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临床资料患儿,女,3岁。因口周、肛周及四肢起红斑伴瘙痒反复发作2年加重1月,于2008年5月2日收入我科。患儿自9个月大时无明显诱因肛周出现丘疹、红斑,伴瘙瘁,搔抓后有渗液。至当地医院以"湿疹"

  • 标签: 肠病 肢端皮炎
  • 简介:疣状肢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散发。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类似扁平疣的皮肤色或暗红褐色扁平丘疹,好发于手足背,一般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呈乳头瘤样增生,部分表皮呈塔尖样局限性隆起,增生的表皮基底平齐。现遇一例散发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角化症 肢端 疣状
  • 简介:背景:指趾末端脓疱病(肢脓疱病)被归类为“Hallopeau连续性肢皮炎”的范畴,后者是一种严重疾病,病程连续,持续发疹形成泛发。但有1型肢脓疱病几乎没有皮损,缓解期和复发期交替进展,表现为良性过程。有必要区分这两型肢脓疱病。方法:作者观察到6例轻型肢脓疱病患者,均不符合“Hallopeau连续性肢皮炎”的诊断标准,应被视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疾病。结果:每次发疹往往只有1处皮损。脓疱为无菌性小簇状,分布于下甲床或甲床。皮损导致局部甲松解或甲脱离。发疹后局部可完全恢复正常。组织病理学显示角层下非海绵状脓疱,其内充满中性粒细胞。4例患者至少随访两年,其中1例11年后头皮出现银屑病损害。结论:作者描述的肢脓疱病可通过下列诊断标准与“Hallopeau连续性肢皮炎”相鉴别:①良性疾病;②脓疱局限于下甲床或甲床;③脓疱可单发或呈小簇状;④复发突然,缓解期可完全恢复;⑤无菌性脓疱;⑥病理示角层下脓疱(海绵状脓疱罕见)。Radcliff-Crocker曾描述过与本研究中相似的一种疾病(H.Radcliff-Crocker,DiseasesoftheSkin,London:H.K.Lewis,1888),并将其命名为“匍行性皮炎”。

  • 标签: 肢端脓疱病 连续性肢端皮炎 DISEASES 组织病理学 无菌性脓疱 严重疾病
  • 简介:水源性肢角化症是一种由水诱发的极为罕见的皮肤病,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披露[1],国内文献报道极少。笔者临床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角化症 肢端 水源性
  • 简介:患者男,27岁。双手足遇水后出现灰白色丘疹、斑块3~5年。左手背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显著角化过度,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汗管轻度扩张。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诊断:水源性肢角化病。嘱患者少接触水,未进行治疗。

  • 标签: 水源性 肢端 角化病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因右足跟色素性斑块数月入院.患者数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右足跟出现点状"瘀斑",形状不规则,如绿豆大小,无自觉症状.局部色素区渐渐扩大,周围散发小片相同皮损,并且表面出现粗糙,上覆少许鳞屑.患者发病以来无明显体重减轻.自诉其家族中无相似病例者.

  • 标签: 肢端雀斑样痣黑素瘤 临床资料 恶性黑索瘸 皮肤病 肿瘤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主因双手角化性丘疹1个月,于2015年3月12日就诊。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手大小鱼际边缘出现数个米粒大小肤色角化性丘疹,其后皮损逐渐增大、增多,并向上逐渐延及双手大拇指桡侧及小指尺侧。自诉遇水后皮损更明显,无自觉症状。否认有外伤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 标签: 类弹性纤维病 角化性 肢端
  • 简介:报道1例单发的肢型血管角皮瘤。患者,女,64岁,右手无名指腹起紫红色角化性斑丘疹约8年,病理组织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被向下延伸的表皮突所包绕。

  • 标签: 血管角皮瘤 肢端型
  • 简介:目的探讨浅表性肢纤维黏液瘤(SAF)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浅表性肢纤维黏液瘤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37岁。左手中指末端肿物半年余,触之疼痛。临床表现为左手中指见1个大小约0.5cm×0.3cm的淡红色的肿块。镜下观察肿瘤位于真皮,无包膜。肿瘤细胞主要由梭形和星形纤维母样细胞组成,呈束状、编织状或杂乱排列,核分裂罕见,细胞无明显异型,可见丰富的纤细薄壁血管散在分布。免疫组化:肿瘤细胞阳性表达Vim、CD34、CD10,阴性表达Desmin、SMA、MyD1、S-100、CD99、CKpan、CD68。结论SAF是一种罕见的皮肤软组织肿瘤,确诊主要依赖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

  • 标签: 浅表性肢端纤维黏液瘤 软组织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28岁女性患者,左手反复红斑、脓疱伴残损14年,累及双足1年,全身泛发2个月。体格检查见沟状舌,左手畸形,指骨末端缺失,躯干、四肢多发浸润性红斑及群集脓疱。诊断:泛发性连续性肢皮炎。给予环孢素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后,全身红斑、脓疱消退,病情缓解。

  • 标签: 连续性肢端皮炎 泛发性
  • 简介:水源性呜管性肢角化症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疾病,特征性表现为短暂接触水后出现手掌和手指侧面对称性痛性肿胀和色素减退。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可能由于外泌汗腺结构异常而致病。“水桶手征”,即患者就诊时为了更容易表述其皮损而将手放入一桶水中,是此病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到目前为止已经报道的1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作者报道1例具有独特组织学特征的男性水源性鸣管性肢角化症患者.

  • 标签: 组织学特征 水源性 角化症 病例报道 肢端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于2004年11月因“停经15周,全身水疱,糜烂1月”入院,入院时皮肤科情况:全身皮肤多发性水疱、大疱,皮肤广泛糜烂,嘴唇、口腔黏膜糜烂。尼氏征阳性。产科情况:子宫耻骨上可及,未及子宫收缩。入院后行病理检查.示表皮内水疱,在基底层上方棘层松解,符合“寻常型天疱疮”诊断。

  • 标签: 妊娠 寻常型天疱疮 近平滑念珠菌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末,视之为西方性自由产物的艾滋病刚刚传人我国,尚未引起人们重视。随着感染病例的增多,相关机构和专家开始指出要以他国为鉴,不能等到大规模流行之后再去补救。时至今日,我国艾滋病的控形势相当严峻,这是可以肯定的。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有多种,这里从生命价值体认的角度进行一些讨论。

  • 标签: 生命价值 艾滋病 防控 感染病例
  • 简介:目的观察荆颗粒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将符合要求的患者采用荆颗粒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后和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2周后有效率为44%,4周后有效率达8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为轻度稀便、腹泻、腹痛症状,未影响用药。结论荆颗粒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远期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荆防颗粒 皮肤瘙痒症 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与分析人工流产后使用外科手术用粘连冲洗液预防宫腔粘连。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妇女,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外科手术用粘连冲洗液盆腔灌注以预防宫腔粘连,对比两组腹痛持续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术后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及宫腔粘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腹痛持续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宫腔粘连发病率为20.00%,观察组宫腔粘连发病率为5.00%,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宫腔粘连发病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预防感染的基础上加用外科手术用粘连冲洗液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改善预后,降低宫腔粘连的发病率。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外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 宫腔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