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颞骨CT密度在诊断耳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手术确诊的耳硬化患者34例(34耳,病例组)和同期确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33例(对侧正常耳33耳,对照组)的颞骨CT扫描和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在0.75mm层厚颞骨CT轴位层面的耳囊周围,手动设置7个兴趣区,测量平均cT值。根据CT表现将耳硬化病例分为2个亚组:A组,CT显示无病理变化;B组,耳蜗区骨密度降低。比较各兴趣区病例组与对照组平均CT值的差异,分析病例组CT表现与纯音测听结果的关系。结果卵圆窗后缘和卵圆窗前缘这两个兴趣区,病例组平均C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卵圆窗后缘t=-2.030,P=0.046;卵圆窗前缘Z=-4.979,P〈0.01)。A组30例,包括传导性聋9例(30%),混合性聋21例(70%);B组4例,包括传导性聋1例(25%),混合性聋3例(75%)。结论耳硬化患者卵圆窗周围骨质CT密度可能发生改变。

  • 标签: 耳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光密度测定法 测听法
  • 简介:目的:探讨眼眶IgG4关疾病(IgG4-R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整理23例35眼眼眶IgG4-R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总结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眼眶IgG4-RD患者23例35眼,其中男8例9眼,女15例26眼,年龄28-72(平均52.1)岁。19例30眼来源于泪腺,4例5眼来源于眶内其他部位。以泪腺区肿胀或眼球突出就诊。单侧11例,双侧12例。病程1mo-10a,平均27mo。1例1眼6mo后复发。大体:灰白色结节状肿物,泪腺表面有很薄的纤维膜包绕。组织学特点:泪腺腺泡、导管组织严重萎缩甚至消失,被大量密集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淋巴滤泡替代,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3例35眼IgG4阳性浆细胞均〉50个/HPF,IgG4/IgG阳性浆细胞比值〉40%。结论:眼眶IgG4-RD主要发生于泪腺组织,通过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IgG4的表达可明确诊断。IgG4-RD应早期筛查、预防和治疗。

  • 标签: IGG4 IgG4相关疾病 眼眶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药物低分子肝素钠与肝素钠皮内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的疗效分析。方法将34例眼睑黄色瘤患者(28例双眼,6例单眼),等分成两组(每组14例双眼,3例单眼):低分子肝素钠组瘤体面积(32.06±11.20)mm^2,肝素钠组瘤体面积(31.68±10.34)mm^2(t=-0.164,P=0.871),两组间瘤体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严格采取皮内注射方法,一组皮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另一组则皮内注射肝素钠,观察其疗效和疗程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两种药物皮内注射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低分子肝素钠见效快、疗程短,且皮下淤血发生明显降低。结论低分子肝素钠皮内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具备更优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肝素钠 眼睑黄色瘤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双眼及双侧面部肿胀1年多入院。患者自诉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及双侧面部肿胀,局部无发红、压痛,全身无发热、畏寒,无口干、眼干、关节肿痛、口腔溃疡、脱发等症状。病程期间患者未行任何治疗。

  • 标签: IGG4 相关性 面部肿胀 关节肿痛 口腔溃疡 患者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临床实用的前房深度相对定量测量法,初步确定老年人前房深度的正常参考值。方法:裂隙灯光源外转45°,受检眼直视裂隙光,在6点时钟方向测量六个点的前房深度(ABCDEF),以角膜缘处的角膜厚度(CT值)为1计。A:角巩膜缘黑白交界处;B:A点上移1CT;C:B点上移1CT;D:虹膜最高点;E:瞳孔缘;F:晶状体前极。测量了50~75岁的正常老年人,229例229眼,采用双盲法对22例44眼进行了11次重复性检测。结果:女性组ABCDEF点的前房深度均值分别为0.38,0.58,0.89,2.10,2.65和3.26CT;男性组分别为0.71,1.02,1.43,2.37,2.90,3.41CT。女性组每个点的深度均比男性浅(P〈0.05),越近周边部越显著。结论:前房深度六点对定量测量法可重复性好,实用性强。

  • 标签: 前房深度 相对定量测量法 角膜缘处 角膜厚度
  • 简介: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传统方法是小梁切除术,此种滤过性手术的并发症较多.如前房炎性反应、浅前房、脉络膜脱离、低眼压、眼内炎等[1].近几年开展穿透性小梁手术(NPIS)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对开角型青光眼治疗,完全可能取代小梁切除术.但生物胶价格较高.本文对不能承受此费用患者进行了单纯性NPIS10例12眼,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单纯性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联合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 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 手术方法
  • 简介:侵袭型鼻窦霉菌病近年来报道有增多趋势,且不同年龄均可发生[1].以往文献多侧重于其症状、体征分析,而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论及较少.为探讨侵袭型鼻窦霉菌病的合理术式,我们对本科1995年1月~1998年1月期间所遇22例(26侧)鼻窦霉菌病施行鼻内窥镜下上颌窦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内窥镜鼻窦手术 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散光性屈光不正与注视距离之间的关系,探讨老视患者近距离屈光矫正的必要性,并寻求可行的矫正方法。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序贯选取近视性散光受试者166例(右眼),检查各受试者注视不同距离(视远眼前5m、眼前40cm、眼前20cm)的散光性屈光不正度、配戴静态屈光矫正眼镜时的近视力(distancecorrectednearvisionacuity,DCNVA)及散光修正后的近视力(accommodativeastigmatismcorrectednearvisionacuity,ACNVA)。视近状态下的散光在视远单眼全矫基础上采用交叉柱镜进行修正,受检眼水平向前注视近视力表中其最佳视力的视标。对三个注视距离下(视远5m、视近40cm、视近20cm)两两之间的散光度及轴位的差异、DCNVA与ACNVA的差异分别采用两两配对检验,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否则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结果: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视近40cm与视远5m:Z=-5.316,P<0.0167;视近20cm与视远5m:Z=-5.672,P<0.0167;视近20cm与视近40cm:Z=-2.463,P<0.0167),且视近20cm散光度(0.83DC±0.52D)>视近40cm散光度(0.78DC±0.43D)>视远5m散光度(0.63DC±0.47D);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轴位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DCNVA与ACNV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呈提高的趋势(Z=-5.741,P<0.01;Z=-6.848,P<0.01)。结论:随注视距离移近,散光度呈增大的趋势且散光轴位朝着顺规散光的方向发展,然而这种改变对于个体来讲是随机的、个性化的,在散光改变量最大的距离处发生视疲劳的可能性较大,在该距离下进行屈光矫正可能是治疗该类视疲劳患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调节 近视性散光 近距离工作 视疲劳
  • 简介:目的探讨干眼症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11月间眼科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眼底病患者及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133人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干眼病检测两个部分。问卷调查内容有人口学特征、工作环境、生活习惯与全身疾病等。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与干眼症发病相关联的因素,然后再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找出干眼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干眼症发病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荧光屏接触时间、野外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吸烟和糖尿病。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年龄、野外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结论就纳入本研究的因素而言,影响干眼症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年龄、野外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而荧光屏接触时间、吸烟及罹患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干眼病的发生。

  • 标签: 干眼病 SCHIRMER试验 泪膜破裂时间 荧光素染色评分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手术技巧。方法我院2005年8月至2014年5月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257例(263眼),对其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出院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低于0.1者6只眼,占2%,0.1~0.3者19只眼,占7%,0.3~0.5者84只眼,占32%,0.5~0.8者115只眼,占44%,0.8以上者39只眼,占15%。7-10天复诊视力进一步提高。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疗效显著,实用性强,易于操作,成本低,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基层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下方玻璃体腔注射比上方注射出现注射后眼内炎的几率是否更高。下方小梁切除术滤过泡眼内炎的发病高于上方小梁切除术滤过泡,有可能是因为细菌聚集在下方的泪湖。方法:经过广泛实践过的眼内炎病例数据库验证,发现在2a的研究期间内,有5例眼内炎病例。同时,为了评估注射部位对发病的影响,对治疗过的909例1121眼共计8672次注射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5眼出现感染性眼内炎,80%的眼内炎病例均是下方注射,尽管所选病例中84.6%是位于上方注射。与感染有关的下方注射部位的危险比是(OR)22.1(P=0.006)。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后感染眼内炎的几率很小,仅为0.025%。避免在偏下象限进行玻璃体腔注射可能会进一步减小眼内炎的发病

  • 标签: 玻璃体内注射部位 抗血管生长因子疗法 眼内炎
  • 简介:目的研究接触式角膜内皮镜中参与分析的细胞数(NC)对测量结果重复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到我院诊治并在同一时间行2次以上(含2次)接触式角膜内皮镜测量的患者,其测量结果包括中央角膜厚度(CCT)、内皮细胞密度(ECD)、平均细胞面积(ACS)、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EX%),排除NC=0的结果,〉2次测量的患者,选择NC最大的2组结果,以每位患者所得的2组结果中NC较小者(NCmin)为分组依据,10个细胞为一个等级,获得(NCmin〈10、10~20……90~100、≥100)11个组段,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其95%置信区间(95%CI)对各组段内2组数据的重复性进行评估,并对ICC进行F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各组段CCT的ICC均〉0.9,且95%CI下限在0.75以上;ECD和ACS的ICC,当NC≥100时,均〉0.9,且95%CI下限在0.75以上,当NC≥50时,均〉0.75;CV的ICC,当NC≥90时,〉0.75,其余组段均〈0.75;HEX%的ICC,当NC≥100时,〉0.75,其余组段均〈0.75。结论CCT测量结果的重复性不受NC限制;分析ECD和ACS时,NC应在50以上,当NC≥100时,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最佳;分析CV和HEX%时,NC应分别在90和100以上。

  • 标签: 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 重复性 中央角膜厚度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目的和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26例30只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方法进行了回顾,观察术后视力、眼压以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周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保持功能性滤泡。结论经过颞侧角巩膜隧道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未损伤滤过泡及滤过区,术后眼压正常,可获得良好视力。

  • 标签: 小切口 青光眼 白内障 非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4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三联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控制在11.04~19.08(平均14.05±3.24)mmHg。3例3眼术后眼压波动在25mmHg左右,用5g/L噻吗酰胺滴眼液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功能性滤过泡(包括Ⅰ型、Ⅱ型)36例38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联合手术。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小切口 人工晶状体 小梁切除术
  • 简介:目的评价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座(HA)无包裹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眼球摘除术后患者,采用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座作为眼窝植入物,无包裹直接植入.Ⅰ期植入21例.Ⅱ期植入8例.结果分别随访5-18月,4眼术后出现球结膜裂开,2眼术后轻度上睑下垂,1眼术后五月义眼座中度暴露,均经相应治疗后恢复.其他病例手术效果良好,无植入物脱出及移位,义眼座活动度良好.结论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直接植入术,具有操作简单、材料易得、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羟基磷灰石(HA) 直接植入 整形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巩膜切口缝合两针与不缝合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20例477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字形巩膜隧道切口大小为6~7mm,植入直径5.5mm硬性人工晶状体,切口对称缝合两针者205例230眼(A组),不缝合者215例247眼(B组),术后2d;3mo观察术眼视力和角膜散光。结果:术后2d,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193眼(83.9%)和190眼(76.9%),术后3mo,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205眼(89.1%)和198眼(80.2%),两组病例不同时期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3mo,A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53±0.59,1.05±0.43D,B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85±0.97,1.31±0.65D,两组病例术后不同时间平均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病例术后无出现切口渗漏、浅前房、虹膜膨出的并发症,B组病例术后有3眼(1.21%)出现切口轻度渗漏、前房稍浅,4眼(1.62%)术后第1d出现上方虹膜膨出并嵌顿于巩膜切口。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巩膜切口缝合两针者较不缝合者术后视力好,角膜散光小,手术更安全。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缝合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本组39眼均采用颞上或鼻上象限6~7mm挑眉式巩膜切口、囊袋内完成ECCE及IOL植入术。结果: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5者25眼(64.1%),术后一个月裸眼视力≥0.5者34眼(87.1%),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角膜散光明显减少(P<0.01)。结论:本组手术切口小,且切口位鼻上或颞上而不受上直肌和水平肌牵引的影响,角膜散光明显减少,手术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对具有娴熟ECCE技术者极易掌握,便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白内障摘除 小切口 角膜散光
  • 简介:儿童食管异物种类繁多,尤以圆钝异物(如金属硬币、环状物)为多见。基层医院设备简陋,如何抢救儿童食管异物患者,值得研究。本文就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10例儿童食管异物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异物种类 食管镜 小儿 食管异物 医院设备 病例报告
  • 简介:<正>眼眶原发性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罕见,而与鼻外伤相关的NHL临床少有报告。现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如下。患者,男性,14岁。因鼻外伤后右内眦部肿胀1个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因打球致鼻部受伤,当时鼻腔少量出血、疼痛甚剧自行作简单止血处理。1周后因鼻部肿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鼻骨骨折",行

  • 标签: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原发性 鼻外伤 眼眶 鼻骨骨折 肿胀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白内障患者355例393眼分成A、B两组,其中A组180例193眼施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B组175例200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术后1d,患者视力恢复情况超声乳化手术组明显优于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组,但术后7d和30d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后7d,小切口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超声乳化组,但术后30d无显著性差异。对核硬度在Ⅳ~Ⅴ级的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少于小切口超声乳化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应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核硬度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角膜散光 角膜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