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对红斑狼疮(LE)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仅皮肤科每年发表文章就有很多,在基础方面如基因多态性、有关各种细胞因子、受体表达等等,对阐明红斑狼疮发病机制起到一定作用,但要取得重大突破,仍需做很大努力.

  • 标签: 红斑狼疮 皮肤科 细胞因子 受体 LE 发病机制
  • 简介:脉管异常相关综合征(syndromeassociatedwithvascularanomalies)是指血管瘤和/或脉管畸形合并其他组织和系统异常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一组症候群。其种类较多,几乎涵盖所有血管瘤或者脉管畸形,其中以脉管畸形相关综合征多见,且多数表现为混合性脉管畸形。临床上每种综合征非常少见,其临床症状错综复杂,需要结合彩超和MRI等综合考虑。这些综合征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多采用对症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和干预能改善该类患者预后。

  • 标签: 血管瘤 脉管畸形 脉管异常相关综合征 血管瘤综合征 血管畸形综合征
  • 简介:暗色真菌可以引起人类少见真菌感染,包括着色芽生菌病、真菌性足菌肿和暗色丝孢霉病,逐渐受到人们重视。随着分子鉴定技术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少见暗色真菌引起感染报告日渐增多。为更好地了解这些少见致病性暗色真菌,该文将从生态学、分类学、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暗色真菌 致病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微创整形美容技术操作需要精细面部解剖知识,本文通过实际标本解剖,结合相关论文和书籍,对于上面部常用额部、眶周、颞区三个操作部位和危险区域,进行仔细解剖观察和总结,为注射美容、线技术提升、激光光电临床操作提供解剖学支持。

  • 标签: 微创 整形美容 面部解剖 血管栓塞 危险区域
  • 简介:多种系统性疾病都可以引起甲改变,有些具有特异性。大部分系统性疾病甲表现为非特异性,同一种疾病可以有多种甲改变,不同疾病可以有相同甲改变。本文就常见甲表现及引发系统性疾病进行综述。

  • 标签: 系统疾病 甲病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系统受累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神经系统受累时称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NPSLE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美国风湿病学会定义了19种常见表现,包括头痛、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癫痫发作、脑血管病变等。遗传因素、自身抗体、血脑屏障受损、血管病变、炎症反应等因素均参与了NPSLE发病,主要通过炎症反应和抗磷脂抗体相关血栓-缺血两种发病机制致病。炎症反应主要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缺血性病变主要采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改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疾病活动程度或疾病累积损害程度、合并其他严重NPSLE或病史、中高滴度抗磷脂抗体阳性等。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仍需进一步完善大规模、统一标准高质量研究以加深对疾病认识。

  • 标签: 神经精神狼疮 危险因素 炎症 抗磷脂抗体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程度早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探讨血清睾酮与早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表(CIPE)评分将80例早泄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水平,对三组病例之间血清睾酮水平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血清睾酮与早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三组早泄患者血清睾酮分别为(12.85±6.52)nmol/L、(19.02±7.15)nmol/L、(26.61±5.83)nmol/L。重度早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中度患者,中度早泄患者睾酮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睾酮水平与CIPE评分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68。结论:不同程度早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同时血清睾酮与早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 标签: 早泄 血清睾酮
  • 简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原发性小血管炎,主要侵犯小血管,如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和微动脉,以血管坏死性炎症与破坏为病理特征,肾、肺、皮肤、五官、神经系统等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均可受累。AAV发病率日益增高,中国流行病学数据仍缺乏。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地域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且多样,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化疗(multidrugtherapy,MDT)病人麻风反应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地区登记226例MDT麻风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6例麻风病人中Ⅰ型和Ⅱ型麻风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2%和17.7%。47.8%麻风反应发生在MDT前,39.1%Ⅰ型麻风反应发生在MDT开始后1年内,47.5%Ⅱ型麻风反应发生在MDT开始后2年内。MDT前细菌指数〉4.0和皮损≥5块是Ⅱ型麻风反应危险因素。结论:MDT治疗2年内是麻风反应高峰期,应重点监测。

  • 标签: 麻风反应 相关因素 联合化疗
  • 简介:甲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指(趾)甲形态及结构异常。很多皮肤疾病可引起甲病变,因其表现复杂多样,易出现误诊、误治。本文就湿疹、扁平苔藓、掌跖脓疱病、连续性肢端皮炎等皮肤病相关性甲病主要临床特征及治疗要点进行总结,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清晰研判。

  • 标签: 皮肤病 甲损害
  • 简介:亚健康是与疾病相关但并非疾病身体功能现象。本文综述了焦虑、紧张、日晒、免疫力下降等亚健康状态对常见皮肤病如银屑病、斑秃、痤疮等影响,为临床更好地通过调整亚健康状态,减少环境及心理社会因素对皮肤健康影响,为亚健康相关皮肤病康复提供新治疗思路。

  • 标签: 亚健康 皮肤病 影响
  • 简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常见生殖器部位感染病原体,与尖锐湿疣、宫颈癌或癌前期病变关系密切,该文简要解读美国2015年HPV及其相关疾病指南。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尖锐湿疣 宫颈癌 疫苗 指南
  • 简介: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凡是本刊刊载稿件,将一律由本刊编辑部统一提供给《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网络系统,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作者如不同意,请投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 标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著作权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期刊网 网络系统
  • 简介:目的:通过对慢性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检测,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慢性湿疹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湿疹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微孔板技术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19%、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3.49,P<0.01)。两组间,除鸡肉、猪肉、大米、牛肉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他食物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食物依次为蛋清/蛋黄、牛奶、蘑菇、大豆、蟹、虾、玉米、西红柿、小麦、鳕鱼。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患者中,超过半数患者对两种及以上食物呈阳性反应。结论:食物不耐受在慢性湿疹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慢性湿疹诊断及后续饮食调整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湿疹 食物不耐受 特异性IGG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是否存在腺病毒近期或既往感染。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腺病毒IgG和IgM;PCR方法检测外周血腺病毒DNA,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抗腺病毒IgM阳性率为15.5%(11/71),腺病毒DNA检出率为11.2%(8/71),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滴型组和斑块型组比较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DNA测序结果表明腺病毒种类主要为3型和7型。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存在腺病毒感染证据,可能与银屑病发病或病理过程有关。

  • 标签: 银屑病 腺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皮肤屏障主要由角质层、结构性脂类和皮肤脂膜构成,起到保护机体内各组织器官免受外界有害侵袭以及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皮肤屏障结构和功能障碍与多种皮肤疾病病因、病理过程相关,修复皮肤屏障对防止细菌侵入,减少皮肤炎症、刺激,预防复发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皮肤屏障结构、功能、与皮肤屏障功能相关皮肤病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了皮肤屏障功能对相关皮肤病发生发展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几年文献使用修复皮肤屏障治疗皮肤病方法。

  • 标签: 皮肤屏障功能 湿疹 特应性皮炎 银屑病 痤疮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易于复发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等息息相关,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ysteinylaspartatespecificprotease,caspases)是一组与细胞凋亡和炎症相关蛋白水解酶,银屑病主要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细胞过度增生及角化不全,真皮内慢性炎症。大量研究证明caspases与银屑病之间有密切联系,其中部分caspase已经被广泛研究,已证实其参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或许将为银屑病治疗提供一个新靶点和方向。

  • 标签: 银屑病 CASPASE 细胞凋亡 炎症因子
  • 简介:近年来,机会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机体免疫系统在防御和清除入侵病原真菌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获得性免疫是免疫系统重要组成,越来越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真菌感染与获得性免疫相关性。本文从获得性免疫在机体抵御真菌感染中作用、遗传性免疫缺陷与真菌感染易感性以及真菌感染免疫治疗等方面对获得性免疫与真菌感染相关性进行评述,以期从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防御方面找到突破口,为真菌感染诊治找到新靶点。

  • 标签: 获得性免疫 真菌感染 疫苗
  • 简介:HMGB1是一种DNA结合非组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HMGB1在寻常性银屑病(PV)、白癜风等多种皮肤病血清或皮损处高表达。细胞外HMGB1可通过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RAGE)和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信号传递参与常见皮肤病炎症反应和免疫刺激。在寻找有效HMGB1抑制剂以靶向治疗皮肤病方面,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值得进行大量探索。

  • 标签: 皮肤病 HMGB1 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