降温,加之干燥多风,空气中的悬浮微粒粉尘增多,细菌、病毒也更容易扩散,宝宝很容易伤风感冒,甚至反复发作。各种感冒药、抗生素,五花八门。但往往这次感冒很有效,下次感冒效果又不明显了。感冒好似调皮的孙悟空,看它“七十二变”,

  • 标签: 小儿感冒 中药治疗 冬季 分型 昼夜温差 悬浮微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SSBADSA)的影象学一般表现及特点,将其分为三:单病灶(Ⅰ);多病灶(Ⅱ)及特殊(Ⅲ)三个。临床研究证实SSBADSA在表达肺癌现阶段病情时较X线平片、CT、MRI灵敏度、精确度更高,能显示未构成立体结构的新软浸润灶、播散灶、或转移灶及其组织染色等更多有用的信息,对制订肺癌治疗方案、采取恰当的第一步治疗措施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方法:采用股动脉插管做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动脉灌注介入治疗。对每次DSA录像及DSA照片进仔细研究,据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三:并将该与肺癌的病理类型、介入治疗四周后肿瘤血管变化、临床治疗效果、发展倾向及预后与的关系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结果:Ⅰ为单病灶,以血管团为主,占肺癌总数的40.32%,三个亚型:Ⅰa最适于早期手术或介入治疗。介入疗效显著。占14.66%;Ⅰb占22.33%,宜先介入;Ⅰc者较少,较适于手术切除。Ⅱ者最多,占肺癌总数的59%,病灶数目多个,此均宜先做介入治疗,不宜先手术。亦分为三个亚型;Ⅱa占50.66%;Ⅱb较少占3.69%;Ⅱc占4.67%;Ⅲ者甚少只有两例。研究与细胞病理类型的关系发现Ⅱa中36.8%为腺癌;36.1%为小细胞癌;25.0%为鳞癌;1.9%为大细胞癌;且腺癌58.3%、鳞癌44.7%、小细胞癌48.2%、大细胞癌60%均表现为Ⅱa;即多病灶Ⅱa中多为难治、恶性度高、进展较快的病例、尤其是年轻患者应倍加关注。结论:肺癌支气管动脉DSA中,Ⅱ者为最多,占59.0%,都应先做1-2次介入治疗后,再后手术切除或其它治疗,否则后患极大。也提示临床医师,可根据此所提供的精密信息和规律,制订、实施肺癌治疗的最佳方

  • 标签: 肺癌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DSA分型 介入治疗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AO B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疗效分析。 方法 选取 2012年 9月 -2014年 2月本科收治的 49例桡骨远端骨折,全部均为闭合性骨折,经复位后,用 X射线评估两组复位评分,以 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 小夹板组复位优良率 60%,内固定组复位优良率 58.1%,两组优良率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夹板组腕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 56%;内固定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 54.1%,两组优良率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特定的桡骨远端骨折( AO B)在治疗上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切开固定
  • 简介:本文对慢性胃炎的胃动力障碍进行胃镜下初步,即胃窦驰缓(Ⅰ)、胃窦紧张(Ⅱ)、胃排空受阻(Ⅲ)、胃十二指肠反流型(Ⅳ)及正常(Ⅴ)。并探讨与临床症状、胃炎类型、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治疗间的关系。结果:慢性胃炎存在胃动力障碍者占59.5%,其中Ⅰ占16.8%,Ⅱ17.9%,Ⅲ13.9%,Ⅳ10.9%。胃动力与胃炎类型及临床症状关系密切。Ⅲ胃炎的HP感染率为51.3%,明显低于其他各型。使用西沙必利(5mg3/d)治疗慢性胃炎82例,其中Ⅰ

  • 标签: 胃动力分型 慢性胃炎 胃镜 胃窦 胃动力障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常见病,因为绝经后卵巢功能停止,雌激素严重下降,不能再促进分化成骨细胞,也不能刺激胶原蛋白和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影响了钙盐的沉淀,增加了骨消融,导致大量骨质丢失,而使得骨质疏松,使骨脆性增多易于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疼痛、骨骼变形、出现合并症,乃至死亡等问题。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的进行药物治疗,适当补充雌激素和钙质,尤其是对于绝经后导致的骨质疏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病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和治疗进展进行了阐述,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绝经后 骨质疏松 中医辨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中医辨证”治疗皮肤瘙痒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来我院就医的100名皮肤瘙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对患者进行了和分组处理,共分组了三组,第一组为“血热风燥形”,共有40名患者,第二组为“湿热内蕴”,共45名患者,第三组为“血虚肝旺”,共15名患者。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其采用了相对应的治疗措施。最后对各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了量化对比。结果:100名患者共接受了4个疗程的治疗,总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7.00%。治疗后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托中医辨证理论来治疗皮肤瘙痒症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后续临床工作中,应当立足于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做好这类治疗措施的应用实践,进而帮助存在这类病症的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皮肤瘙痒症患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最近几年,我国患糖尿病的人数正在逐渐攀升,为保障大众的身体健康,则必须进行疾病的有效防控。然而,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因此必须进行糖尿病的有效分期和,并选择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本文现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并分析其相关的治疗药物和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临床分型 治疗药物 研究进展
  • 简介:1921年夏天,四位加拿大医生从狗的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人类终于拥有了第一件堪与糖尿病较量的“武器”。之后的近百年,从日臻完美的胰岛素制剂,到专门针对2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人类从未停止过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发脚步。无论是广泛应用的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大器晚成的二甲双胍,抑或毁誉参半的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每一步都象征着医务人员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崭新认识。

  • 标签: 糖尿病治疗药物 2型糖尿病 GLP-1 促胰岛素分泌剂 胰岛素制剂 口服降糖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照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躁狂症患者100例,采取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包含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口服碳酸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口服碳酸锂结合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70.0%,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BRMS评分均逐渐降低,但是在治疗2周后开始,观察组患者的BRM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时的TESS评分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均有显著增加,且在治疗2周时,观察组患者的TESS评分逐渐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躁狂症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够减少患者碳酸锂的用量,且具有更加良好的临床治疗安全性。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辨证分型 躁狂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在HPV基因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开始至2021年1月期间应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检测HPV基因亚型选取945例作为观察对象。结果:检测出HPV感染346例,检出率为36.6%,其中低危检出率为9.9%,高危检出率为26.7%,且21岁到50岁人群的感染率较高。结论: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在HPV感染基因中的应用价值高,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HPV基因分型 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文选取的大学生进行分析,研究他们的睡眠质量状况和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对学生的睡眠质量进行研究时主要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他们的中医体质进行判断时主要通过《中医体质量表》,然后选取某高校大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从大一到大五共选取了 1100名学生,统计分析这些大学生 PSQI七项因子以及总分和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结果: PSQI总分高于三的大学生占到了全部大学生的 63.78%,有将近 69.24%的学生在中医体质上属于偏颇体质;在这些人群里,气虚质、阳虚质和痰湿质三种体质类型占比最高。通过对这些中医体质类型进行分析,发现平和质与气虚质、阳虚质跟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在相关性上分别呈现负相关和正相关。结论: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受到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体质问题。

  • 标签: 大学生 睡眠质量 中医体质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2例符合研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观察不同年龄段人群和不同宫颈病变中高危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感染情况不同,越年轻感染情况越严重;且在进行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的患者中,不同分的高危人乳头瘤病毒在不同宫颈病变中感染情况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人乳头瘤病毒进行检测,于临床上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进行筛查诊断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分型检测 宫颈癌 癌前病变
  • 简介:目的了解福建东南沿海某战区医院MRSA感染特点及基因多态性情况,为制定院内MRSA感染的防治策略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头孢西丁试纸片法初步鉴定MRSA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MecA基因,最终鉴定临床送检标本所检测出的MRSA菌株,并通过随机引物DNA扩增技术(RAPD)对所检测的MRSA菌株进行基因研究。结果经PCR对MecA基因检测,从临床标本及医护人员身上共分离出42株MRSA菌株。采用随机引物DNA扩增技术(RAPD)对细菌进行基因,根据同源性分析,42株临床菌株共可以分为12。其中Ⅰ共7株,Ⅱ共2株,Ⅲ共4株,Ⅳ共4株,Ⅴ共7株,Ⅵ、Ⅶ及Ⅷ各1株,Ⅸ共8株,Ⅹ共2株,Ⅺ共3株,Ⅻ共2株。结论本院MRSA菌株存在相似度大小不同的遗传距离,医院内存在交叉感染可能。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院内感染 PCR RAPD 聚类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t-C水平变化与TOAST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7例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yst-C水平测定,按照TOAST标准将病因分为5类,即心源性脑梗死(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和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分析患者血清Cyst-C水平与TOAST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Cys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4.32,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CE病因、LAA病因、SAO病因、OC病因和UND病因的Cyst-C水平分别为(1.090±0.213)、(1.144±0.302)、(1.051±0.282)、(1.028±0.202)、(1.057±0.2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LAA病因组浓度明显升高。结论血清Cyst-C水平根据TOAST不同而有所不同,可见急性脑梗死血清Cyst-C水平对病因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Cyst-C TOAST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