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20年来有很多没有症状的肾上腺偶发瘤被不断发现,其发生机制及如何正确处理仍存在着不同意见,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一较全面的介绍.

  • 标签: 肾上腺偶发瘤 影像检查 发生机制 发现 近20年 问题
  • 简介:目的总结结扎桡动脉远心治疗透析通路相关缺血综合征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以头静脉一桡动脉侧吻合动静脉内瘘为透析通路,且临床表现为内瘘侧肢体缺血者16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吻合口桡动脉及远心血流方向相反,行血管造影显示大动脉通畅,行Allen实验提示尺动脉功能良好,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结扎吻合口桡动脉远心治疗肢体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缺血综合征,术后观察缺血症状缓解情况、透析时内瘘泵控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尿素下降率、内瘘通畅性等指标。结果共观察上肢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缺血综合征16例(占同期因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住院患者的1.45%),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6.2±11.2)岁,平均透析时间(66.32±85.26)个月,内瘘时间(57.75±88.41)个月,内瘘建立后出现缺血症状时间(39.62±58.31)个月;根据临床表现的缺血症状进行分级,其中13例(占71.40%)为Ⅲ级患者,3例(28.60%)为Ⅱ级,未出现Ⅳ级患者。结扎桡动脉远心手术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93.70%(15/16)。术前及术后第7天、第6个月、第12个月人组患者透析泵控血流量分别为(258.63±25.44)ml/min、(246.61±24.24)ml/min、(260.42±20.83)ml/min、(254.87±22.44)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清除指数分别为(1.65±0.21)、(1.59±0.24)、(1.62±0.28)、(1.58±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下降率分别为(78.43%±3.27%)、(74.46%±2.64%)、(76.85%±3.84%)、(74.21%±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9.30±13.15)个月,通畅率100%。未�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透析通路相关缺血综合征 结扎桡动脉远心端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年肾脏病理类型的回顾性分析,为我国肾脏疾病谱的构成及其演变趋势提供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我科因肾脏疾病行肾活检患者4105例的病理类型,并比较1994年~2003年与2004年~2013年前后10年间肾脏病理类型的变化.病理分型参考WHO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方案和2001年在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上拟定的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特点明确诊断.结果本组4105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4.5±12.3)岁,男女比例为0.85∶1.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者3410例(占83.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者516例(占12.6%),遗传性肾脏疾病者42例(占1.0%),肾小管间质疾病者76例(占1.9%),新发现罕见肾脏疾病者10例(占0.2%),未分类者51例(占1.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IgA肾病最为常见1450例(占42.5%),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是狼疮肾炎254例(占49.2%).10年肾活检患者人数明显增加,年龄增高,平均年龄从(31.9±11.2)岁增至(35.1±12.5)岁,40岁以上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分析前后10年间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脏病的检出率,证实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微小病变均增多(均P<0.01),而系膜增生性病变、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则减少(均P<0.01).10年还发现了一些少见的肾脏疾病(如:胶原Ⅲ肾病、纤维性肾小球病、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肾小球囊肿病、脂蛋白肾病等).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10年来,肾脏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其变化可能与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实际发病率的改变有关.

  • 标签: 肾活检 病理分型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阿霉素致大鼠肾脏曲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病理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一次性静脉注射阿霉素7.5mg/kg,制备阿霉素致大鼠肾脏损伤模型,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其24h尿蛋白排泄量、血清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脏曲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肾脏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部分脱失;线粒体和溶酶体囊状扩张,结构模糊;细胞核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复方丹参可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其MDA水平,减轻大鼠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肾脏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超微病理损伤.结论:复方丹参对阿霉素致大鼠肾脏曲小管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药理机制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密切相关,从而为临床采用抗氧化剂防治肾病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和基础理论依据.

  • 标签: 复方丹参注射液 肾脏 近曲小管 超微病理 阿霉素 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两开口输尿管导管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共8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将F5输尿管导管盲自侧孔处剪除,修整平滑,PCNL术中用于灌注液体制造人工肾积水,灌注美蓝及插入斑马导丝协助寻找输尿管入口(UPJ),逆行放置安全导丝,引导斑马导丝留置双J管。结果8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5min。无插管导致的损伤和出血。术中寻找UPJ困难者10例,6例经自制两开口输尿管导管插入斑马导丝后循导丝找到UPJ,4例经灌注美兰后找到UPJ。无通道意外丢失。经皮肾通道顺行留置双J管困难者13例,均通过自制两开口输尿管导管逆行置入斑马导丝引导下留置双J管成功。结论PCNL术中采用自制两开口输尿管导管安全、方便,能协助处理术中遇到的一些意外困难。

  • 标签: 经皮肾镜碎石术 两端开口输尿管导管 双J管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