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的效果。方法通过成立QCC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手术室护士针刺伤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改进防针刺伤的硬件设施,加强医护沟通和医护锐器操作规范培训,用χ2检验的方法比较改进前、后两组护士针刺伤的发生,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护士针刺伤发生次数由2013年的11.8%下降至2014年的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8,P=0.005),使用锐器规范,防范意识不断提高。结论通过QCC管理活动,解决针刺伤发生的要因,显著降低了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并提高了手术护士职业安全感及团队的互助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针刺伤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错(牙合)畸形是否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风险因素,目前仍有很大争议。已有研究证明,牙齿的咬合功能与TMD之间并没有很强的联系。即便是有联系,也没有真正地在临床应用。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静态和动态错(牙合)畸形在TMD患者中的发病,并将其与文献中所获得的正常人群数据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纳入了625例TMD患者(75%为女性:年龄平均为34,2±6,7岁,范围25~44岁),根据临床检查-无痛[即:关节盘置换和(或)非疼痛性关节病]、肌肉和(或)颞下颌关节(TMJ)中疼痛与否,可将所有样本分为4组,记录静态和动态的错(牙合)畸形。静态的错(牙合)畸形包括咬合,后牙锁殆,深覆殆,前牙开殆,深覆盖,以及磨牙尖牙的不对称。动态的错(牙合)畸形包括正中/侧方骀干扰,以及从后退接触位(RCP)到最大牙尖交错位(M1)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2mm。采用相关系数母评估每组样本中错(牙合)畸形与TMD疼痛状态之间的关联强度。结果:不同的错(牙合)畸形与TMD疼痛状态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磨牙不对称和侧方耠干扰上的φ数值从-0.081~+0.043。TMD人群中错(牙合)畸形的患病与正常人群的患病类似。结论:不管TMD患者的疼痛状况如何,TMD患者中静态和动态错(牙合)畸形的发生与文献中报道的正常人群的发病相似。因此,口腔全科医师应注意,错(牙合)畸形不应作为TMD的鉴别点。

  • 标签: 流行病学 错(牙合)畸形 发病率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简介:目的使用磨损模拟仪器测得2种新型复合树脂的实验室磨损,并与临床磨损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使用一种弹簧加载的活塞型磨损模拟仪器,分别在100000.200000.300000和400000次磨损循环下测得P50和Z100两种复合树脂的局部磨损,并与两所大学测得的这两种材料的临床磨损进行比较。磨损计算由回归曲线得到。结果P50和Z100的实验室磨损相近。临床中,两者在咬合接触部位(OCA,occlusalcontactarea)的磨损量有一些差别,把两者数据综合起来.并与实验室数据进行比较,得到这两种树脂材料的实验室和临床磨损的换算系数。这个系数对未来研究有一定意义。另外,对比临床OCA磨损量和临床总的非咬合接触部位(CFA,contact—freearea)磨损量,得到两者倍数关系为4.5。结论实验室使用模拟仪器产生的局部磨损量经过系数转换后,可以用于预测该材料的临床局部OCA磨损量和总CFA磨损量。

  • 标签: 实验室数据 复合树脂 磨损 临床 树脂材料 咬合接触
  • 简介:目的研究正畸患者曲面体层片上的切牙影像失真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影像数据库中选取500例正畸患者的曲面体层片和头影测量侧位片,所有曲面体层片均采用咬合杆投照,分别从切牙牙体影像放大、缩小、牙根变短、根尖模糊等评价指标分析上下颌切牙影像失真的发生情况,在头影测量侧位片上测量中切牙根尖-对颌切牙切缘的距离,探讨切牙影像失真发生的原因。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500例患者中,切牙牙体影像正常者共417例,切牙牙体影像失真者共83例,影像失真发生16.6%,其中切牙牙体影像放大17例、牙体影像缩小0例、牙根变短30例,牙根影像变短伴模糊36例。影像失真患者的根尖-切缘距离大于影像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87.18,P=0);影像失真患者的覆盖值大于影像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7,P=0)。结论严重牙颌面畸形如反、深覆盖是导致曲面体层片的切牙影像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放射摄影术 全景 错 影像失真 体层域
  • 简介:目的研究唇腭裂畸形与蝶鞍大小、形态以及鞍桥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非随机法)2007年至2016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98例唇腭裂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前来就诊的无唇腭裂患者324例为对照组。Winceph8.0软件定位蝶鞍相关标记点,测量蝶鞍的长度、深度和直径,记录蝶鞍形态(椭圆形、圆形、扁平状)以及鞍桥类型(无鞍桥、部分鞍桥、完全鞍桥)。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蝶鞍长度、深度和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254;P=0.954;P=0.250);实验组男性与女性蝶鞍长度、深度、直径及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长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69;P=0.60;P=0.54;P=0.11);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深度和直径有统计学差异(分别P=0.02;P=0.003)。实验组蝶鞍各形状所占比例从大至小依次为椭圆形、扁平状和圆形,对照组依次为圆形、扁平状和椭圆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男性与女性蝶鞍形态无统计学差异(P=0.942);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形态有统计学差异(P=0.017)。实验组鞍桥发生为46.94%,对照组为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男性与女性鞍桥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54;P=0.634)。结论唇腭裂畸形与蝶鞍大小无明显关联,但与蝶鞍形态和鞍桥发生有关,唇腭裂患者的鞍桥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 标签: 唇腭裂 蝶鞍 鞍桥
  • 简介:目的:应用CT检测术后咽后壁瓣瓣宽的收缩。方法:20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行改良咽后壁瓣转移修复术,术前测量瓣宽,术后6~12个月应用CT及其Aw4.1重建软件测量瓣宽,计算瓣宽的收缩。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0例患者术后咽后壁瓣整体瓣宽的收缩为36.7%~67.2%.平均52.3%;前段瓣宽的收缩为29.2%~62.3%,平均44.4%;中段瓣宽的收缩为47.5%~72.5%.平均62.7%;后段瓣宽的收缩为29.2%-64.2%,平均45.9%。前后两段瓣宽的收缩小于中段瓣宽的收缩(P〈0.01)。结论:应用CT及其重建软件能精确测量咽后壁瓣的瓣宽,并计算瓣宽术后的收缩,可以辅助术前咽后壁瓣的设计,提高手术疗效,弥补了其他检测方法的不足。

  • 标签: 腭裂手术 CT 咽后壁瓣 宽度 收缩率
  • 简介:目的:探讨VitaIn-Ceram渗透氧化铝、氧化锆陶瓷及EmpressⅡ铸瓷底层材料的可见光透射,为临床选择核瓷材料及其颜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Vitaalpha饰瓷材料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4种颜色的VitaIn-Ceram渗透氧化铝、4种颜色的氧化锆陶瓷、3种颜色的EmpressⅡ铸瓷底层材料的可见光积分透射.结果:VitaIn-Ceram渗透氧化铝的透射范围为1.434%~3.843%,氧化锆陶瓷的透射范围为0%~0.587%,EmpressⅡ的透射范围为5.620%~6.665%.结论:在3种牙科全瓷底层材料中,EmpressⅡ铸瓷材料的透射最好,渗透氧化铝材料透射较差,渗透氧化锆陶瓷材料的透射最差.

  • 标签: 全瓷底层材料 牙科 IN-CERAM 计分 临床选择 对照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临床检出以及手术显微镜在提高上颌磨牙临床检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进行常规根管治疗的63颗上颌第一磨牙,27颗上颌第二磨牙,以及进行显微根管治疗的55颗上颌第一磨牙,20颗上颌第二磨牙,2颗上颌第三磨牙,分别拍摄术前X线片,探查根管,记录根管数目。结果进行常规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MB2检出分别为28.6%和3.7%;进行显微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MB2检出分别是61.8%和25%;对上颌第一磨牙常规根管治疗和显微根管治疗的MB2临床检出进行卡方检验,χ2=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上颌第二磨牙常规根管治疗和显微根管治疗的MB2临床检出进行Fisher确切概率值检测,单侧比较值为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显微镜有助于提高上颌磨牙MB2的临床检出,选择显微根管治疗有助于提升上颌磨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上颌磨牙 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手术显微镜 检出率
  • 简介:本病例报告介绍了在上颌骨和下颌骨缺损中.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可吸收胶原海绵(ACS)来增宽严重缺损的侧向牙槽嵴。利用外科手术技术结合螺钉和胶原膜,以维持ACS的空间。经过7个月的愈合期,牙槽嵴宽度由1~2mm增加到6~9mm,从而为成功植入种植体提供了保证。通过外科手术维持rhBMP-2/ACS空间的技术,使骨重新形成,由此证明,骨再生不需要额外的颗粒骨。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牙槽嵴 外科手术技术 RHBMP-2 下颌骨缺损 应用
  • 简介:单核/巨噬细胞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在牙周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吞噬作用是防止细菌进入牙周组织的一道防线,在发挥防御功能的同时,过度的免疫反应也可能会破坏牙周组织。本文就单核/巨噬细胞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单核 巨噬细胞 牙周炎 先天免疫反应
  • 简介: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上颌窦提升效果的可预期性。通常使用种植体存活来评估手术结果.入选的评价标准中通常包括至少负重1年这一条。本回顾的评价标准将负重时间增加为3年.以观察之前报道的短期保留还能否得到维持。进行电子检索并对获得的文献用特定入选标准进行筛查(最重要的是至少有3年的回访记录)。结果中包括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文献共18篇(共6500颗种植体.2149名患者).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文献共7篇(共1257颗种植体.704名患者)。统计得出:在至少3年负重后.种植体存活分别为937%(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及972%(穿牙槽嵴顶上颔窦底提升术)。值得关注的是失败病例中.80%发生于第1年内.931%发生于3年内.可以算出.种植在已有3年负重以后失败的概率=种植3年失败(63%)×3年后失败发生169%)=0.43%。相比系统前瞻性研究的结果而言.本系统综述的结果认为.采用低层次证据的研究结果不足以采信。

  • 标签: 长期存活率 上颌窦提升 系统综述 种植体 上颌窦底提升术 负重时间
  • 简介:目的:Cerconbase氧化锆、Cerconbasecolor氧化锆、VitaIn-CeramZ21色瓷沉积氧化锆、AL2色瓷沉积氧化铝陶瓷材料相对透明的对比测定。方法:应用分光测色计在标准黑白背景下分别测量4组全瓷底层材料的表面光反射,计算得出相对透明数值。结果:Cerconbase氧化锆的相对透明为0.950,Cerconbasecolor氧化锆0.937,VitaIn-CeramZ21色瓷沉积氧化锆1.000,VitaIn-CeramAL2色瓷沉积氧化铝0.869。结论:4种全瓷系统底层材料中VitaIn-CeramZ21色瓷沉积氧化锆和AL2色瓷沉积氧化铝的相对透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In-CeramAL2色瓷沉积氧化铝较In-CeramZ21色瓷沉积氧化锆透明,其余组间的相对透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

  • 标签: 牙科陶瓷 相对透明率 氧化铝 氧化锆
  • 简介:目的了解延安地区健康青少年上中切牙短根畸形的患病。方法按照同一标准严格筛选出延安地区首次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要求牙齿矫正的健康青少年174例,观察其曲面断层片上中切牙牙根形态,测量其根冠比例,计算上中切牙短根畸形的患病,对男性和女性样本问进行卡方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延安地区健康青少年:双侧上中切牙牙根根尖粗短、圆钝,双侧根冠比例≤1:1的患病10.9%,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大于男性;双侧上中切牙牙根根尖粗短、圆钝,单侧根冠比例≤1:1的患病4.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上中切牙牙根根尖粗短、圆钝,根冠比例〉1:1的患病9.2%,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安地区上中切牙短根畸形的患病可能存在地域性特点。

  • 标签: 上中切牙 牙根 青少年 患病率
  • 简介: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和曲面体层片对正畸患者上颌窦异常的检出进行研究。方法筛查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影像资料,共纳入480例同日拍摄曲面体层片与CBCT患者的影像资料。分别测量和评估曲面体层片及CBCT图像中上颌窦异常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一致性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曲面体层与CBCT对上颌窦异常的检出有统计学差异(χ^2=346.32,P=0.000)。在纳入的480例、960侧上颌窦CBCT图像中,40.8%有上颌窦异常。其中,潴留性囊肿的检出最高(18.2%),其次为黏膜增厚(15.1%)。男性与女性上颌窦异常检出有统计学差异(χ^2=14.98,P=0.000)。青少年组与成年人组上颌窦异常检出无统计学差异(χ^2=0.26,P=0.612)。结论对于上颌窦异常情况,CBCT检出明显高于曲面体层片。在正畸人群中上颌窦异常较为常见,且以潴留性囊肿最为多见,患者的性别对上颌窦异常有影响,而年龄对上颌窦异常无影响。

  • 标签: 正畸治疗 上颌窦异常 锥形束CT 曲面体层
  • 简介: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是一种复杂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多基因多因素遗传病。现已发现很多与唇腭裂相关的基因,包括TGFα、F13A、BCL3、MSXl、RARA、TGF-β3、SHH等。本文综述了TGF-β信号通路中2个与唇腭裂发病相关的热点基因TGF-β3和TGFBR1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TGF-β3和TGFBR1在腭部发育中的作用,拟为唇腭裂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 标签: TGF-Β3 TGFBR1 唇腭裂
  • 简介:内毒素(1ipopolysaccharides,LPS)是牙周致病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能刺激多种细胞合成并释放炎性细胞因子,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在牙周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内毒素的长期刺激可能会使机体对后续刺激的反应性减弱,即产生耐受性。本文将就内毒素耐受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牙周炎 内毒素 内毒素耐受
  • 简介:骨再生和骨重建过程依赖于多种生物活性因子的时序性表达及协同效应。利用不同生长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是目前解决极限骨缺损、促进骨再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降低生长因子的临床有效使用剂量的途径之一。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协同促进骨再生和骨重建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全反式维甲酸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咀嚼麦芽糖醇口香糖对唾液流与pH值的影响。方法选10例志愿者,分别检测咀嚼麦芽糖醇口香糖或木糖醇口香糖前后不同时间段唾液的流和pH值。应用SPSS12.0软件分析。结果咀嚼2种口香糖10min内,唾液流显著增加,在2~4min时达到峰值,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24±0.30)mg/min和(4.53±0.19)mg/min。唾液pH值在2~4min时上升至(7.16±0.15)和(7.02±0.20)。两组的唾液流与pH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咀嚼麦芽糖醇口香糖也能促进唾液分泌,提高唾液pH值。

  • 标签: 麦芽糖醇 木糖醇 口香糖 唾液流率 唾液pH
  • 简介:已经有文献报道口腔健康、剩余牙数和死亡之间的关联。但老年全口或部分缺牙患者接受种植牙治疗后死亡情况的相关知识依lEt缺乏。研究目的:该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全12I或部分缺牙老年患者(80岁以上)接受种植牙治疗后的死亡。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26位在1986—2003年间接受种植治疗时平均年龄83岁的老年患者。共285个牙弓,植入1384颗Branemark种植系统(NobelBiocare)。样本分成两个亚组108位全口及158位部分缺牙患者。接受种植牙手术时同时收集了患者各自的预期剩余寿命。对10年后两个亚组的累及存活(CSR)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将其与普通同龄人群预期累积存活进行比较。结果:10年随访显示相比于全口无牙颌患者.部分缺牙患者的死亡(P〈0.05)明显减小(10.4%)。与普通同龄人群相比,种植修复组老年患者累积生存示死亡明显下降。在一期手术时健康与不健康人群之间及有与无失败植牙史的人群之间的死亡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过10年的随访显示老年患者中部分缺牙组死亡较全口无牙颌组明显偏低。相比于在植牙手术时同年龄同性别的普通人群,种植修复组死亡明显降低。死亡的降低并非是因为接受了种植手术,而是因接受种植手术的患者相较于一般人群更加健康积极。

  • 标签: 老年患者 种植治疗 死亡率 无牙颌 缺牙 BRANEMARK种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