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妊娠期特异性皮肤病的命名及分类一直存在争议,最新的分类将其分为妊娠性类天疱疮、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疱疹样脓疱病、妊娠性多形疹、妊娠丘疹性皮肤病(包括妊娠痒疹、妊娠瘙痒性毛囊炎及妊娠特应性皮肤病)五类。本文主要介绍妊娠期特异性皮肤病的分类、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及对胎儿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皮肤疾病 妊娠
  • 简介: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男女普遍进入一种试图发现、选择和试探自己的性心理需求对象的“寻梦”状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寻梦”双方的接触和亲近,具有未专一、不稳定、易更换的特点。这说明,交异性朋友不一定就产生爱情,而是泛指和不同性别的朋友来往,发展普通的友谊关系。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交异性朋友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应该受到理性约束。在校学生应该避免过早恋爱。

  • 标签: 发展 友情 暂缓 爱情
  • 简介:采用《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调查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随机抽样调查了武汉地区627名大学生,了解大学生对异性交往与性问题的主观感受,以及这类问题对其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异性交往和性问题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最重要的方面,从而得出结论,认为性教育不能过分夸大大学生的性问题而忽视异性交往问题.

  • 标签: 大学生 异性交往 性问题 压力 调查研究 性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对艾滋病防范意识和行为的差异,为把艾滋病的蔓延阻止在以男性为主的阶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小组访谈及个别深入访谈定性调查方法.结果:男性对性病、艾滋病防范意识薄弱,缺乏保护性伴、阻止艾滋病蔓延的社会责任感;女性自我保护的意识薄弱,缺乏可提高自我保护的条件和能力.结论:必需加强艾滋病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把增强男性责任、提高女性自我保护能力与行为干预结合起来.流动人口的性问题是艾滋病流行的隐患,故必需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减少艾滋病性传播的危险因素.主张发动各界力量,形成政府领导、多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体系.

  • 标签: 艾滋病 防范意识 性别差异 防范行为
  • 简介:目的观察妊娠特异性皮肤病(SDP)患者围生期的转归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皮肤科及妇产科就诊的SD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DP组男婴52例,女婴38例.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22±0.06)kg,孕妇剖宫产率52.63%,妊娠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1.58%,新生儿总的不良围生转归发生率为22.11%,与非SDP围生孕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海地区SDP患者胎儿平均体质量高,妊娠并发症多,不良的围生结局发生较多,需要进一步增加SDP中少见的临床亚型样本含量进行观察.

  • 标签: 皮肤病 特异性 妊娠 妊娠并发症 围生期转归
  • 简介:目的:筛选出对孢子丝菌结合效率相对较高的探针。方法以50株纯培养的孢子丝菌及标准株为样本,以毛霉、烟曲霉、念珠菌各1株为阴性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法(PCR-ELISA)对已报道的5个孢子丝菌特异性探针(U26852、U26866、U26866′、M85053及AF117945)进行筛选。记录各探针与合成DNA片段杂交底物显色与否及酶免疫测定指数(EI)值。结果PCR产物测序证实5个探针均位于产物序列上;在相同的ELISA条件下,探针U26852显色最强,EI值最高。结论针对28SrRNA的探针U26852是目前与孢子丝菌结合效率相对较高的探针。

  • 标签: 孢子丝菌 探针 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法
  • 简介:目的进一步验证抗白念珠菌芽管单克隆抗体MAb03.2C1-C2(MAb)的特异性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用白念珠菌标准株,重庆、九江两地不同地域中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非白念念珠菌、常见的酵母菌和实验室保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做抗原包被,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ⅡF)方法,对单抗MAb03.2C1-C2特异性进行分析。取临床口腔及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真菌涂片菌丝阳性的标本,MAb03.2C1-C2作为I抗,用ⅡF方法检测。结果200例被检临床病例中,84例口腔念珠菌病和51例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涂片ⅡF试验阳性的标本中,最终鉴定均为白念珠菌。38例口腔念珠菌病和27例阴道念珠菌病中标本最终鉴定为非白念念珠菌或新型隐球菌。MAb03.2C1-C2仅与白念珠菌芽管或菌丝特异性地结合,与白念珠菌的孢子及其他念珠菌种的假菌丝和孢子均不发生结合,也不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反应。61例标本8种临床分离的非白念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不能特异性地与单抗结合;分离的4例新型隐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均不能与该单抗相结合。结论进一步证实了MAb03.2C1-C2对白念珠菌芽管高度专一的特异性,并可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及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涂片中白念珠菌的检测。

  • 标签: 白念珠菌 芽管 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
  • 简介:随着特应性皮炎患者日益增多及中西医结合疗效令人期待,对其病因及病理机制研究渐受重视。特应性皮炎乃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产生,除了易感基因还要环境中有诱发因素才会发病。中医观点之禀赋不耐与西医的遗传因素相对应。环境因素中,马拉色菌所扮演的角色近年来有许多重要突破,中医最近的研究也有找到针对马拉色菌感染的中草药单体。治疗上结合口服抗组胺药加外用激素及中药外治或内服,疗效令人满意。展望未来,建议中医可追循西医脚步,在相关的免疫机理中寻找更有效中草药单体,以期能将中医治疗从辅助治疗晋升为主流方案。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马拉色菌 致病机制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GH)患者HSV—Ⅰ、Ⅱ型IgG、IgM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评价其对GH诊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生殖器部位有皮损者检测HSV的抗原及IgG、IgM抗体。结果男性患者有生殖器皮损者215例,HSV抗原阳性率45.58%(98/215),抗体阳性率98.14%(211/215)。女性患者有生殖器皮损者193例,HSV抗原阳性率为38.86%(75/193),抗体阳性率99.48%(192/193)。生殖器有皮损者HSV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抗原阳性率。男女IgMⅠ型阳性率42.37%(100/236),提示HSV—Ⅰ所致GH明显增加。结论对生殖器皮损时间短的进行HSV抗原检测,及对生殖器皮损时间长或反复者进行抗体检测是判断HSV感染的检测方法。IgM抗体检测对有生殖器皮损但抗原检测阴性,及对无皮损排毒期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视觉性刺激诱发男女生理、心理和认知性唤起反应的性别差异。方法: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在观看外显性刺激时男女在生理、心理性唤起及大脑神经机制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和大脑的认知功能等因素决定着男女性唤起的差异,特别是心理和认知因素对女性性唤起的影响更大。因此,对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应重点放在心理和认知方面,而不是单纯地应用药物。

  • 标签: 视觉性刺激 性唤起 性别差异
  • 简介:目的:构建人皮肤慢性光老化成纤维细胞模型,筛查与光老化相关的环状RNA(circRNA)。方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利用UVA多次照射,制作人皮肤慢性光老化成纤维细胞模型,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检验p2l蛋白验证,以给予与照光时长等同的避光处理的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采用RNAseq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光老化成纤维细胞中circRNA表达,并分析其差异表达的circRN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光老化模型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显著上调的circRNAs共有7个(P〈0.05);表达显著下调的circRNAs共有4个(P〈0.05)。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的cir_cRNA可能与胶原蛋白合成等基因有关。结论:光老化模型组成纤维细胞存在多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s,说明circRNA可能参与光老化的基因调控。

  • 标签: 光老化 成纤维细胞 环状RNA
  • 简介:目的分析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新疆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965例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965例中阳性率达70.57%;湿疹皮炎、荨麻疹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5.81%和70.42%;鸡蛋和牛奶阳性率最高(58.88%和45.81%),且患者数均3级>2级>1级。男性多于女性(P<0.01);汉族多于少数民族(P<0.05);0~6岁儿童的阳性率最高(95.19%),66岁以上老年患者最低(48.48%),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春季>夏季>冬季>秋季(P<0.01);与食物特异性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无相关性。结论食物不耐受的发病与患病种类、性别、民族、年龄和季节分布有关。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疾病 食物不耐受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 简介:目的比较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定在生殖器疱疹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评价各自的优缺点。方法以细胞培养法作为“金标准”对照,分别用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检测法对121例临床诊断为生殖器疱疹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以培养法作标准,并通过结果的差异分析,荧光多重PCR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89%;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定则分别为77.68%和77.78%,荧光多重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P<0.05),但前者不能检测出无皮损患者的HSVDNA,而后者可检测出无皮损患者中的HSV抗体。结论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检测各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单独用PCR和其它病毒分离的方法或单独使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方法来诊断生殖器疱疹都是不完整的,均可造成漏诊。临床上将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应用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对早期、准确、快速地诊断生殖器疱疹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 标签: 荧光多重PCR 血清型特异性抗体 生殖器疱疹 病毒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考察免疫层析技术(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采用TP-PA法作为金标准检测1200例住院患者血清标准,评价GICA与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金标准中1200例血清标本梅毒检出147例检出率为12.3%,GICA阳性检出率为12.7%,TP-IgM为11.5%。GICA法灵敏度为98.6%(145/147),特异性为99.3%(1046/1053),阳性预测值为阳性预测值为95.4%(145/152),阴性预测值为99.8%(1046/1048)。TP-ELISA法灵敏度为91.8%(135/147),特异性为99.7%(1050/1053),阳性预测值为97.8%(135/138),阴性预测值为98.9%(1050/1062)。两组间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GICA的灵敏性和阴性预测值优于TP-ELISA法,可以替代TP-PA成为梅毒检测的血清学检测首选方法。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检验 GICA TP-ELISA
  • 简介: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CU)患者血清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超抗原肠毒素A(SEA)、肠毒素B(SEB)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1)的特异性IgE(sIgE),分析该超抗原sIgE与慢性荨麻疹相关性,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6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金葡菌超抗原SEA、SEB和TssT-1的sIgE水平,分别进行金葡菌超抗原(SEA、SEB、TssT-1和SEA/SEB/TssT-1)sIgE比较,并将其浓度与病情程度评分(UA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U患者血清中金葡菌超抗原(SEB、TssT-1和SEA/SEB/TssT-1)s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葡菌超抗原(SEA、SEB和SEA/SEB/TssT-1)sIgE水平分别与CU病情轻中重度和荨麻疹活动评分(Urticariaactivityscore,UAS)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金葡菌肠毒素A、肠毒素B和TssT-1sIgE水平升高,可能与其慢性病程及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金葡菌超抗原 超抗原肠毒素A 肠毒素B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特异性IGE
  • 简介:目的研究银屑病特异表达microRNA(miRNA)与靶基因及基因功能之间调控网络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银屑病皮损组织和健康皮肤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及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构建银屑病差异表达miRNA与靶基因及基因功能调控网络,得到网络核心调控的miRNA和受调控作用的核心靶基因及关键性基因功能。结果得出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明显上调的关键miRNA10个,调控的关键基因12个,主要功能21项,明显下调的关键miRNA21个,调控的关键基因22个,主要功能28项结论特异性表达的miRNA主要调控的靶基因及其基因功能与银屑病发病密切相关,为银屑病基因层面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 标签: 银屑病 MICRORNA 基因芯片 靶基因 基因功能 生物信息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方案治疗Ⅱ~Ⅳ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接诊的90例Ⅱ~Ⅳ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每组患者均有45例患者,A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奈达铂调强放疗,B组采用紫杉醇+奈达铂常规放疗,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患者2年生存率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B组的82.2%(P〈0.05);A组治疗后的2年生存率为80.0%,显著高于B组的60.0%(P〈0.05);A组出现腹泻13例、白细胞降低28例、恶心呕吐21例以及食欲不振20例,B组分别出现23、36、34以及31例,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奈达铂调强放疗,其临床疗效和生存率都高,紫杉醇+奈达铂调强放疗后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癌 三维适形放疗 紫杉醇 奈达铂
  • 简介:目的通过对广州市全职与兼职妓女之间特征性差异的分析,找出淋病和滴虫病在全职妓女中显著高发的危险因素。方法1998年3月至1999年月10月,我们对纳入本次研究的妓女进行了性病检测和采访式问卷调查。根据有无额外固定收入,我们把妓女分为兼职和全职两类。我们采用单元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感染淋病和滴虫病的危险因素,分析无固定收入与感染淋病和滴虫病的关系。结果共有442名全职妓女和524名兼职妓女参与了本次研究。全职妓女的淋病和滴虫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兼职妓女。与兼职妓女相比,大多全职妓女受教育程度低,有静脉吸毒史,接待的嫖客多为商人,卖淫场所主要在按摩洗浴中心,无固定性伴。在双变量分析模型中,辍学年龄、嫖客类型、卖淫场所和无固定收入状态与淋病感染密切相关。而静脉吸毒史和在过去12个月中无固定性伴、无固定收入状态是与滴虫感染密切相关的决定因素。结论妓女中淋病发病率的不同取决于全职妓女与兼职妓女之间不同的文化程度、嫖客类型和卖淫场所。全职妓女中滴虫病的相对高发与她们大多无固定性伴或有静脉吸毒史相关。本次研究表明,应将促进安全套在妓女和嫖客中的使用和提高妓女的健康保护意识作为性病/艾滋病防治的主要策略。

  • 标签: 妓女 滴虫病 性病 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