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颌重建研究中,破骨细胞吸收反应与成骨细胞生成反应耦联机制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该反应耦联机制研究较为成熟的OPG/RANKL/RANK信号系统及近来提出的Eph/ephrin介导的双向信号传递系统研究进行阐述。

  • 标签: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细胞相互作用 骨重建 颌骨 RANKL/RANK
  • 简介:在适宜的环境下,根部牙乳头干细胞和成熟根细胞均具有形成纤本质的能力,但二者牙本质形成能力是否处于同一水平仍不清楚。本研究分别从出牛后16天和8周大鼠的第一磨牙分离出牙根形成期的iRPSCs(根部牙乳头干细胞)和牙根发育完成期的mRPSCs(成熟根细胞)。

  • 标签: 形成能力 干细胞 牙乳头 牙本质 根髓 根部
  • 简介:目的:评价emdogain对直接与间接共培养条件下成细胞和内皮细胞及成血管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成细胞(MG63)按2∶1比例于12孔板内进行直接及间接共培养,并使用不同浓度(0、0.1、1、10、50μg/mL)的emdogain共培养细胞72h。采用细胞计数仪结合流式细胞仪评价细胞增殖情况,并通过荧光激活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共培养细胞。对分选后的成细胞及内皮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蛋白(Col-1)及成血管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VEGF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VEGF酪氨酸激酶受体2(KDR)、vonWillebrand因子(vWF)、内皮细胞C蛋白受体(EPCR)、E选择素(E-Selectin)、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直接与间接共培养条件下,Emdogain对MG63及HUVEC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随着emdogain浓度增加,细胞增殖率逐渐下降。50μg/mL浓度的emdogain对MG63及HUVEC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为明显。随着emdogain浓度增加,MG63表面ALP和Col-1表达水平逐渐增加;50μg/mL浓度条件下,表达水平最高且与其他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1)。同一emdogain浓度条件下,直接共培养MG63表面ALP及Col-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间接共培养(P<0.01)。除10μg/mL组外,直接共培养条件下,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间接共培养(P<0.01)。50μg/mL组直接共培养的HUVEC表面Flt-1、KDR、vWF、E-selectin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间接共培养及直接共培养的其他各组(P<0.01)。间接共培养条件下,HUVEC表面EPCR及Ang-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直接共培养(P<0.05)。结论:Emdogain对共培养MG63和HUVEC增殖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50μg/mL可能是emdogain作用的关键浓度。在直接共培养条件下,50μg/mLemdogain抑制MG63及

  • 标签: EMDOGAIN 成骨细胞 内皮细胞 直接共培养 间接共培养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对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抽取2ml骨髓制成细胞悬液,体外培养2周。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在兔双侧桡骨处形成1.5cm的骨膜-缺损,将培养2周的骨髓基质细胞注射到桡骨缺损处,于移植后第1、2、3、4周末,用钼靶X线分别检查双侧桡骨缺损处的形成情况,并取第4周末的痂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移植后实验侧痂形成快于对照侧;第4周末,实验侧缺损处全部为痂连接,对照侧缺损处仍未形成痂连接。结论BMSC可以促进缺损的修复。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培养 骨组织工程 骨缺损
  • 简介: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结构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胶原复合引导组织再生膜,对其进行表征,并探索其对成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PLGA及I型胶原制备一种双层结构的引导组织再生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接触角仪对其表面基团、形貌及亲水性进行测试。将MC3T3-E1成骨细胞系接种到复合膜上,通过流式细胞术、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其细胞增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红外光谱显示胶原被成功结合到PLGA表面,并且在扫描电镜下呈现出特有的纤维网状特征性微结构,同时其表面亲水性大大改善。MTT及细胞周期检测也表明胶原改性后的复合膜上生长的细胞活力及增殖指数明显高于纯PLGA组。结论:本方法制备的PLGA/胶原复合膜很好地组合成了一个功能整体,结合了高分子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的优势。

  • 标签: 引导骨组织再生 复合膜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胶原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急性细胞白血病患者与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共选取102例研究对象:AML组49例,对照组53例,每组按年龄又分中年组和老年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使用Florida探针进行全口牙周检查。记录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龈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余留牙数、中性粒细胞(NEUT)、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中年组中,AML组的PD、CAL、BI、PLI、CRP及牙周炎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EUT、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余留牙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AML组的PD、CAL、BI、CRP明显高于对照组,NEUT、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PLI、余留牙数及牙周炎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牙周临床指标与相关血液指标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中老年急性细胞白血病与牙周炎关系密切,急性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牙周状况更差。

  • 标签: 中老年 白血病 牙周炎 牙周指数
  • 简介:目的:体外观察不同葡萄糖浓度对大鼠颌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从4周龄SD大鼠下颌获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细胞进行纯化及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型及进行成分化检测,随后选取第4代细胞在不同糖浓度(5.5,16.5,25,35mM)干预下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其后对各组进行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活性测定,培养基钙、磷含量测定,并采用Westernblot测定形成蛋白2(BMP-2)水平以及real-timePCR测定Runx2基因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SPSS11.0)。结果: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形成逐渐减少,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下降,细胞钙、磷分泌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BMP-2水平以及Runx2mRNA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高糖条件下,大鼠颌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能力减弱,而BMP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中。

  • 标签: 高糖环境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研究低氧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分离培养人PDLC;取第3~5代细胞分别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培养后检测其ALP活性;并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观察低氧处理后人PDLC中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低氧12、24、36、48h组ALP活性均比常氧组高;其中低氧48h组与常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48h组ALPmRNA表达比常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时间点低氧组骨钙蛋白(OCN)mRNA表达均比常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6h:P<0.05;24、48h:P<0.01).结论低氧增强人PDLC的ALP活性,上调ALPmRNA和OCNmRNA的表达,促进人PDLC向成骨细胞分化,同时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提示低氧环境对人PDLC的向分化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低氧 牙周膜细胞 碱性磷酸酶 骨向分化
  • 简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可以来源于骨髓、脐带血、外周血及胎儿肝脏,其丰富的来源、较强的增殖能力及其参与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和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的特性能够满足组织工程对种子细胞的要求,已成为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的新生力量。但目前来看,EPCs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该文就目前有关EPCs的来源、分离与培养、鉴定、诱导与分化和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骨组织工程 血管化
  • 简介:目的:研究miR-34a对人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OBMSCs)成分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miR-34家族在hOBMSCs成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及茜素红染色检测miR-34a对于hOBMSCs成分化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hOBMSCs成分化过程中miR-34a对于成骨相关蛋白的影响,同时检测hOBMSCs在正常培养条件下miR-34a对于DKK1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4a与DKK1的靶向关系;通过裸鼠皮下成实验检测miR-34a对于hOBMSCs体内成的影响。结果:在hOBMSCs成诱导过程中,miR-34家族的miRNA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其中miR-34a最为明显;过表达miR-34a可显著提高hBMSCs的体外成能力;miR-34a可以负向调节DKK1,同时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DKK1为miR-34a的靶基因;体内实验同样证实miR-34a可以促进hOBMSCs的成分化。结论:miR-34a可能通过抑制DKK1的表达,促进hOBMSCs的成分化。

  • 标签: MIR-34A DKK1 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细胞瘤在1940年首次被Jaffe首次发现,为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细胞瘤具有较强侵袭性,对骨质的溶蚀破坏作用大,刮除术后复发率高,少数可出现局部恶性变或肺转移[1]。细胞瘤的原发部位多发生在骺,多侵犯长骨。

  • 标签: 3D打印 修复 骨巨细胞瘤 缺损
  • 简介:成釉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内肿瘤,目前文献报告例数较少,因而该疾病的流行病学、治疗方式以及预后仍不清楚。作者报告成釉细胞癌1例,采用病灶及病灶周围2cm颌、软组织扩大切除方式,病理检查证实为成釉细胞癌,术后未行放疗或化疗。目前患者正随访中,无复发及远处转移迹象。

  • 标签: 成釉细胞癌 成釉细胞瘤 颌骨
  • 简介:目的:探讨高效的原代成年大鼠下颌成骨细胞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4-6周SD成年大鼠处死并取出下颌,剪碎,用改良的酶消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用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素免疫荧光染色和钙结节染色等方法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素染色和钙结节染色均呈阳性。结论:改良的酶消组织块培养法,可获得大量高纯度的下颌成骨细胞,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功能。

  • 标签: 下颌骨 成骨细胞 牙槽骨 细胞培养 大鼠
  • 简介:目的:应用SD大鼠下颌来源的成骨细胞,观察成骨细胞对普伐他汀的摄取,研究其可能的跨膜转运机制。方法:将成年大鼠成骨细胞与溶于PBS的药物共同孵育后,弃去细胞外液,收集细胞悬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药物量,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细胞蛋白总量,以细胞内药物含量与细胞蛋白的比值作为药物转运量的观察指标。同时考察时间和药物浓度对成骨细胞摄取普伐他汀的影响,以及普伐他汀对成骨细胞OATP1(Organicaniontransportingpolypeptide1)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高效相色谱法可以准确测定普伐他汀的量。(2)成骨细胞可将普伐他汀转运至细胞内。(3)成骨细胞对普伐他汀的摄取随着药物浓度及给药时间的增加呈现饱和趋势。(4)普伐他汀可上调成骨细胞OATP1的表达。结论:成骨细胞有转运普伐他汀的能力,且可能以OATP1转运载体为介导的主动转运。

  • 标签: 普伐他汀 人工种植牙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道1例发生于下颌的FDCS患者,通过问诊及专科查体,结合放射线、CT检查及病理检查,分析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手术采取在肿瘤外1.5cm截,并配合放疗,该患者经5年复诊未见复发。结论:初步明确下颌FDCS的诊断方法,确诊必须依靠免疫组化,主要特征为CD21(+),CD35(+),治疗应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标签: 组织细胞肿瘤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颌骨恶性肿瘤 诊断与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诱导内皮细胞(ECs)与自体BMSCs低氧条件下联合培养对BMSCs成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BMSCs并向ECs诱导培养,用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内皮细胞表型;实验分组为BMSCs常氧成诱导培养组,BMSCs低氧成诱导培养组,BMSCs+ECs常氧成诱导联合培养组,BMSCs+ECs低氧成诱导联合培养组,持续培养7d,前6d应用PNPP法每天固定时间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作统计学分析;茜素红染色观察第7d矿化结节形成情况。低氧组为1.0%O2浓度。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BMS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诱导为ECs,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阳性;统计学分析表明,BMSCs+ECs低氧成诱导联合培养组的ALP活性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只有BMSCs+ECs低氧成诱导联合培养组有钙化结节形成,茜素红染色呈橘红色。结论:在一定时间内,由BMSCs诱导来源的ECs与自体BM-SCs低氧条件下联合培养,BMSCs的成活性可显著提高。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低氧 联合培养 体外成骨
  • 简介:腔固位冠是根管治疗牙修复的一种方式。它包括一圈对接式的冠边缘和位于腔中的固位体,而没有根管内的固位桩。本文介绍腔固位冠修复的基本原理和临床指导要点。在这个病例中.2个曾用银汞合金充填的下颌磨牙经过牙髓、牙周治疗后改用热压铸瓷(Empress2.Ivoclar)制作的腔固位冠修复。预备前先用复合树脂材料充填倒凹,确保基牙预备形态良好,这样有利于保存牙体组织。修复后的情况显示这种修复方法可以保证功能和美观效果,尤其适用于后牙区生物力学特性和结构受损的根管治疗牙。因为修复体的边缘位于龈上.也可以预防牙周疾病。该项技术的基础是粘结.利用腔获得保证修复体固位和稳固的粘接面积。基牙预备时要保证有足够的剩余牙冠组织。这项技术为后牙区根管治疗牙的修复提供了一种除全冠修复以外的能够更多保存牙体组织的选择。

  • 标签: 后牙粘结修复 EMPRESS 2 髓腔固位冠 死髓牙 热压铸瓷
  • 简介: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牙源性上皮性肿瘤,约占所有牙源性肿瘤的50%.其生长缓慢,但具有局部侵袭、易复发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1].虽然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良性,但属于交界性肿瘤,偶可发生远处转移,以肺转移最为多见[2].作者报告1例发生肺转移的上颌成釉细胞瘤病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上颌骨成釉细胞瘤 肺转移 肿瘤转移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stemcells,PDLSCs)和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aw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JBMMSCs)两种干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胰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PDLSCs/JBMMSCs,流式细胞仪及实时定量RT-PCR筛选短时间内不导致细胞凋亡的TNF-α的最大浓度,然后与PDLSCs/JBMMSCs共培养,Western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两种细胞自噬和凋亡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地筛选出TNF-α的最佳浓度为50ng/mL。采用该浓度作用于PDLSCs/JBMMSCs,短期作用(24h)可以激活细胞的自噬水平,凋亡水平下降;如果TNF-α持续作用,细胞的自噬水平反而下降,凋亡增加。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TNF-α可以激活PDLSCs/JBMMSCs的自噬水平,免于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牙周膜干细胞 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自噬
  • 简介:目的分析毛囊区神经嵴干细胞(neuralcreststemcells,NCSCs)体外成分化能力及相关分子调控机制,探讨其用于再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与成前体细胞MC3T3-E1比较分析,在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成诱导液,进行成分化诱导,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及茜素红染色,观察NCSCs成分化能力;在成诱导1、2、4、7周不同时段,RT-PCR方法分别检测Runx2、Osterix、转录活化因子4(activatingtranscriptionfactor4,Atf4)、桥素(os-teopontin,OPN)、钙素(osteocalcin,OCN)等相关成分化调控基因的表达特点。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成特异性标记物Runx2、OPN、OCN均为阳性,但成分化能力低于MC3T3-E1细胞。RT-PCR结果发现,不同诱导时段,OPN、OCN及Atf4mRNA均表达,但Runx2早期高表达,晚期低表达,Osterix早、晚期表达,中期未见表达;而MC3T3-E1细胞在各期未见明显差异。NCSCs成诱导7周后,ALP和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呈阳性。结论NCSCs具有成分化的能力,初步探讨其分化机制,为体内实验进行颌或颅骨缺损的修复奠定基础。

  • 标签: 神经嵴细胞 毛囊 干细胞 成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