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器械落入消化道临床上极少见,其后果极严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痛苦。G型钻折断后落入消化道者,目前尚未见有关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8岁。因左下第二磨牙牙髓炎行根管治疗,应用G型钻(5#)预备根管口时不慎折断,在口腔内未发现折断断针,立即停止治疗。

  • 标签: G型钻 根管治疗并发症
  • 简介:目的:建立DNA甲基转移酶1(DNMT1)表达稳定抑制的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探讨DNMT1表达抑制对ACC-M细胞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靶向干扰DNMT1的shRNA序列,构建携带该序列的慢病毒载体并转导ACC-M细胞,对筛选出的抗性克隆采用RT-PCR、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DNMT1mRNA、蛋白质水平,筛选获得DNMT1表达稳定抑制的ACC-M细胞,并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荧光定量PCR检测E-cadherin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筛选获得DNMT1稳定表达抑制的ACC-M细胞,其mRN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156±0.008,0.163±0.013)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对照组。进一步检测发现,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shRNA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能够有效、稳定地抑制ACC-M细胞DNMT1的表达,并降低ACC-M细胞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从而使E-cadherin基因表达增强。

  • 标签: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RNA干扰 DNA甲基转移酶1 E-CADHERIN基因
  • 简介:目的分析国产龈线对冠桥修复后牙体、牙龈、牙周组织、修复体边缘的适合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阳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因前牙缺损或缺失做冠桥修复的患者52例(109颗基牙),随机分为3组,进行常规牙体预备。阴性对照组32颗牙,不龈;阳性对照组37颗牙,备牙后采用美国进口的UltraPak龈线龈;试验组40颗牙,采用南阳齿康研究所研制的国产龈线龈。完成灌注印模后,通过肉眼及探针对牙预备体、牙龈和修复体模型进行评价。结果采用国产龈线、进口龈线和未采用龈技术的满意率:牙预备体分别为93%、95%、17%;牙龈分别为83%、76%、14%;模型分别为80%、81%、14%;修复体边缘分别为88%、86%、12%。国产龈线和进口龈线满意率相当。结论国产龈线与进口龈线临床应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替代进口龈线,且成本低,副反应小,安全性能好。

  • 标签: 冠桥修复 排龈线 颈缘适合性
  • 简介:目的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和肺低转移细胞株(ACC-2)差异表达的部分基因进行克隆和蛋白表达研究.方法应用cDNA基因表达谱芯片,对ACC-2及ACC-M细胞所检测的基因差异表达数据,结合NCBI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技术,利用RT-PCR方法,克隆ACC-2和ACC-M表达有显著差异基因的EST,将得到的EST重组至质粒PET-24a-d(+)中,构建表达质粒;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表达目的蛋白.结果克隆了RAB7L1、h4F2hc、G8、L6、K1AA0119共5个差异表达基因,成功构建表达载体,EST测序结果与GeneBank对照一致,5个EST均可表达目的蛋白.结论从ACC-2和ACC-M细胞差异表达基因中,可克隆到能够表达目的蛋白的新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与腺样囊性癌转移表型产生有关.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转移 基因 DNA芯片
  • 简介: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面临灾难,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抗灾。5月17日上午,华西口腔医院石冰副院长带队,朱智敏、黄宁、吴红崽、范海如,刘秀云、谢波、林云峰、王振刚、廖开勋、张家福及口腔学生志愿者肖力、周陈晨、朱文超、朱柏成、王博等16人组成的医疗救护驱车到都江堰市,为奋战在抗震救灾最前线的解放军送去口腔保健品、湿纸巾、感冒药、消毒液等灾区急需物品,同时也送上了华西口腔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最诚挚的关怀与祝福。

  • 标签: 口腔医院 医疗救护 解放军 华西 亲人 口腔保健品
  • 简介:固定义齿修复过程中,为获得设计良好、制作精密的修复体,对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良好的龈要求在获得清晰印模的同时保护龈沟底部的上皮附着,确保生物学宽度不被侵犯。因此,优良的固定修复离不开正确合理的龈,对于平龈或龈下边缘的修复体而言,龈操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作者就近年来龈技术在固定修复中的发展及应用作一简要的综述。

  • 标签: 排龈技术 排龈 固定修复 临床应用
  • 简介:2005年10月30日晚,成功通过学院预赛的张一帆和张警一两名同学,代表华西口腔医学院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复赛。此次复赛分三个小组进行,他们所在的小组由包括口腔医学院在内的15个学院的20名同学组成。

  • 标签: 华西口腔医学院 大学英语 四川
  • 简介:牙根内吸收是指根管内发生的进行性病理性吸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一般表现为膨出于根管的圆形或卵圆形透射影.有时是根管影像的整体性增宽,严重的牙根内吸收可导致牙齿丧失。

  • 标签: 牙根内吸收 根管内出血 外伤牙
  • 简介:目的:探讨过表达MTUS1/ATIP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检测人舌鳞癌系UM1、SCC鄄9、SCC鄄15、Tca8113细胞株中MTUS1的表达水平。应用含ATIP1片段的质粒转染舌鳞癌细胞,48h后MTT检测舌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舌鳞癌细胞中MTUS1、p53、ERK1/2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MTUS1/ATIP1后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其抑制率约为40%(t=0.023,P<0.05);高表达MTUS1/ATIP1可导致舌鳞癌细胞株G1期阻滞(G1期:t=0.032,G2期:t=0.036,S期:t=0.027,P<0.05)并诱导细胞凋亡率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05,P<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转染MTUS1/ATIP1后ERK的表达升高,磷酸化的ERK表达下降,p53的表达升高。结论MTUS1可抑制舌鳞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舌鳞癌 MTUS1ATIP1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胚抗原I(UCAl)mRNA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舌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GreenII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验方法.从6种基因中筛选出在40对舌鳞癌组织及配对正常舌组织样本中表达有明显差异的基因UCAl.扩大样本量至93例.检测UCAlmRNA在两者中的表达。应用SPSSl3.0软件包分析UCAlmRNA表达量与舌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UCAlmRNA在93例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平均表达量为0.7213,在正常舌组织中为0.2756,表达量有显著差异fP〈0.001):UCAlmRNA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舌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UCAlmRNA高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密切相关.对舌鳞癌的诊断、判断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舌鳞状细胞癌 UCA1 肿瘤分子标志物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颧骨位于面中部,参与面部宽度和突度的形成,是面部结构、功能和美观的关键标志。因其体表位置较突出,易受外力作用发生骨折。又因其参与眶外侧壁、眶底及颧弓的构成,故颧骨的骨折常波及上述邻近骨而引发颧骨复合体骨折。根据最小侵袭理论,采用合理的手术切口,应用恰当的内固定材料,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结合临床具体病例,运用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检索的方法对1例颧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颧骨骨折 手术入路 内固定材料 循证治疗
  • 简介: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选方法。随着根管治疗术在临床中的逐步推广和完善,使许多患牙得以保留。然而,根管治疗有6%~34%的失败率,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对临床中1例由根管治疗失败而导致患牙被拔除的病例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临床中如何避免医方因素导致根管治疗失败及根管治疗失败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警示。

  • 标签: 根管治疗失败 根管治疗后疾病
  • 简介:患者,男,76岁。因下颌牙列缺损于2006年10月5日来校医院口腔科就诊。

  • 标签: 下颌侧切牙 双根管
  • 简介:下颌尖牙一般为单根单根管形态,有病例报告出现单根双根管的概率为4%[1]。近年有报道有极少数为双根双根管[2,3],现将我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口腔科2015年11月诊疗中发现下颌尖牙双根双根管1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2岁,因冠折需要来本院要求拔除右下尖牙。检查:43残根,舌侧大面积龋损,龋坏断端至龈3mm,松动Ⅰ°,叩痛(+)。诊断:43残冠。

  • 标签: 老年 下颌尖牙 根管 双根管
  • 简介:目的探讨龈术和自酸蚀技术联合治疗楔状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初诊楔状缺损患者35例,将同一患者的两侧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颗患牙),试验组患牙使用龈线龈,暴露龈壁后使用倒锥钻在龈壁交界处和壁上分别制备固位沟,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系统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对照组患牙在壁上预备釉质斜面,3M全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结果充填后有6颗患牙有冷热敏感加重症状,试验组2例,对照组4例,1周后均恢复。随访2年,试验组充填成功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楔状缺损龈后预备固位沟再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效果好。

  • 标签: 排龈 自酸蚀黏结剂 楔状缺损
  • 简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多伴骨折段移位,其中在颏舌肌颏部附着周围骨折后,颏部骨折段被颏舌肌拉入舌下的病例,临床比较少见。作者报道1例典型病例.并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粉碎性 骨折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