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60年前,全国牙医仅约400余人,因为牙痛而就医的患者凤毛麟角;60年后,口腔医生已经渐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口腔事业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 标签: 口腔医生 新中国 医学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
  • 简介:叉头框蛋白O(FoxO)转录因子属于叉头框蛋白家族的一个亚类,可在慢性炎症反应中参与骨耦联、溶骨性病损的形成以及骨代谢平衡的体内调控。慢性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齿根尖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根尖周骨质丧失,研究FoxO转录因子在骨代谢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对于为慢性根尖周炎寻求新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FoxO转录因子对细胞增殖与凋亡、成骨分化的调节作用,以及与炎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叉头框蛋白O 慢性根尖周炎 氧化应激 炎症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准标记点外形差异对三维图像准精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4种不同外形的准标记点,准试样锥形束CT(CBCT)三维图像与其原始设计三维图像,而后通过测量准后试样的2种三维图像间的距离差,来分析不同外形准标记点对三维图像准精度的影响。结果准偏差分别为立方形(0.0938±0.0062)mm、球形(0.0854±0.0056)mm、圆柱形(0.1032±0.0061)mm、圆台形(0.0972±0.0062)mm,仅球形准标记点组与其他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中所选的几种准标记点均可较好地实现三维图像准,相比较而言,球形准标记点具有更高的准精度。

  • 标签: 配准 标记点 三维图像 口腔医学
  • 简介:口颌系统各组成部分,特别是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咀嚼肌,牙齿结构以及牙周组织出现的体征和症状,可能有各种原因,推论表明,He干扰是造成这些区域破坏的一个因素。如果确实,那么消除这些干扰则可改善其体征和症状。在一个有30位身兼Pankey研究所观察员的执业牙医参加的回顾性研究中,分析了He平衡前后的各种体征和症状,以阐明治疗后体征与症状的动态变化。

  • 标签: 咬合平衡 口颌系统 体征 症状 作用
  • 简介:修复体的临床表现与其负载的力、材料和形状等密切相关。了解修复体在口腔中行使功能时受力情况,有助于口腔临床医生对修复体的运用有着更深刻的理解。AlexFok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牙学院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主任,作为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兼职客座教授,他围绕“口腔修复体的固体力学(solidmechanicsofdentalrestoration)”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进行了系列学术小讲座。

  • 标签: 受力分析 种植体 口腔医学院 口腔修复体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平衡
  • 简介:目的:在建立螺纹型牙种植体有限元模型中,提高实体模型准确性、建模速度、实体模型导入的成功率和单元划分质量。方法:使用pro/E软件自适应功能建立不同螺纹的牙种植体骨块实体模型,利用Hypermesh软件前处理功能,从Pro/E软件导入模型,划分单元,再导出模型到ABAQUS软件。结果:实体模型形状同真实螺纹完全一致,导入Hypermesh软件和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导出到ABAQUS软件均未发生失真,有限元模型单元规则,无变形单元。结论:Pro/E的自适应功能提高实体模型准确性和建模速度;利用Hypermesh7.0软件做前处理,避免了模型的失真,提高了单元划分的质量,保证了计算精度。

  • 标签: 种植 螺纹型种植体 即刻负载 三维有限元分析 微动 初期稳定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上中切牙不同基底冠材料全瓷冠受时的应力分布特点。方法:运用逆向工程软件构建上颌中切牙全瓷冠(双层冠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选择氧化锆全瓷冠、氧化铝全瓷冠为实验组,贵金属烤瓷冠为对照组,施以不同部位静态载荷模拟加载,分析其应力分布趋势的异同。结果:应力分布云图显示,不同基底冠材料的全瓷冠应力分布趋势相同,载荷区和全冠颈缘为应力集中区,其中应力极值点位于载荷点。不同基底冠材料全瓷冠的应力值不同,随着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加,基底冠的等效应力极值相应增加,而饰面瓷则适当减小;基底冠弹性模量的增加也会使得基底冠与预备体界面、基底冠与饰面瓷界面以及邻面颈缘的张应力显著提高,饰面瓷的张应力则稍有下降。结论:高弹性模量基底冠可降低上中切牙全瓷冠饰面瓷的折裂风险。

  • 标签: 全瓷冠 三维有限元 基底冠 饰面瓷 应力分布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CAD软件模拟制作有限元义齿模型,为简化有限元建模提供一种方法.方法:在CT扫描方法建立的下颌骨及基牙牙根的三维有限元基础模型上,用CAD软件在计算机上分别模拟套简冠及"O"型圈附着体两种覆盖义齿制作.结果:建立了"O"型圈附着体义齿与套筒冠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运用CAD软件在计算机上直接制作有限元义齿模型,方便可行,可以为临床上修复体优化设计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覆盖义齿 辅助 附着体 初步研究 CT扫描方法 修复体
  • 简介:目的研究安氏Ⅱ^1类人群肌位到牙位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咬合接触情况,探讨牙尖交错位的稳定性、肌位一牙位的一致性(平衡性)及其相关的牙胎形态因素。方法对60名未经过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类受试者进行检查,采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其肌位到牙位运动过程中的动态骀接触情况,在模型上分析牙殆形态,利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牙尖交错位上的骀力中心点与中线的垂直距离、左右侧殆力差值及骀接触点数目在三次重复测量中均无显著差异;②肌位牙位不调与否的两组间在上下牙弓后段宽度上存在差异;③两组间在Spee曲线深度、Spee曲线流畅性、磨牙近远中向指数等垂直向及矢状向指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Ⅱ。类人群具有一定的牙尖交错位的稳定性;肌位牙位的一致性与牙弓后段宽度的协调性有关,而与该人群的垂直向及矢状向的牙殆形态异常无关。

  • 标签: 接触 T-ScanⅡ肌接触位 牙尖接触位
  • 简介:本文报道了应用一种新开发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专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软件进行数字化模型观测及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设计的方法。首先获取牙列缺损石膏模型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然后确定数字化就位道.进行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各个组件的数字化设计。将设计完成的支架数据存为三角面片即STL(stereoIithography)格式文件。STL格式为将CAD数据进行快速成形加工的常用数据格式。最后,应用选择性激光熔融制造技术制作出金属支架。

  • 标签: 可摘局部义齿支架 软件设计 应用 数字化模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 选择性激光
  • 简介:目的研究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脊柱冠状面形态及躯干平衡性。方法对35例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片和头颅后前位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①下颌偏斜者脊柱冠状面形态均不同程度呈“S”型弯曲,正常对照组脊柱基本呈一直线与重力线平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下颌偏斜患者的躯干平衡性均为失平衡(失衡角〉1°),正常对照者躯干平衡性均在正常范围内(失衡角〈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下颌偏斜患者的脊柱侧弯程度和肩失平衡程度与下颌偏斜程度均呈正相关,并呈线性趋势;④下颌偏斜方向与颈椎段侧弯方向具有异向性,与躯干段侧弯方向具有同向性。结论骨性下颌偏斜与脊柱形态和躯干平衡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成人 骨性下颌偏斜 冠状面 脊柱形态 躯干平衡性
  • 简介:目的:评价上颌无牙颌患者接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种植手术并带入种植体支持的即刻负重桥体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15位接受连续治疗的上颌无牙颌患者(5位男性.10位女性)平均年龄为52岁(40~70岁).他们接受了种植体支持的桥修复,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采用了两次计算机体层扫描(CT),第一次是患者佩戴义齿/具有放射标志的放射导板进行扫描,第二次是仅扫描义齿。导板引导下的不翻瓣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共植入90枚种植体。种植体的长度10~13mm.种植体的直径为4.3mm或5mm。预先制作好丙烯酸树脂临时义齿.在手术后即刻戴入并用螺丝固位.所有的种植体进行即刻负重。术后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进行临床复诊及放射检查.记录种植成功率、边缘骨水平、患者的满意度及其他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有2位患者各缺失了1个种植体。18个月后.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平均下降了1.6mm。在第18个月时进行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对该治疗有很高的满意度。结论:尽管患者的数量有限.但是仍然可以显示软件及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的种植手术设计可以为无牙颌的修复提供可靠的结果及高成功率。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的种植手 即刻负重 软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