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子宫去除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按式不同分为阻抗控制系统子宫去除组(阻抗组)及温控系统子宫去除组(温控组),各45例。对比两组手术用时、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疗效(1、3、6、12个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温控组手术用时明显高于阻抗组,且温控组术后12个月闭经率明显低于阻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抗控制系统子宫去除手术时间短、术后闭经率高,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效果更佳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阻抗控制系统 温控系统 子宫内膜去除术 异常子宫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行子宫癌根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2例行子宫癌根治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行子宫癌根治的患者效果显著,不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同时安全可靠,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根治术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代子宫去除诺舒(NovaSure)治疗月经过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使用第二代子宫去除-诺舒治疗的58例月经过多导致贫血的妇女,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手术情况,术后随访6月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中出血量均<10ml,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2)术后6月随访结果闭经率51.7%(30/58),有效率96.6%(56/58);(3)术前与术后6月血红蛋白(80.6±10.3vs105.7±9.6g/L)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第二代子宫去除-诺舒(Novasure)治疗月经过多安全性好、疗效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诺舒 子宫内膜去除术 月经过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腔镜子宫微创术对子宫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失败超过2次且子宫薄弱的患者,共30例,均给予宫腔镜子宫微创术治疗,观察和对比治疗前后子宫的容受性。结果术后患者子宫厚度增加、PI提高、RI降低,子宫形态学分型以佳型为主,术后胞饮突数量激增且发育程度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子宫微创术有助于子宫的分型及血流分布情况的有效改善和佳型子宫的增加,有助子宫胞饮突发育情况的改善,从而对于子宫容受性的提高十分有帮助。

  • 标签: 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 子宫内膜容受性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子宫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40例子宫息肉患者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式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诊刮治疗,研究组20例患者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值得在子宫息肉患者治疗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下内膜息肉切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子宫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60例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A组(30例)及B组(30例),A组行宫腔镜下刮宫,B组行宫腔镜下电切。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期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中出血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量及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并发症。结果治疗后,B组的月经量明显低于A组,P<0.05。B组的症状缓解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子宫息肉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镜 电切术 子宫内膜息肉 刮宫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行子宫癌根治患者中的效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子宫癌根治的患者107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52例)和实验组(55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SDS评分及SAS评分方面而言,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7.27%vs.26.92%,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行子宫癌根治患者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癌根治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癌的超声诊断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子宫癌患者30例超声诊断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子宫癌的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80%,假阴性率为40%,假阳性率为16.6%。结论早期子宫体癌多呈正常的声像图,很难根据子宫的超声图像进行诊断。中、晚期子宫体癌也缺乏特异性声像图改变,其回声图像常与子宫肌瘤变性,绒毛膜上皮癌,子宫平滑肌肉瘤等类似,鉴别较困难。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超声 彩色多普勒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切除治疗子宫息肉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息肉患者60例参与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宫腔镜切除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平均用时(17.30±4.16)min,平均出血量(30.51±9.80)ml,平均膨宫液使用量(1627.28±200.63)ml;术后经量评分以及月经期分别为(22.86±12.37)分、(3.6±1.1)天,手术前分别为(269.30±73.28)分、(7.9±3.0)天。结论宫腔镜切除用于治疗子宫息肉的效果明显,能够使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缓解月经紊乱,减少术后复发,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切除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子宫病理活检的诊断结果。方法择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均进行子宫病理活病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70例患者中,58例子宫异常,占比82.86%,其余12例患者子宫正常,占比17.14%。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占据比例最高——51.72%。临床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相符情况,以子宫肌瘤诊断的符合概率最高。结论子宫异常出血诊断中,子宫病理活检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针对器质性病变引发的出血的诊断;对于其他卵巢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诊断来说,需联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诊断,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支持。

  • 标签: 子宫异常出血 子宫内膜 病理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加双附件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子宫癌患者35例采用全子宫切除加双附件切除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为(62.5±5.3)min,中出血量130±25.5ml。术后并发泌尿道感染2例,尿潴留1例,淋巴囊肿1例。结论子宫癌积极治疗多为早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外全子宫切 双附件切除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底神经的肌肉电刺激对于薄型子宫的患者血流灌注与子宫厚度改善情况。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薄型子宫的患者3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每一组15例,观察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RI的改变量、子宫的增加幅度与参照组相比,数值明显比参照组大,P<0.05。结论盆底神经的肌肉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薄型子宫的患者血流灌注与子宫厚度,值得应用。

  • 标签: 盆底神经肌肉 电刺激 薄型子宫内膜 血流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子宫样癌及合并子宫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卵巢子宫样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按照患者的病理特征,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原发卵巢子宫样癌组(简称原发组)25例与子宫异位症恶变组(简称恶变组)27例,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18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临床特征。结果①恶变组患者的特征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腹部胀痛;原发组特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盆腔包块;恶变组、原发组的阴道不规则流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②在所选取的52例病患中,有21例(43.75%)患者为双侧性质,患者的肿瘤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③子宫异位症恶变患者的肿瘤切面性质为囊实性。利用显微镜检查,发现有2例(8.00%)患者存在宫内间质肉瘤。结论合并子宫异位症恶变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腹部胀痛发生率高,临床医师通过了解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利于准确诊断患者病情,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在子宫息肉异常子宫出血治疗过程中应用宫腔镜电切进行治疗,探究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期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96例子宫息肉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将宫腔镜电切应用于观察组中,将扩宫电切手术应用于对照组中,比较术后的恢复情况以及子宫息肉复发情况。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以及发炎症状均得到了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优,且平均消炎所需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息肉异常子宫出血治疗过程中应用宫腔镜电切进行治疗,不仅治疗效果较好,且炎症消除时间较短,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子宫内膜息肉 异常子宫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子宫息肉是临床妇科诊断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能够引起患者月经周期延长、不孕以及阴道出血等不良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不孕,甚至病情进展至子宫息肉恶变。目前,临床用于子宫息肉治疗的方式逐渐多样化,也起到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以近年来临床上对子宫息肉的诊治情况做一综述,旨在为子宫息肉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 子宫 息肉
  • 简介:摘要子宫癌(EC)属于女性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治理理念也需要进一步的更新1。在临床诊断及分期上,宫腔镜检查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对该病主要采取的是手术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临床病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超判断子宫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超声图像下内膜均匀程度、血流指数及子宫厚度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10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平均子宫厚度为(4.89±2.58)mm,其中不同疾病患者的子宫平均厚度也有明显差异。子宫癌患者平均子宫厚度大于正常子宫子宫炎及子宫增生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子宫癌患者与正常子宫子宫炎及子宫增生者内膜均匀程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RI(血流特征)≤0.4的患者比例明显大于正常子宫子宫炎及子宫增生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彩超判断子宫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癌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彩超 子宫内膜厚度 绝经后妇女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B超评估子宫厚度与无症状绝经后女性子宫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因阴道B超检查发现子宫厚度≥4mm而接受了宫腔镜及病理检查的无症状绝经后女性临床资料。结果共86例患者纳入了该项研究,阴道B超发现子宫≥4mm的无症状绝经后女性,其最常见病变为子宫息肉(58.14%),其次为单纯性子宫增生(38.37%),而子宫不典型增生及子宫癌发病率较低,分别为2.24%及2.33%。而当子宫≥11mm时,子宫癌发病率明显增增加(33.33%)。糖尿病、BMI>30、未产妇为子宫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于阴道B超提示子宫厚度在4~11mm之间的患者,子宫癌发病率较低,进行病理检查上可偏保守,除非患者具有子宫癌发生高危因素,而对于子宫≥11mm患者,子宫癌发病率明显升高,应积极进行病理检查。

  • 标签: 阴道B超 子宫内膜厚度 无症状绝经后妇女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宫腔镜下子宫电切手术治疗患者护理中所用的最佳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本次所选的88例宫腔镜下子宫电切手术治疗患者均于2016年10月份到2017年10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所选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分组,对比护理的有效性。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以及抑郁症状都发生变化,研究组患者变化幅度比较大,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97.27%相较于参照组的77.27%明显要高,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5.6±11.5)min,参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2.6±14.8)min,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在宫腔镜下子宫电切手术治疗患者护理中采取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 电切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息肉患者行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12例子宫息肉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11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56例患者均给予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治疗,对照组56例患者均给予宫腔镜下刮宫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经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应较高,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息肉电切治疗方案,具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 息肉电切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