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牙釉质矿是釉质龋发生的早期阶段,亦是固定正畸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正畸治疗中菌斑易附着于托槽周围,代谢产酸引起牙釉质矿,釉质显微结构破坏,Ca、P离子丢失,最终导致龋病,严重影响正畸治疗中牙齿的健康与美观.本文对检测正畸牙釉质矿常用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固定矫治 牙釉质脱矿 再矿化 釉质龋
  • 简介:目的:牙科粘接已经成为修复性牙医学中最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酸目前被应用于牙本质以增强粘接力。如果酸渗入的深度大于随后使用的粘接树脂,因此而出现的一个薄弱的胶原纤维区可能会降低粘接效果。本项体外实验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酸蚀时间对牙本质矿深度的影响。所提出的无效假说是牙本质矿的深度将不会与酸蚀时间成比例地改变。材料和方法:用金刚石锯横断分割拔除的人磨牙,得到21块牙本质片。样本分别给以7种不同的酸蚀时间(n=3),牙本质表面用35%的磷酸酸蚀,固定,脱水并干燥,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比较牙本质He面观和侧面观的表面形态。记录所有样本的管间牙本质的矿深度。结果:酸蚀时间为5秒时,矿平均深度为1.1μm;酸蚀时间为120秒时,矿平均深度为8.1μm。结论:尽管酸蚀时间与渗入管间牙本质的深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磷酸侵入牙本质的深度与相对应的酸蚀时间并不成比例。当再用新的酸蚀剂酸蚀60秒后,渗入深度明显增加。

  • 标签: 酸蚀时间 牙本质脱矿 牙科粘接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异种细胞真皮基质对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猪细胞真皮基质(P-ADM)和牛细胞真皮基质(B-ADM)共培养,以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和空白组作对照,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接种4、6、12、24、48、96h共培物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GFP慢病毒转染于HUVEC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共培物上细胞管型的数目。结果:在细胞接种24h时,ADM组与Bio-Gide组和空白组比较VEGF的浓度更高(P〈0.05);48h时P-ADM组VEGF的浓度高于与Bio-Gide组和空白组(P〈0.05)。转染GFP慢病毒的HUVEC与生物膜共培养6~48h时,B-ADM组细胞管型多于P-ADM组和Bio-Gide组;24h内,P-ADM组多于Bio-Gide组;空白组未见明显管型。结论:P-ADM与B-ADM比Bio-Gide具有更好的成血管作用,且B-ADM效果更明显,提示异种ADM有较好的促新生血管的作用,可作为替代物应用于膜龈手术。

  • 标签: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管型
  • 简介:异体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allogeneicdermalmatrix,ADM)来源于正常的异体皮肤组织,经过特殊的理化处理去除真皮中的细胞成分,保留原有的胶原三维结构和完整的基底膜,成为一种多孔的三维膜性支架,其空间网状结构有利于细胞的增殖、毛细血管增生,加速组织的愈合过程,移植后可以迅速被血管化和自体细胞重建。作为一种新兴的皮肤黏膜移植材料,ADM拥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极低的免疫性,现已被应用于牙周领域。

  • 标签: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 牙周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4类12种饮料对年轻恒牙釉质表面酸蚀作用的差别。方法:13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13组,每组10颗,分别浸泡于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乳酸饮料和去离子水中25h,每5h换液;使用电子酸度计测定每组液体pH,使用激光荧光诊断仪对釉质矿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碳酸饮料、果汁饮料样本酸蚀矿明显,实验前后激光荧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茶饮料中的凉茶、乳酸饮料中的优酸乳和酸酸乳矿不明显(P>0.05)。结论:大部分饮料可造成釉质酸蚀矿,应当控制儿童软饮料的消耗量并建议改变饮用方式。

  • 标签: 酸蚀症 脱矿 激光荧光
  • 简介:目的观察细胞真皮基质(ADM)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颊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8例,其中20例应用异种ADM治疗,18例应用异体ADM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缺损修复治疗效果,并对2种ADM在组织相容性、引导组织再生及补片成活情况等方面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应用异种ADM修复的患者,修复膜完全成活18例,大部成活2例,修复区表面颜色多为粉红色,质地柔软,瘢痕轻微;应用异体ADM修复的患者,修复膜完全成活17例,1例患者术后补片与创缘边缘有约0.8cm脱离区,补片与基底组织面贴合,补片色泽呈红色,愈合尚可。38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局部或全身反应,进食基本不受影响,无明显异物感,张口度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异种及异体ADM对颊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均较为满意。

  • 标签: 脱细胞真皮基质 颊部软组织 缺损修复 口腔修复膜 脱细胞异体真皮
  • 简介: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bonematrix,DBM)是同种异体或异种骨经过钙、脱脂、去蛋白处理得到的产物,主要成分包括胶原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满意的三维空间结构,并且能够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和成软骨细胞,在骨、软骨缺损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应用DBM进行骨缺损的修复治疗显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针对DBM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做一综述,并展望DBM在牙体牙髓修复中的应用.

  • 标签: 脱钙骨基质 胶原 骨形成蛋白 骨修复
  • 简介:口腔门诊治疗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因此要求口腔科医生必需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术。本文结合国外口腔医生急救培训项目和我们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些门诊意外,介绍门诊意外的基本处理方法和急救技术,为临床口腔医生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标签: 口腔门诊 意外 急救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拔牙技术和传统拔牙技术的不同。方法对677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一组采用传统拔牙术(342例),另一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335例),比较拔牙用时断根率、牙槽窝完整率、牙龈撕裂率、干槽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微创技术用时长于传统技术,但在各项并发症指标均优于传统技术,除干槽症发生率外,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恐惧,一定程度达到舒适化拔牙。

  • 标签: 微创技术 拔牙 并发症
  • 简介:七十年代,随着成人正畸治疗工作的开展,某些成人患者由于职业或社交活动的原因,希望得到“美观正畸”方法的治疗,为此,一些正畸学者便开始尝试对方丝托槽进行改良并将其粘于牙齿舌面进行正畸治疗,以满足成人正畸患者“美观正畸”治疗的要求。日本学者藤田欣也(Fu...

  • 标签: 舌侧正畸 舌侧矫治器 舌侧矫治技术 正畸矫治器 正畸治疗 关闭间隙
  • 简介:拔牙的微创技术开启了拔牙的新时代,使拔牙这一古老的手术更加走向标准化、微创化、舒适化和个性化。目前。微创拔牙的理念和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和推广亟待提高。本文对微创拔牙的发展、微创拔牙器械的进步、微创拔牙技术的应用等做一述评,为进一步在国内推广微创拔牙的理念和应用微创拔牙的技术抛砖引玉。

  • 标签: 拔牙 微创拔牙
  • 简介:Tweed-Merrifield技术是在Tweed理论的基础上对Tweed技术的改良,即保持矫治目标不变,又使整个矫治过程更精简,效果更显著。本文介绍该技术的诊治特点及作临床初步运用探讨

  • 标签: Tweed-Merrifield矫治技术 固定矫治器
  • 简介:目的牙科麻醉针在组织穿透时的偏移与麻醉失败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决定使用双向旋转插入技术是否可以在组织类似物中将针的偏移减少到最小。材料和方法建立了3个体外偏移试验模型,每个模型分别模拟不同密度的组织。每种组织分别试验3种不同型号的针头(30、27125号)。用特制的牙科测量器使进针深度保持在20mm。对两种进针方式,直线进针和双向旋转进针进行了研究。进针后进行了X线分析。结果双向旋转进针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减少针体的偏移,在3种不同的模拟组织和3种不同型号的针头试验中差异都有显著性。结论针通过模拟组织路径的最大影响因素是作用在针斜面上的向量。本研究中,双向旋转进针技术用3种型号针头在3种模拟组织上都能保持直线的进针路径。

  • 标签: 注射针偏移 双向旋转进针 直线进针 牙科麻醉
  • 简介:口腔比色是美学修复中的难点问题,也是关系到修复成败的关键问题。现有比色技术主要有比色板比色法,比色仪比色法和数码照相比色法,其相关研究众多。本文就以上比色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进展过程和临床效果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比色 比色板 比色仪 数码照相
  • 简介:埋伏牙的矫治是正畸矫治中的难点,作者根据埋伏牙的萌出能力及埋伏位置的不同,对12例病例分别采用了通过获得有效间隙而有助于埋伏牙自然萌出的助萌矫治法(6例),及需口腔外科、口腔内科辅助治疗的导萌矫治法(6例)。本文就这两种矫治方法的适应是、注意事项及优、缺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 标签: 埋伏牙 EDGEWISE技术 助萌 导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