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唐氏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是一种染色体疾病.1846年,Sequin首先报告此症.在新生儿的普查中,国外发病率为0.32‰~3‰,国内为0.56‰~0.64‰,男女比例约为3∶2.主要临床表现为智能低下、体格发育迟缓和特殊面容,其体征多样,许多器官组织都有异常,其中言语障碍最为常见.言语的产生需要经过呼吸、发声、共鸣、构音、语音5部分器官的协同运作.其中,呼吸系统是言语产生的动力源,为言语的产生提供能量;发声系统是言语产生的振动源,它直接影响说话者声音大小和音调高低.由于唐氏综合征儿童生理因素的影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言语问题.

  • 标签: 课例 唐氏综合征 个别化言语
  • 简介:目的研究面向听力补偿应用的新一代多媒体无线音频系统。方法基于全数字2.4GHz开放平台,采用高品质的专业音频组件,将宽频高保真声音传入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中;另外,集成媒体播放器和存储器,内置专业语言教学软件,并且增加实时动态记录功能。结果新一代多媒体无线音频系统能够将频宽做到12kHz,接近CD音质的采样率,弥补了传统无线调频系统只保证7kHz以内的采样率(被称之为“收音机音质”)的不足;信噪比从40dB提高到65dB,并增加了教学及娱乐功能。结论新一代多媒体无线音频系统突破性地应用多项技术组合,有效地将高品质的音频信号传输给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使用者,并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多样化的生活、娱乐工具,显示出新技术在听力补偿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多媒体 无线 音频 听力补偿
  • 简介:语言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系统,包括听说读写4种形式.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失,丧失了获得语言的自然途径,导致不同程度的语言沟通障碍,严重影响听障儿童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语文教学是促进儿童语言、思维发展和沟通交往能力的关键,是学校教学各阶段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针对听障儿童开展系统有效的教学任务,强化语言学习能力,让其尽早回归主流社会,是教师不断探索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 标签: 低年级听障 例分析 儿童集体
  • 简介:在生物学上,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是从研究小鼠开始的,MITF也不例外。1992年,第一例Mitf插入突变转基因小鼠被报导,它是建立在C57BL/6xC3H杂交背景上的VGA-9鼠系,具有特定的表型:白色皮毛,小眼畸形,纯合子VGA-9小鼠在出生2个月时丧失对声音的反应;电镜观察可见VGA-9小鼠耳蜗血管纹中间细胞即黑色素细胞缺失。

  • 标签: WAARDENBURG综合征 转基因小鼠 C57BL 黑色素细胞 耳蜗血管纹 插入突变
  • 简介:1998年Minor首次报道了上半规管裂隙综合征(superiorsemicircularcanaldehiscencesyndrome,SCD),此后这一疾病在临床上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并逐渐积累了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的经验。

  • 标签: 上半规管 综合征 鉴别诊断
  • 简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argevestibularaqueductsyndrome,LVAS)是以前庭导水管扩大伴有感音神经性耳聋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独立病症,由Valvassori等[1]于1978年首先描述并正式命名.是先天性内耳畸形的一种,Okumara等[2]进一步将其分为合并耳蜗畸形(如Mondini畸形)与不合并耳蜗畸形两个亚型,但前者不列入LVAS的范畴.其临床发病率约占儿童和青少年感音神经性聋的15%.随着CT、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逐渐被报道,为了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 标签: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LVAS 胚胎发育 病因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是聋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组织好班级心理辅导的关键是良好地实现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然而对听障青少年儿童实施教育的主要难点又在于突破沟通障碍,因此组织心理辅导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与聋生沟通的能力,讲究沟通艺术和方式.本文结合实例从以下三个方面就聋校班级心理辅导课上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提出了一些看法:1.应用多媒体课件,以集合多种语言形式、提供丰富的信息表象;2.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参与和领悟;3.营造和谐心理气氛,以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效率.

  • 标签: 聋校 心理辅导 沟通艺术
  • 简介:目的分析我科收治的31例Hunt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方法,探讨针对Hunt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1例Hunt综合征患者进行抗病毒、糖皮质激素及神经营养药等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结果31例患者耳疱疹均治愈,面瘫(House—brackmann分级Ⅱ级至Ⅳ级)患者30例,出现面瘫发生率为96.8%,治愈22例,面瘫治愈率(恢复至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或Ⅱ级)73.3%,好转6例,好转率(House—brackmann分级Ⅲ级)20%,2例未见明显变化患者拒绝行面神经减压术,无效率6.7%,1例患者治疗后1周出现眩晕及眼震等前庭刺激症状,经治疗1月后恢复。无1例遗留耳神经痛。结论Hunt综合征的治疗应采取抗病毒、糖皮质激素及神经营养药治疗等综合治疗,经综合治疗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疱疹 带状 耳部 阿昔洛韦 地塞米松
  • 简介: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Syndrome,WS)是一类以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虹膜、皮肤及毛发着色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后来的研究发现,前庭障碍也是WS的另一重要临床表现,包括前庭器官畸形及前庭功能障碍。本文探讨WS中黑色素缺乏对前庭障碍的影响,分析WS患者缺乏前庭功能障碍症状的原因,并提醒临床医生对需行人工耳蜗植入的WS患者要密切关注有无内耳畸形。

  • 标签: 前庭障碍 WAARDENBURG综合征 畸形
  • 简介:目的增加对不典型RamsayHunt综合征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3例不典型RamsayHunt综合征误诊误治原因.例1无面瘫,首先出现其他颅神经症状:声嘶(左喉返神经麻痹)和左梨状窝积液(咽缩肌麻痹),第5天才于耳廓后方出现2粒疱疹.例2首先出现面瘫,面瘫后一周才于右侧颊粘膜部出现小疱疹.例3一侧剧烈头疼,2天后鼓膜轻微充血,5天后出现面瘫,一周后颈部才出现疱疹.结果例1误诊为下咽癌;例2误诊为Bell面瘫;例3误诊为脑血管疾病.结论疱疹延迟出现、异位疱疹、首先出现其他颅神经损害的症状,是造成不典型RamsayHunt综合征误诊甚至误治的原因.临床医生应加强对不典型RamsayHunt综合征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提高诊疗水平.

  • 标签: 不典型Ramsay HUNT综合征 误诊 误治 原因 耳带状疱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为14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儿行药物和通常引流为主、手术为辅的综合治疗。结果:随访6~12月,140例中,治愈77例,好转33例。结论:综合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效果较好。

  • 标签: 儿童慢性鼻窦炎 综合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思密达联合碳酸氢钠洗胃液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碳酸氢钠溶液洗胃,观察组联合思密达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呕吐停止时间、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6.09%),呕吐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65±0.58vs10.63±1.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联合碳酸氢钠一次性洗胃,有助于提高患儿服药依性,迅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疾病 咽下综合征 思密达 碳酸氢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对活动在聋幼儿语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在聋幼儿听力语言训练中,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通过活动的训练,最终可让聋幼儿能够用语言进行交流,这不仅有利于聋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符合聋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从而为聋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 标签: 作用分析 聋儿语训 活动课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综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腰腿疼痛缓解时间、临床不良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结果治疗组的腰腿疼痛缓解时间、临床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分别是(2.29±0.60)天、(29.40±10.10)天,和对照组的的腰腿疼痛缓解时间、临床不良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综合疗法后,可以促进患者病症早日康复,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重度和极重度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了解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临床防聋治聋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179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基因中9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同时结合耳聋病因问卷调查、纯音听阈测试、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声导抗、颞骨CT检查.结果179例患者中,7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被检测基因位点突变,其中3例同时携带二个基因突变:①42例存在GJB2基因突变,其中:176del16位点纯合突变1例、单杂合突变2例;235delC位点纯合突变17例、单杂合突变9例;299delAT位点纯合突变0例、单杂合突变2例;235delC/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7例,235delC/176del16复合杂合突变4例.②37例存在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2168A〉G位点单杂合突变4例;IVS7-2A〉G位点纯合突变13例,单杂合突变17例;2168A〉G/IVS7-2A〉G复合杂合突变3例.③3例存在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其中2例1555A〉G位点均质突变,1例1494C〉T位点均质突变;④无GJB3基因突变.在基因水平,明确诊断遗传性聋者48例,占26.80%,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31例,占17.32%.结论GJB2、SLC26A4突变是安徽地区重度和极重度非综合征型聋患者主要突变形式、其次是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通过筛查可以明确部分非综合征型聋的病因,可以为患者及其家族成员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指导,为再次生育家庭提供产前诊断,从而为防聋治聋提供帮助.

  • 标签: 耳聋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线粒体12SrRNA基因 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