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oionOAE)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1].早在1948年Gold即猜测到内耳存在有正反馈作用特性的生物力学过程,以加强基底膜的运动,并认为可能在外耳道记录到这种活动信号.1978年Kemp首次在健康人外耳道记录到由短声刺激诱发的耳声发射信号[2],随后又记录到自发性耳声发射,证实了Gold的假设.

  • 标签: 发射研究进展 耳发射
  • 简介:目的探讨听力损失对脑葡萄糖代谢活动的影响.方法对12例有听力损失但无耳鸣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研究,其中2例双耳全聋,10例双耳中度聋.分别在静息(视听封闭)和声刺激(2kHz短纯音130dBSPL)条件下进行PET成像.与13例听力正常者在静息条件下和4例听力正常者在声刺激条件下的PET作对照.PET示踪剂为18F标记的去氧葡萄糖(18F-FDG).用专门统计分析软件(SPM)以及感兴趣区技术(RO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例全聋患者的听皮层葡萄糖代谢活动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而视皮层及体感皮层的代谢活动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另10例听力下降患者的听皮层代谢活动低于正常人(P<0.05),声刺激后听皮层兴奋区域显著大于正常人(P<0.001).提示听力下降引起听皮层神经元葡萄糖代谢活动的相应下降,但与听力下降相邻频率的声刺激却引起相应听皮层的代谢活动的显著增加,而且兴奋区域扩大.表明听皮层发生了功能重组.全聋患者的结果提示,视觉功能显著增强了,这是系统间功能重组的重要证据.结论PET作为新型脑功能成像仪器,为研究听觉与脑功能提供了新方法,为听系功能重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 标签: 听觉 葡萄糖代谢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可塑性
  • 简介:1978年Kemp首次发现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OAE)。这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源于外毛细胞的主动活动。耳声发射作为一种客观的听觉功能检查手段,依赖于耳蜗整体功能的完整,与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1990年听力学家Collet首次发现了对侧声刺激对耳声发射的影响,即给予人类单侧耳刺激声可引起对侧耳耳声发射幅值的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耳声发射的对侧抑制现象。Grose和Mott在随后的动物实验中同样证明了这个观点。迄今为止,有关耳声发射对侧抑制现象的相关性研究工作已有诸多报道。

  • 标签: 对侧耳耳声发射 对侧抑制 耳蜗外毛细胞 耳鸣 对侧声刺激 主动活动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耳蜗基底膜毛细胞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表达的变化,揭示老年大鼠耳蜗毛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方法人选Fischer344大鼠27只.青年组12只,3-4月龄;老年组15只,20~27月龄。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荧光标记青年大鼠耳蜗各8个,老年大鼠耳蜗各10个。应用电位反应测听仪检测不同频率短纯音(5、10、20和d0kHz)诱发的青年和老年大鼠双侧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反应阈值(ABR)。听觉功能测试后,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将新鲜配制的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荧光染色液缓慢注入动物内耳,耳蜗内灌注后1h,动物断头处死。采用细胞核DNA荧光染料碘化丙锭(PI)染色耳蜗基底膜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月龄大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荧光染色的变化。结果老年大鼠的不同频率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均高于青年对照组(P〈0.05)。青年大鼠耳蜗毛细胞核周围未见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阳性荧光标记物,老年大鼠耳蜗基底膜以核固缩为特征的凋亡外毛细胞核周围存在caspases-3和caspases-9绿色荧光标记物,未见caspases-8标记物。以核肿胀为特征的坏死外毛细胞核周围未见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阳性荧光标记物。结论老年大鼠耳蜗毛细胞凋亡可能通过caspases-9相关的线粒体信号转导通路而不是easpases~8相关的死亡受体通路启动完成。

  • 标签: 老年 毛细胞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 简介:人工耳蜗使越来越多的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听到声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听觉言语康复的有效手段。随着相关技术不断完善和临床经验积累,不仅在材料、电极设计等相关领域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临床应用范围也有许多变化,如适应证更加合理、手术技巧日趋成熟、评估技术更为准确等。在重获听觉感知后,人们追求获得的声音质量能够更加清晰自然,更趋近于母语交流效果,因此学者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 标签: 语音学(Phoneitics) 言语声学(Speech Acoustics) 耳蜗植人物(Cochlear Implants)
  • 简介:目的探讨扩展高频听阈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幅值与年龄的关系及其对老年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扩展高频测听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100例常频听力正常者(20~70岁,分5个年龄段)进行听力测试。结果在扩展高频测听中,随测试频率增高,各年龄段听阈逐渐增加,不同测试频率随年龄增加听阈增高,听阈检出率逐渐下降,经SPSS软件分析,在9~11.2kHz,41岁以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41岁及以上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12.5~16kHz,20~30岁组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51~60岁组与61~70岁组无显著差异。在DPOAE测试中,各频率随年龄增长DPOAE幅值下降,尤其在高频区,不同年龄段DPOAE幅值有显著差异。结论扩展高频测听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可以作为对老年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的依据,均可以用于老年性听力损失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 标签: 高频测听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老年性听力损失
  • 简介:骨导听觉装置(bone-conductiondevices,BCDs)目前广泛应用于言语康复领域。本文将BCDs分为传统BCDs,被动驱动BCDs,主动驱动BCDs(穿皮BCDs,经皮BCDs)和口内BCDs等分类,分别阐述其工作原理、适应证及缺陷。由于穿皮BCDs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美观考虑,今后发展方向为经皮BCDs,其挑战在于设备的效能、长期稳固的连接,对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MRI的兼容性。主动驱动经皮BCDs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仍需相关临床研究支持。

  • 标签: 骨导听觉装置 被动驱动骨导助听装置 主动驱动骨导助听装置
  • 简介:目的探索不同f2/f1比值对DPOAEs幅值的影响,寻找最佳的测试参数,以得到最大的DPOAEs测值.方法对12例(24耳)正常青年人进行不同f2/f1比值条件下的DPOAEs幅值测试.结果当f1/f1=1.220时,DPOAEs幅值最大(P<0.05或P<0.01).当f2/f1=1.232时,除了f2=2002Hz处以外,其DPOAEs幅值与f2/f1=1.220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f2/f1值的DPOAEs幅值均较低,多数测值与f2/f1=1.220时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f2/f1=1.220~1.232时,DPOAEs测值最大,此范围为最佳测试参数值.

  • 标签: f2/f1比值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听力正常青年人
  • 简介:目的研究加压素对大鼠内耳细胞信号转导有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加压素引起膜迷路积水的发生机制.方法大鼠腹腔注射精氨酸加压素50μg/kg,每天1次,共1周;取出听泡,提取内耳总RNA,逆转录成cDNA并标记;然后和大鼠cDNA芯片杂交,显示加压素注射前后大鼠内耳mRNA表达强度变化.结果筛选出和细胞信号转导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10条,Ratio>5的上调的基因有Chnl,Pak3和Ptprc.结论加压素可能从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方面影响内耳的液体平衡,从而导致膜迷路积水.

  • 标签: 加压素 内耳 膜迷路积水 细胞信号转导 CDNA芯片
  • 简介: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DPOAE)与超高频纯音听阈用于耳蜗性听力损害听力监测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医学研究观察法,将58例样本依照听力监测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2等份,其中对照组为DPOAE组,研究组为超高频纯音听阈组,临床观察2组的筛查成果。结果研究组总符合率93.10%(27/29)与对照组89.66%(2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OAE与超高频纯音听阈用于耳蜗性听力损害听力监测效果相当,均可作为有效监测手段,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较为可喜的成就。

  • 标签: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超高频纯音听阈 耳蜗性听力损害 听力监测
  • 作者: 刘冬冬
  • 学科: 医药卫生 > 耳鼻咽喉科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慢性咽炎、鼻窦炎和口臭都是常见的耳鼻喉疾病信号,而这些疾病也可能相互关联。慢性咽炎和鼻窦炎都可以导致口臭,而口臭也可能是这些疾病的一个症状。因此,能够正确识别这些病症的信号症状,以及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保持耳鼻喉和口腔健康都非常重要。通过保持饮食多样化、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经常清洁牙齿和舌头以及定期检查耳鼻喉健康,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 标签: 慢性咽炎;鼻窦炎;口臭;耳鼻喉疾病
  • 简介:传统助听器在技术上有很大改进,但是仍有以下缺点:①影响外观;②低频信号好,高频信号相对较差,患者常有不适感;③耳模使很多患者感到闭塞感;④可出现声反馈现象;⑤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外耳道炎;⑥信号噪声比较差,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语言理解差:⑦造成多种生活不便。通过多年的研究改进,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植入性助听装置,其主要优点是:①体积小声音的失真小,因此有更好的音质;②没有耳模,外耳道是开放的;③没有声反馈作用;④对外观影响小。

  • 标签: 聋(Deafness) 助听器(Hearing Aids) 植入性助听器(Implantable Headng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