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模拟压缩助听器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听力学家和助听器专家的不懈努力.该类助听器压缩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20世纪90年代后.数字助听器的诞生使得动态压缩数字化,目前该技术已非常成熟.还可以将几种压缩技术组合在一起工作。尽管助听器的压缩技术已发展了40多年,但助听器的最佳放大方案或常见助听器的适配方法仍然未能取得一致。Kochkin对大量助听器用户调查后,给出了用户的满意响度调查报告。

  • 标签: 压缩助听器 控制技术 动态范围 性能 压缩技术 数字助听器
  • 简介:目的分析眩晕及平衡功能紊乱病人的前庭自动旋转试验(VestibularAutorotationTest,VAT)检测结果,探讨VA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眩晕及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完成全面临床检查及耳神经功能检查的基础上行VAT测试。结果(1)单侧外周前庭功能损害10例,主要表现为水平前庭一眼反射(VOR)相位延迟及低增益,4例伴有非对称性异常,可伴有垂直VOR相位延迟及增益异常。(2)双侧外周前庭功能低下5例,非对称性均正常,主要表现为垂直VOR相位延迟及增益异常。(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ositionalparoxysmalveaigo,BPPV)27例,其中有9例合并噪声性听力损失,主要异常表现为垂直VOR相位延迟和水平或垂直VOR高增益,部分可伴有水平VOR相位延迟。(4)可疑中枢性病变7例,多表现为水平VOR高增益和垂直VOR相位延迟。结论VAT能反应眩晕病人垂直VOR异常以及传统前庭功能检测不能显示的高频水平VOR异常,高频旋转试验是对前庭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 标签: 前庭自旋转试验 眩晕 平衡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洼田饮水试验指导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5年08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的痊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吞咽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误咽,误吸和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洼田饮水试验指导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洼田饮水试验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强生VITROS5600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性能评价。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公布的文件标准进行生化指标的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及参考区间的分析。结果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均达到要求;所有的参考区间均符合《中华人名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结论通过对强生VITROS5600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生化检测系统进行评价后表明,该系统的17项生化指标的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及参考区间等均能满足临床需要。

  • 标签: 强生VITROS5600自动生化分析仪 性能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ehronicsuppurativeotitismedia,CSOM)患者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五官科收治的121例CSOM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例外耳道分泌物进行采集,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共培养得到病原菌10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57株(53.27%),革兰氏阴性菌44株(41.21%),真菌6株(5.6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性〉80%,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50%;铜绿假单胞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性〉90%,以上常见致病菌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敏感性较高。结论CSOM患者分泌物的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治疗上需根据具体的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性 抗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