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对于突发性聋的认知,由于缺乏精确详细的病因知识、不完善的病理学资料、不明确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慰剂效应,尤其是令医师困惑的自愈性问题的存在等因素,使得所有我们能用于对治疗效果进行判断的重要标准都处于模糊状态。到目前为止,许多治疗方案和方法都缺乏完善的、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临床上对突发性聋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结果的评判必然处于争议之中。

  • 标签: 突发性聋 高压氧疗法 临床治疗 循证医学证据 治疗方案 安慰剂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周筋膜厚在上腹部脏器如胰腺、肾脏及胆道感染性病变与肾周筋膜厚的相关发生机制,并对引起肾周筋膜厚的疾病进行分析,方法取120例急诊CT提示肾周筋膜厚,并经临床证实腹部脏器感染类疾病CT表现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泌尿系结石并肾周感染58例(48%),胆囊结石并胆囊炎8例(6%),胰腺炎51例(42.5%),其他如阑尾炎、腹膜炎3例(2.5%)结论证实CT诊断肾周筋膜厚对临床腹部脏器感染类疾病早期诊断有着明显指征性参考意义。

  • 标签: 肾周筋膜 X线计算机扫描,腹部脏器疾病
  • 简介:目的:根据临床资料建立预测高压(hyperbaricoxygen,HBO)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suddendeafness,SD)预后的评分模型,并评价科学性。方法连续选择188例(221耳)接受高压综合治疗的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样本168例(201耳),验证样本20例(20耳)。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案,根据训练样本实际疗效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组,应用X2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并赋值,建立评分模型,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curve,ROC)分析。结果SD伴眩晕、听力曲线呈下降/全聋型、发病至就诊时间≥15d、HBO治疗疗程<2个疗程、HBO开始治疗时间≥15d、就诊平均听力损失≥60dBHL、SD合并高血压(highbloodpressure,HBP)或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或二者兼有是影响高压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ROC分析该评分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为0.967,与完全随机情况下获得的曲线下面积(0.5)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经验证样本前瞻性误判概率评估,误判率约10%。结论根据临床资料建立预测HBO综合治疗SD预后的评分模型可以预估SD预后,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高压氧治疗 预后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并总结甲亢患者接受丙硫嘧啶以及甲疏咪唑进行治疗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5月收治的60例甲亢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组,给予对照组丙硫嘧啶治疗,给予研究组甲疏咪唑治疗,对比两组接受不同药物治疗后临床总体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产生不良反应几率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亢患者采取丙硫嘧啶及甲疏咪唑治疗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两种药物都会引发一定的毒副作用,临床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期间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开展合理选择。

  • 标签: 甲亢 丙硫氧嘧啶 甲疏咪唑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低压舱治疗耳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和要点。方法选取18例行低压舱方法治疗的耳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2例,耳鸣患者3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2例,梅尼埃病患者1例。制定了入舱前、治疗中、出舱后的环节护理方案,即入舱前充分的身体评估与心理调适,治疗中给、中耳调压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出舱后深度了解患者的治疗体验,观察患者耳鸣、耳闷堵感及听力变化,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及时处理。结果经过充分的围治疗期的环节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低压舱治疗,无不良反应。结论本围环节护理方案有利于耳内科疾病患者的顺利安全地行新型低压舱治疗。

  • 标签: 低压氧舱 护理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耳鸣
  • 简介:摘要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是高血压的重要机制,静息心率(RHR)快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标志。高血压伴RHR快时要注意控制患者的RHR。美托洛尔缓释片是高血压伴RHR患者的首要选择,既能在降压的同时控制RHR,又能减少心血管事件。

  • 标签: 高血压静息心率肾上腺素&beta 受体阻滞剂交感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高压治疗的不同时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4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将其按照病程时长随机分为治疗组(受伤后10天到一个月之间)和对照组(受伤后一个月到两个月之间),两组患者分别在开展高压治疗前、治疗一个月后对其相关指标结果进行评定,进一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GCS评分和严重路脑外伤伤残疾评定量表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选择不同时机开展治疗过程,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和严重路脑外伤伤残疾评定量表评分分别是(10.40±1.13)分和(16.09±1.16)分,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治疗方式时,选择适当的治疗时机非常关键,通常在一个月内开展治疗过程疗效更优,效果更佳。

  • 标签: 高压氧 不同时机 重度颅脑外伤 疗效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难愈性压疮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6例脊髓损伤Ⅲ期难愈性压疮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碘伏清洁消毒伤口,受压部位贴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艾叶煎汁擦洗伤口后取艾叶汁敷与创面上并联合雾化吹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2、4周后总有效率为89.2%和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和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肉芽生长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观察组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艾叶煎汁联合雾化吹法治疗脊髓损伤Ⅲ期压疮效果显著。

  • 标签: 艾叶 雾化吹氧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康复新加胰岛素混合液联合疗治疗糖尿病压疮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62例糖尿病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一般优质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用康复新加胰岛素混合液湿敷联合疗,对照组给予一般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加胰岛素混合液联合疗治疗糖尿病压疮疗效显著。

  • 标签: 康复新 胰岛素 氧疗 治疗 糖尿病压疮
  • 简介:目的评价无创通气对急性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本院收治患有急性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手段,观察组2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通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以及血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状态、脑利钠肽以及心率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的症状,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系数,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加推广。

  • 标签: 无创通气 急性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血氧状态 临床效率 治疗评价
  • 简介:目的通过对手术前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患儿进行脉监测,探讨单纯扁桃体切除、单纯腺样体切除、腺样体伴扁桃体全部切除3种术式对OSAHS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由标准多道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符合儿童OSAHS诊断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单纯扁桃体切除组(A组)、单纯腺样体切除组(B组)、腺样体伴扁桃体全部切除组(C组),每组40例。分别将术前、术后6个月对患儿进行分别脉监测,监测平均血饱和度(meanoxygensaturation,MSpO2)、最低血饱和度(lowestoxygensaturation,LSpO2)、减指数(oxygendesaturationindex,ODI)及脉率差(整夜脉率最高值-整夜脉率最低值),以此评估不同治疗的疗效。结果3组患儿术后ODI、脉率差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术后LSpO,MSpO2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组比较,C组患儿MSpO2、LSpO2较A、B组患儿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脉率差较A、B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MSpO2、LSpO2、ODI、脉率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扁桃体切除、单纯腺样体切除、腺样体伴扁桃体全部切除3种术式均对儿童OSAHS有疗效,腺样体伴扁桃体全部切除术疗效显著。

  • 标签: 脉氧 儿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术式 手术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缺氧以及缺氧后复条件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作用。方法饲养SPF级SD大鼠,雌雄配对生产后,取出生24h内的SD乳鼠并处死,取乳鼠分离出海马,无菌条件下制成悬液。经过培养以及传代、鉴定后,取第4代神经干细胞(NSCs)作为实验对象。用氯化钴制备缺氧、缺氧/复模型,实验分为常对照组、缺氧组、缺氧/复组,每组在4h、8h、12h、16h后分别行NSCs形态学观察,NSCs的增殖变化,iNOSmRNA的表达,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缺氧条件以及缺氧/复条件下iNOS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缺氧8h时iNOSmRNA表达最多,此时神经干细胞增殖数量达到最高值。缺氧/复8h后iNOSmRNA减少。随着iNOSmRNA表达量减少,神经干细胞增殖数目也随之减少。结论iNOS的表达与神经干细胞增殖呈正相关,对神经干细胞增殖起一定的作用。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 SD大鼠 增殖
  • 简介:鼻腔是呼吸系统的门户,具有通气、加温加湿、清洁过滤、免疫防御和嗅觉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通过调节鼻周期通气变化提供睡眠状态下适宜的呼吸阻力,实现人体呼吸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在深入研究鼻腔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鼻腔通气功能障碍在上呼吸道

  • 标签: 鼻腔通气功能 扩容技术 上气道阻塞 呼吸系统 生理功能 中鼻甲
  • 简介:200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批准成立了我国首家防聋合作中心,这将揭开我国防聋治聋的新篇章。随着经济发展,通过政府主导、专业人士努力和大众的支持,我国2780万的听障残疾人将更加受惠。现在我国许多省市开始实施政府免费人工耳蜗或饼口助听器政策,结合每年都在增长的慈善捐赠,将使得我国真正的“聋哑群体”越来越小。“聋而不哑”且完全融入主流社会将成为听障残疾人的主要趋势,而能够帮助他们的设备无疑是日益发展的人工助听技术。人工助听技术是随着高科技发展和临床听力学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

  • 标签: 聋(Deafness) 助听器(Hearing Aids)
  • 简介:近年来,听力学家、听觉科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助听器工程师和听力康复专家等通过充分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人类的聆听活动其实是学习的能动过程,即使遭受创伤后,人类的听觉系统仍然具有自我恢复和矫正的能力。因此,研发能帮助患者"学习"声音的助听设备是目前助听器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

  • 标签: 互动助听器 前沿技术方向 助听器康复
  • 简介:骨导听觉技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与之相关的骨导听觉机制、骨导听力检测、骨导听觉刺激等相关产品问题引起临床医生关注。本文就上述内容予以简述并提出:鉴于骨导听觉机制复杂,数值模型可能是一种可行研究方法;骨导听觉诱发电位反应阈值检测临床价值高,评判测试结果时需参考测试条件;全植入式骨导听觉刺激装置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骨导 听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拔牙技术和传统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牙等复杂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一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315例),另一组采用传统拔牙技术(315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畏惧症发生率、牙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及术后出血、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及干槽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6.10±2.23)min]比传统组[(24.30±3.02)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惧症发生率、牙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牙等复杂牙,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恐惧,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拔牙技术

  • 标签: 微创技术 复杂牙 拔牙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为45例46耳慢性中耳炎,胆脂瘤性中耳炎及中耳炎后遗症患者经耳内切口,在清除病灶的同时采用自体外耳道一乳突骨膜,骨质修补鼓膜,重建上鼓室盾板,外耳道后壁,听骨链,术后随访达12—36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听力记录为统计数据,统计分析用配对t检验。结果46耳术后AC,BC和ABG术前术后差值(dBHL)为22.74±12.45,6.16±5.07和17.87±7.14,经配对t检验,P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3耳(93.5%)获得形态正常外耳道,鼓膜及含气的中耳腔,1耳外耳道存在过敏湿疹溢液,1耳大胆脂瘤伴中耳积液,鼓膜置管,持续有分泌物,给予再次手术后听力改善满意。结论慢性中耳炎术中行耳内切口采用自体外耳道一乳突骨膜骨质修补鼓膜,重建上鼓室盾板,外耳道后壁,听骨链,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提高听力的目的,自体移植材料成活率高,痛苦少,经济且无碍美容。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鼓室成形术 手术操作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听力学的迅速发展.听力检测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项新的听力检测技术的发明,都为准确诊断听力障碍带来惊喜。听力检测技术已成为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其临床和科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标签: 检测技术 听力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 耳鼻咽喉科 听力障碍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