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1心理理论解释心理的概念最早由Premark和Woodruff于1978年在《黑猩猩有心理吗》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心理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愿望、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之所以将心理称为一种“理论”,Premark和Woodruff认为这种能力实际为一个推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对不可观测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可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因而可将该推理系统视为一个“理论”^[1]。

  • 标签: 心理理论 儿童 心理状态 人的行为 黑猩猩 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自理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评价。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自理理开展和指导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病情康复情况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96.09±1.25)分、(13.40±1.10)天和(87.49±4.17)分,和对照组的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自理理指导护理工作开展,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 标签: 自理理论 乳腺癌 术后护理 应用评价
  • 简介:随着超声技术临床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发现率增高,成年人达到了40%-60%,其中会有一部分恶变如何处理这些甲状腺良性为主的结节?目前有很多医院对无症状的良性结节采取积极的有创干预,有的甚至为了追求外观美容,采取创伤加大的腔镜手术良性结节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措施?李平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诊治研究,并颇有建树。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中医治疗 耳鼻咽喉科疾病 良性结节 超声技术 有创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的状态,对PSD的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换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换药中心2012年3月—12月换药患者118例,来门诊换药期间在常规换药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和放松训练。首次和末次换药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门诊换药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状态。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消除其心理焦虑和抑郁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换药提高换药效果。

  • 标签: 心理干预 换药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以及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兴的医学模式逐渐被医护人员所认识并接受,整体护理在我国医疗领域也随之普及和深入。1患者在住院期间,医院不仅要提供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更要重视对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因此,针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成为广大医护工作者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 标签: 心理 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颁布的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标准(初稿)中涉及的症状变量,制定中医四诊量表。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颁布的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标准(初稿)中涉及的症状变量,为达到降维目的,对部分症状进行合并和剔除。证候分型进行合并归类为痰浊内阻型,痰瘀互结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肝阳上亢型。

  • 标签: 血脂异常 证候量表 辨证分型。
  • 简介:耳鸣听力学治疗是基于多年临床实践和应用研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功能、残疾和健康的国际分类标准”,提出来的一种耳鸣治疗干预措施及其应用方法,其目的是让临床医师和患者意识到药物和手术并非根除耳鸣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至少当今的医疗技术难以彻底根除耳鸣。从听力学角度来考评耳鸣治疗的现状和进展,可能远比从药物和手术层面,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将改善耳鸣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干预和治疗目标,可能比彻底消除导致耳鸣的病因更容易实现。

  • 标签: 有效治疗 临床应用 听力学 耳鸣 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分类标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以高血压为主的眩晕和急慢性肾病(水肿、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相同病机与治法的的归类对照,采取同治互促法,旨在通过风、痰、瘀、火、郁、湿和虚七个方面的探讨,总结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防治方法,为遏制高血压与肾损害的相互转化探求良策。

  • 标签: 高血压性肾损害 方法研究 中医药防治法
  • 简介:听觉是信息输入的重要渠道,不仅需要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干预,其他类型的听知觉障碍者也需要相应的干预。本文建构了听觉干预的框架,理清了听觉干预的流程,阐述了听觉干预的内容,说明了听觉干预的原则,为听觉干预的实践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指导模式。

  • 标签: 听觉评估 听觉干预 特殊需要儿童
  • 简介:摘要针对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满足患者心理需求,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 标签: 心脏手术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听力测试是听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能为听力康复和聋哑教育提供必不可少的临床数据.因此,科学的测试不仅仅依靠对听力设备的准确校准,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听力测试涉及的相关心理声学知识.比如,为什么在做纯音测试时,当受试者无反应,每次要提高5dB,而当受试者有反应时,则应降低10dB?怎样才能避免不准确的测试结果?听觉行为的测量还涉及许多重要的心理物理学概念.因此,在这期的听力学小词典里,笔者将着重介绍心理声学测试方法和基本原则,并对其中涉及的英文单词给读者作个简单的说明.

  • 标签: 测试方法 听力学 心理 声学 诊断和鉴别诊断 听力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中医辩证施膳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在常规护肝、补充电解质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中医辨证施膳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命活力、情感能力、社会能力及精神健康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躯体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辩证施膳护理有助于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硬化失代偿 施膳护理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处方药广告专业媒体。

  • 标签: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康复理论 征订启事 杂志 中国学术期刊 统计源期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普外科手术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二联法对其心理及生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在本院普外科行择期手术的112例患者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行术前常规准备与护理,观察组联合开展心理干预二联法。结果术前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5.031、5.324、7.28,P<0.05);术后观察组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二联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降低手术刺激造成的生理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 标签: 心理干预二联法 心理反应 生理应激
  • 简介:聋人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对象,其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有的针对聋人心理健康测量的研究主要以心理测验和问卷法为主。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聋人心理健康测量方面的研究现状,现有研究在聋人心理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聋人心理健康研究。

  • 标签: 聋人 心理健康 心理测验 问卷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产前的心理状况与分娩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本院产科门诊作常规产前检查的20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妊娠35周、妊娠38周使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进行心理状况评定,并随访入选孕妇的分娩方式。结果202例孕妇自然分娩率65.35%,有指征剖宫产24.26%,无指征剖宫产10.40%。妊娠35、38周时,自然分娩组和有指证剖宫产组SAS、SDS、GW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指证剖宫产组孕妇SAS、SDS指标评分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与有指证剖宫产组,GWB评分明显低于自然分娩组与有指证剖宫产组(P均<0.05)。结论孕妇产前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会降低总体幸福感,最终影响分娩方式。

  • 标签: 孕妇 心理状况 分娩方式
  • 简介: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是聋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组织好班级心理辅导课的关键是良好地实现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然而对听障青少年儿童实施教育的主要难点又在于突破沟通障碍,因此组织心理辅导课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与聋生沟通的能力,讲究沟通艺术和方式.本文结合实例从以下三个方面就聋校班级心理辅导课上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提出了一些看法:1.应用多媒体课件,以集合多种语言形式、提供丰富的信息表象;2.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参与和领悟;3.营造和谐心理气氛,以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效率.

  • 标签: 聋校 心理辅导 沟通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