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客观、准确地评价及推测银屑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其转归是临床医生所追求的.目前常用的评估标准,有它的局限性,为此人们不断探索,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从银屑病发病原因的不同方面,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来探索银屑病患者严重程度与其相关的因素.现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初步探讨.

  • 标签: 银屑病 中医 治疗 生物学 活血化瘀
  • 简介:背景:皮肤恶性肿瘤占皮肤科医师工作量的主要部分。临床诊断是决定鳞癌(SCC)和恶性黑素瘤是否尽快切除的重要因素。目的:分析在NHS教学医院诊治的恶性皮肤肿瘤的数量和类型,并评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每一个经组织病理证实的、6个月以上病程的恶性皮损的相关数据。结果:1195例恶性皮肤肿瘤被确诊,其中78%为基底细胞癌、14%为SCC、6%为恶性黑素瘤、其余2%包括Merkel细胞癌、恶性附属器癌和恶性雀斑样痣。81%的肿瘤患者接受皮肤科医师治疗。84%的患者经二级医疗机构的医师正确诊断,但仍有32%的鳞癌被误诊。1195例肿瘤中916例(77%)首选切除,其中92%(843/916)被彻底切除。结论:大部分皮肤恶性肿瘤(968/1195,81%)经皮肤科医师治疗。治疗首选切除,其中91%(767/916)的病例肿瘤被彻底切除。84%的肿瘤临床诊断正确,但32%的鳞癌在外科手术前未被正确诊断。

  • 标签: 皮肤恶性肿瘤 临床诊断 治疗 MERKEL细胞癌 恶性皮肤肿瘤 皮肤科医师
  • 简介: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我院自2002年-2005年以来,应用氨甲环酸加斑汤治疗黄褐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黄褐斑患者142例,均来源于我科门诊的患者,不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胃肠和造血系统等疾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1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5例,女107例,年龄18-65岁,平均(38.5±0.5)岁,病程2周~30年,平均病程(5.2±0.4)年,蝶形型96例,面上部型3例,面下部型5例,泛发型8例。

  • 标签: 黄褐斑 氨甲环酸 化斑汤
  • 简介:目的探讨活血瘀中药对酪氨酸酶蛋白加工成熟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人无色素黑素瘤细胞YUGEN8,分别加入红花、桃仁及赤芍3味中药提取液,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基因反转录扩增及内切糖苷酶酶切等方法,观察中药处理组细胞内酪氨酸酶的表达、成熟过程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桃仁处理组细胞酪氨酸酶基因表达并未增加,酪氨酸酶蛋白80ku左右大分子量成熟片断表达增加,能够耐受内切糖苷酶酶切。结论桃仁提取物对人黑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的加工成熟及稳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 标签: 红花 桃仁 赤芍 酪氨酸酶 蛋白加工 活血化瘀中药
  • 简介:背景:额部纤维脱发(FFA)是一种获得性瘢痕性脱发,目前被认为是毛发扁平苔藓(LPP)的一种临床变异。本研究旨在调查FF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比较其与LPP的异同点。方法:从8例FFA患者和8例LPP患者的头皮损害处取活检标本行显微镜检。2例FFA和4例LPP皮损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尽管FFA和LPP患者的临床特征明显不同,但两种疾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似。FFA和LPP的普通镜检都显示毛囊峡部及漏斗部炎性淋巴细胞浸润,外毛根鞘存在凋亡细胞,毛囊周围同心圆状纤维变性使毛囊结构毁坏,从而继发瘢痕性脱发。相对LPP而言,FFA显示较少的滤泡性炎症和较多的凋亡细胞。部分LPP患者表皮滤泡间炎性浸润,FFA患者则无此特征。2例FFA患者直接免疫荧光检测阴性,4例LPP患者中2例显示免疫球蛋白和(或)补体沉积。结论:FFA较LPP的凋亡细胞增多而炎症轻微,并伴有少量表皮滤泡。尽管作者未找到FFA与LPP间明确的组织病理学差异,但FAA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当有特征性。

  • 标签: 扁平苔藓 临床变异 纤维化 病理学研究 脱发 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