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采集器诊断不孕患者子宫病变的临床情况,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70例不孕疑似子宫病变患者,采集子宫组织,将获取的子宫组织进行细胞涂片并浸入10%甲醛液中固定,对其中出现颗粒状的成形成分进行石蜡切片和组织学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以其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子宫采集器细胞涂片法、有形成分石蜡切片法和两组结合的方法在诊断率上的符合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情况加以分析.结果:子宫采集器细胞涂片法和子宫采集器有形细胞成分石蜡涂片法符合率分别为84.3%、94.7%,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两者结合和有形细胞成分石蜡涂片法符合率分别为95.2%、94.7%,两者比较元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子宫采集器不仅可以用于涂片法进行细胞学诊断,也可对子宫的有形成分进行石蜡切片组织学诊断,这样会提高诊断符合率.

  • 标签: 子宫内膜采集器 不孕 子宫内膜病变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射频消融应用于妇女围绝经期出现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宫腔镜子宫电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中出血量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64例,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治疗有效患者61例,有效率为93.85%,两组对比,观察组有效率虽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发热患者,发生率为1.54%,对照组出现3例术后出血、6例发热患者,发生率为10.77%,两组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行子宫射频消融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出血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 围绝经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简介:目的:比较B超和宫腔镜对子宫息肉(E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5例阴道异常出血、绝经后子宫增厚或不孕的患者进行阴道B超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两种方法与最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结果:阴道B超对子宫息肉的诊断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62.50%、77.92%、87.05%、12.95%、22.08%。宫腔镜对子宫息肉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89.41%、92.68%、96.70%、3.30%、7.32%。结论:阴道B超诊断子宫息肉与病理的符合率较低,因其无创、方便和快捷,可作为子宫息肉术前筛查和术后随访的手段。宫腔镜诊断子宫息肉具有更高的病理符合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其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宫腔镜 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目的:总结自拟消异方及电针治疗子宫异住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消异方(生水蛭、王不留行、三七、炮山甲、炒鸡内金、皂角刺、肉苁蓉、肉桂、菟丝子、红藤、败酱草、生薏苡仁、茯苓、醋香附)及电针刺关元、中极、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子宫、太冲,除关元、中极外,均取双侧穴位,治疗本症3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本研究针药联合,以消异方为主,配合电针治疗本病引起的痛经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消异方 电针 痛经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子宫异位症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子宫异位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子宫症病灶清除,观察组联合骶前神经切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72h及术后1周疼痛变化情况,统计存在性功能相关障碍比例,及两组恢复性生活时间、性唤起时间、每月性生活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72h及术后1周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在阴道干涩、性交痛、性欲低下及性高潮缺失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生活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性唤起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每月性生活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异位病灶清除联合骶前神经切断,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减少发生性功能障碍比例,缩短性唤起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规律性生活。

  • 标签: 腹腔镜 骶前神经切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性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与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治疗卵巢子宫异位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50例卵巢子宫异位囊肿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各75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期各指标、主要症状缓解率,随访期间复发率。结果:腹腔镜较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中出血量较少,术后镇痛剂使用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月经紊乱缓解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相比随访6个月、1年、2年复发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异位囊肿的临床效果显著,相比于开腹组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来曲唑对子宫异位症患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异位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服用来曲唑治疗,连续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和性激素水平。结果:来曲唑治疗子宫异位症的总有效率为87.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患者治疗后的痛经VAS评分与盆腔触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的LH和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AST水平及AL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治疗子宫异位症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痛经和盆腔痛的症状,并可有效调节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

  • 标签: 来曲唑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性激素 盆腔痛 痛经 内分泌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与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子宫增生相关性,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造成子宫增生的危险因素,以其为临床防治提出可靠的依据。方法:纳入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接受诊治的子宫增生患者96例。根据子宫增生程度分为子宫处于增生期及分泌期(对照组)52例与子宫增生过长者4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胰岛素水平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对各研究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给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在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垂体催乳素、孕酮、黄体生成素、雌二醇6个因素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雌二醇、垂体催乳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雌二醇、垂体催乳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为子宫增生过长患者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可对子宫增生过程患者的病变程度进行有效地评估,提示当患者出现E2、PRL、HOMA-IR异常时,应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以及预防措施,防止子宫增生病变进一步发展。

  • 标签: 胰岛素 血清性激素水平 子宫内膜增生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异位症术后疗效。方法:中见病灶侵蚀范围大,腹壁缺损大,给予补片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无复发、无排异、腹壁无不适。结论: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异位症给予补片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剖宫产后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 筋膜缺损 补片替代 病例报道
  • 简介:目的:探讨FOXA1、p16在子宫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OXA1、p16在68例子宫癌组织、1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7例正常子宫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2者与子宫癌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2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子宫癌组织中FOXA1、p16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子宫组织及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A1、p16的表达与子宫癌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2者在子宫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OXA1和p16与子宫癌的发生发展相关,2者在子宫癌的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FOXA1 P16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异位症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并且探讨VEGF与PI3K在调控血管生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S-P方法对32例EM手术标本和30例子宫肌瘤中VEGF、Akt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M中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Akt、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6/30)、37.5%(12/32)、84.4%(27/32)、60.0%(18/30)、75.0%(24/32)、87.5%(28/32);EM中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MVD分别是(10.37±5.24)、(19.14±7.10)、(48.24±10.54)。Akt、VEGF和血管密度在EM中异位内膜较正常内膜组高表达,在调控血管生成过程中,Akt与VEGF呈正相关。结论:PI3K/Akt、VEGF均参与EM的发生发展,在EM血管生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共同参与EM过程。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曲普瑞林和孕三烯酮预防子宫异位症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保守手术的子宫异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月经来潮后第1d予以曲普瑞林3.75mg肌注,每4周1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患者术后月经来潮后第1d予以口服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连用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疗效、2年内的复发率和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80.0%)(χ^2=4.11,P<0.05)。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4例(10.0%),对照组患者复发11例(27.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2,P<0.05)。观察组21例不孕患者治疗后2年内14例成功妊娠,对照组19例不孕患者仅7例妊娠,观察组治疗后2年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普瑞林治疗子宫异位症术后的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其复发率,提高妊娠率,是一种预防子宫异位症术后复发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曲普瑞林 孕三烯酮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异位症(EMs)患者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方法:采用EMs患者32例,取在位子宫和异位内膜,无EMs患者34例,取子宫,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I3K/AKT与VEGFmRNA表达,ELISA法检测PI3K/AKT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异位子宫和在位子宫PI3K、AKT和VE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内膜PI3K、AKT和VE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P〈0.01)。EMs中,Ⅰ、Ⅱ期PI3K、AKT和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Ⅲ、Ⅳ期异位内膜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和VEGF共同参与EMs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预防宫颈子宫异位症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为今后该类患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医院收治的68例行物理手段治疗宫颈糜烂的患者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术后行抗生素治疗;治疗组34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2个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出血量、术后宫颈愈合时间、宫颈子宫异位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患者平均中出血量为(4.64±1.72)mL,低于对照组的(6.98±3.0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患者宫颈平均愈合时间为(1.12±0.34)个月,低于对照组的(1.24±0.41)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患者无一例发生宫颈子宫异位症,对照组共4例患者发生子宫异位症;治疗组宫颈子宫异位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服药期间均无阴道出血,分泌物正常,对照组患者3例发生阴道点滴出血,1例患者阴道出现脓性分泌。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可以减少中出血量,缩短物理治疗后宫颈愈合时间,减少宫颈子宫异位症的发生率,起到预防子宫异位症的作用。且去氧孕烯炔雌醇的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去氧孕烯炔雌醇 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 宫颈糜烂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子宫异位症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120例子宫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治疗,术后期待妊娠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基础上给予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累计妊娠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IUI过程中HCG日E2为(642.8±312.2)pmol/L,HCG日P为(0.39±0.19)ng/mL,子宫厚度为(10.11±2.00)mm;观察组患者周期临床妊娠率(16.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1%),观察组子宫异位症Ⅲ-Ⅳ期患者周期临床妊娠率(15.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累计妊娠率(2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1.7%)(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显著提高子宫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尤其是子宫异位Ⅲ-Ⅳ期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症
  • 简介: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一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据统计,至少有20%的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1]。近年,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中要求保留子宫的人越来越多。以往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为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但随着微创手术理念在妇产科领域引入,子宫肌瘤的阴式手术显示了突出优点。尤其当肌瘤数目过多或肌瘤过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存在手术时间长、出血相对增加、小肌瘤容易残留和残腔缝合止血困难等缺陷时,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的手术效果更好、损伤更小、无腹壁瘢痕,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本院今年行阴式子宫肌瘤切除40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分析 腹腔镜手术 子宫肌瘤切除术 育龄妇女 女性生殖器
  • 简介:目的:探究改良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治疗非子宫脱垂良性子宫病变的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妇产科收治的非子宫脱垂良性子宫病变需行子宫全切病患15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77例,对应随机数字是奇数者归入对照组,对应偶数者归入观察组。对照组施行开腹全子宫切除,观察组施行改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观察比较两组中输血与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中输血与出血、术后发热、开始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输尿管膀胱损伤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改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对病患的手术创伤较小,能够积极促进病患健康恢复,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前景广阔。

  • 标签: 非子宫脱垂良性子宫病变 改良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 开腹全子宫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highuterosacralligamentsuspension,HUS)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3例重度POP患者采取经阴道HUS治疗,观察其盆腔器官脱垂定量系统(POP-Q)分期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5.7±39.5)min,中出血量(122.9±13.0)mL,住院时间(5.9±1.2)d,治疗费用(9733.7±1107.9)元,未见中输尿管损伤,未见术后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恢复良好;53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7±0.8)个月,有效52例,无效1例,未见复发,有效率98.1%;患者末次随访POP-Q分期较术前显著降低;末次随访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无自诉性交困难。结论:经阴道HUS对重度POP的治疗具有安全、可靠、恢复快等多种优势,可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是重度POP治疗的较佳方式,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经阴道 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术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在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治疗子宫乏力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并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10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采取的止血方式分为实验组54人,对照组52人。实验组采用子宫双侧弓形动脉缝扎进行止血,对照组采用B-lynch缝合等其他手术方式。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即刻止血率、产后子宫动脉阻抗指数(RI)、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及即刻止血率,手术后的RI、S/D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上,实验组为(61.7±10.2)min,对照组为(78.9±12.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子宫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治疗子宫乏力性出血在出血量、即刻止血率及术后康复状况等方面与传统止血方式效果相似,但其手术操作简单,易于观察子宫体腔出血,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 剖宫产术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阻抗指数 手术时间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在子宫疾病方面的治疗效果和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比和分析腹腔镜下实施宫体楔形切除治疗子宫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抽取86例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拟治疗的子宫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43例对照组的患者通过常规的全子宫切除方案治疗,而43例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实施宫体楔形切除治疗,探讨和研究两种不同的取石方式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统计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中情况(手术耗时、中输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住院天数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疾病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实施宫体楔形切除方案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而且降低了手术中的各种风险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腹腔镜 楔形切除 子宫全切除 临床疗效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