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正>临床上经常遇见双眼频频瞬目的儿童,眼部检查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作者于1992年2月至1996年11月对儿童瞬目过频165例进行综合诊治,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儿童 瞬目 器质性病变 总结分析 不自主运动 沙眼
  • 简介:<正>本文对14例儿童非金属异物引起中耳乳突炎的诊断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9例,女5例,年龄5~12岁,病史平均4年。临床表现:反复、间断耳道流脓,伴不同程度听力下降。专科检查:鼓膜松弛部肉芽突出者5例,鼓室后上壁缺损者4例,鼓膜紧张部肉芽突出者2例,混合型者3例。乳突CT检查显示胆脂瘤形成者11例,慢性乳突炎者3例。异物类型:塑料珠7例,树枝4

  • 标签: 非金属异物 慢性中耳乳突炎 儿童 胆脂瘤 鼓膜松弛部 鼓膜紧张部
  • 简介:“眼睛是心灵之窗”。眼病的防治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卫生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根据“1991—2000年上海市防盲和初级眼保健规划”的要求,十多年来,我区的眼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特别是在区卫生局、区民政局、区残联和各街道的通力协作下,我区广大眼病防治人员本着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宗旨,围绕着防盲治盲;社区、

  • 标签: 初级眼保健 防治工作 防盲治盲 上海市 老年人 眼病
  • 简介:目的了解屈光检查在学龄前儿童弱视普查中的临床用途.方法应用日本尼康手提全自动检影仪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瞳孔验光,发现屈光有异常的儿童,再进一步进行散瞳检影验光.结果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主要以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为主,近视与近视散光较少.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的发病率是7.87%,弱视发病率为4.04%,接近全国其他同类报告(3.83%).结论儿童弱视屈光普查优于视力普查,准确性高、效率高.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屈光异常 弱视 散光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前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预防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36眼患儿行前后囊环形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随访1年以上,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周边囊均有不同程度混浊,视轴区均透明,未出现人工晶状体明显移位、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一期行前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是处理和预防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有效方法,方法简便,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白内障 囊膜环形切除术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 后囊混浊
  • 简介: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屈光度,探讨儿童白内障选择合适人工晶状体的依据。方法:3~11岁儿童52例83眼,手术时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3~6岁,27例50眼:B组6~14岁,25例33眼均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lmo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每0.5a复验,随访6mo~3a,对术后屈光度及最终矫正视力进行观察。结果:A组平均屈光度变化为3.17±2.90D。B组平均屈光度变化为1.08±1.37D,11眼(13.3%)BCVA≥1.0,45眼(55.6%)BCVA≥0.5,5眼(6.O%)≤0.3。结论:儿童白内障尽早手术的同时,根据年龄段,植入欠矫的人工晶状体并配戴框架眼镜,是恢复儿童良好的视力的关键。

  • 标签: 儿童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视力
  • 简介:目的探讨6~10岁屈光不正儿童复方托品酰胺与阿托品电脑验光结果的差异性.方法对诊断为屈光不正的6~10岁患儿92人(184眼),先后分别给予复方托品酰胺验光和阿托品验光,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对既往持续戴镜的不伴内斜的远视眼,其结果符合率为97.22%;对未曾戴镜的远视眼,其结果符合率为10%.(2)对既往持续戴镜的近视眼,其结果符合率为100%;未戴镜的近视眼,其结果符合率为61.76%.结论对既往持续戴镜的不伴内斜的屈光不正儿童,复方托品酰胺验光可以代替阿托品验光.

  • 标签: 复方托品酰胺 屈光不正 比较分析 电脑验光 阿托品 儿童
  • 简介:放射治疗是许多头颈部肿瘤的有效治疗,随着放疗技术的改进,肿瘤得到较好的控制,头颈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放疗后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生存期的延长,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听觉系统的放射损伤与防治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 标签: 放射损伤 放射治疗 头颈部肿瘤 听觉系统损伤 病理组织学
  • 简介:目的评价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黄斑区视网膜分析系统(macularedemamodule,MEM)的三个技术参数,了解其变异性及可重复性来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78只眼)正常健康志愿者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黄斑区视网膜分析系统进行检查。分析扫描深度值(Z)、视网膜信号宽度值(W)、水肿指数值(E)三参数的均值及变异系数,并分析黄斑反射图、地形图、信号宽度图、水肿指数图的图像特征。结果黄斑中心0.5mm范围内视网膜扫描深度均值(Z)为1.4430848,变异系数55.6%。W值为795.27±193.53,变异系数17.6%。E值为1.13±0.35,变异系数27.8%。不同个体三参数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个体变异较大。不同时间段三参数测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EM可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量化分析,个体变异较大,但重复性好,HRT-Ⅱ检查适合黄斑疾病的个体随诊观察。

  • 标签: 黄斑水肿 视网膜 诊断
  • 简介:为探讨迷路的老化过程,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新生、青年、老年豚鼠的耳蜗和迷路血管系统的变化。发现老年豚鼠血浆成分有改变、听力呈下降倾向;毛细胞、迷路血管及螺旋神经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均可见一系列损害。作者推测在耳蜗老化过程中血管系统的变化非常重要,至少是耳蜗其他部位老年性改变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老年聋 耳蜗 血管系统 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