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性高潮是一种逐渐升高的兴奋、紧张状态,当这种状态积累到顶点时会出现爆发。这种爆发会带来极度愉悦的感受,并同时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性高潮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因此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去了解这一现象。这篇综述总结了关于性高潮的一些理论上的和实验上的研究,其中包括了性高潮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不能达到性高潮的原因以及大脑和身体各部分在性高潮中扮演何种角色等内容。

  • 标签: 性高潮 机制 躯体变化 性功能障碍
  • 简介:报告1例儿童疱性类天疱疮,患儿男,6岁。3个月前躯干和双下肢皮肤出现紧张性水疱、疱,尼氏征阴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直接免疫荧光示:IgG、C3沉积于基膜,间接免疫荧光示抗表皮基膜抗体阳性.诊断为儿童疱性类天疱疮,口服泼尼松治疗后效果良好.

  • 标签: 类天疱疮 大疱性 儿童
  • 简介:报告1例疱性色素性荨麻疹.患儿男,19个月.16个月时患儿全身反复出现水疱,尼氏征阴性,2个月来出现风团伴瘙痒,Darier征阳性.皮损组织病理和甲苯胺蓝染色证实为疱性色素性荨麻疹.给予酮替芬治疗,稍有好转后出院.

  • 标签: 色素性荨麻疹 大疱性
  • 简介:近年来,关于难治和复发的生物膜相关感染报道越来越多。临床上很多常见病如龋齿、膀胱炎、心内膜炎、中耳炎、角膜炎等均与生物膜形成有关,生物膜一旦在体内形成,往往引起感染的久治不愈和多重耐药的发生,而生物膜相关感染导致的耐药也成为临床上的一难题。因此,生物膜的抑制和破坏就成了治疗生物膜相关感染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就生物膜的破坏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生物膜 破坏 检测
  • 简介:报告1例儿童线状IgA疱性皮病。患儿,女,8岁。全身红斑、水疱伴痒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表皮下疱,疱内嗜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真皮乳头保持完整,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免疫荧光:基膜区IgA线状沉积。诊断:儿童线状IgA疱性皮病。

  • 标签: 儿童 线状 IGA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水射流辅助吸脂术行全身容量吸脂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32例患者、共139个部位行水射流辅助吸脂,记录手术时间、注入肿胀液量、冲洗液量、吸出总液体量、吸出脂肪量、术后疼痛时间,观察吸出物颜色、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皮肤瘀斑和水肿的程度、皮肤平整度以及利多卡因毒性反应等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5h,平均吸脂4.8个部位,平均注入肿胀液量1850ml,平均注入冲洗液量15760ml,平均吸出总液体量11480ml,平均吸脂量4720ml,平均疼痛恢复时间5天。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水射流辅助吸脂对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小,组织肿胀轻,手术效果较好。

  • 标签: 水射流辅助吸脂 水动力 大容量吸脂 临床应用 安全性评价
  • 简介: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pemphigoid,BP)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表皮下疱病。作者近来诊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疱性类天疱疮,均为中青年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大疱性类天疱疮 肾移植手术 中青年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主因躯干、四肢丘疹、结节伴痒3年于2010年6月28日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紫红色丘疹、结节;皮疹逐渐扩展至躯干、双上肢,颜色转变为深褐色,转诊当地多家医院,均按"结节性痒疹"治疗(具体治疗不祥),

  • 标签: 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 痒疹样
  • 简介: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一种重症银屑病类型,临床上表现为泛发的水肿性红斑,伴或不伴系统症状。红皮病型银屑病起病可以急骤、凶险,也可演变为一种慢性、持续性状态,治疗非常困难。目前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治疗方案仅有病例和病例系列研究。近年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白介素17抗体、白介素23抗体等生物制剂在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中也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另外,还可以选择治疗药物联合应用。

  • 标签: 银屑病 红皮病型 治疗 单克隆抗体 生物制剂
  • 简介:2001年4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正式出版。在这一诊断标准中,关于同性恋的部分有了重大的改变。诊断标准认为性指向从性爱本身来说,不一定异常。也就是说同性恋本身并不意味着判断能力、稳定性、可信赖性或一般社会或职业能力的损害。

  • 标签: 社会心理因素 同性恋 生物 精神障碍分类 判断能力 职业能力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皮肤病,给患者的生活及心理造成严重负担。传统药物治疗常常效果不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大,而靶向性高的生物制剂通过抑制T细胞的异常活化、拮抗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阻断免疫反应的发生,彻底改变了中、重度银屑病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常用的有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作用于T细胞的药物、抗白介素IL-23/IL-12抗体以及IL-17A及其受体拮抗剂。而近年来其他免疫生物制剂,如T肽、ABX-IL-8等可抑制免疫反应所致的炎症因子释放,具有抗炎及调节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 标签: 银屑病 生物制剂 小分子制剂
  • 简介:疱性皮肤病是以水疱、疱和无菌性脓疱为原发损害的一组疾病,由于其皮损比较广泛,水疱容易破裂形成大小不一的糜烂面,患者可因感染、败血症及恶液质而死亡。而高血糖又使糜烂面难以愈合,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大困难。我科于2001年1月~2008年3月收治13例天疱疮和23例类天疱疮患者,其中例伴有糖尿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大疱性皮肤病 护理
  • 简介: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72岁,因四肢、躯干红斑、结节、肿块2年,加重伴溃烂3月,于2009年3月9日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报告见皮肤真皮内大量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未侵及表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瘤细胞L26(+),Bcl-6(+),Mum-1(+),CD10弱(+),Ki-67(+)约90%。诊断为原发性皮肤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

  • 标签: 淋巴瘤 皮肤 B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和预测申克孢子丝菌海藻糖磷酸合成酶(TP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站分析预测申克孢子丝菌TP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结果:申克孢子丝菌TPS基因全长为2864bp,编码905个氨基酸。TargetP和MotifScan预测该蛋白定位于胞浆中,具有糖基转移酶、海藻糖磷酸酶两大功能域及丰富的修饰位点,其中磷酸化位点尤为丰富,包含cAMP依赖性磷酸激酶、蛋白激酶C(PKC)和酪氨酸激酶(CK2)磷酸化位点。TPS蛋白是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未发现信号肽。结论:预测申克孢子丝菌TPS基因编码蛋白位于胞浆中,具有糖基转移酶、海藻糖磷酸酶两大功能域及丰富的修饰位点的结构功能特点,可行相应小分子抑制剂筛选以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

  • 标签: 申克孢子丝菌 海藻糖磷酸合成酶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报告1例肥大细胞增生症。患者女,6个月,因“头、颈、躯干水疱2月余,加重5天”来我院就诊。皮肤科检查:枕部、颈部、背部可见大小不等红斑,大部分融合成片,部分表面糜烂,上覆少量褐色痂皮,未见明显渗液;胸、腹可见大小不等红斑、水疱、疱,疱壁薄,疱液清澈,部分破裂形成糜烂,上见少量澄清液体,部分覆红褐色痂皮,尼氏征阴性,Darier征阳性。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生肥厚,棘细胞间海绵水肿形成,表皮见陈旧性水疱,疱内少许浆液性物质沉积,真皮浅、中层大量单一核细胞浸润,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较小,细胞质呈蓝紫色。期间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单一核细胞Giemsa(+)。诊断:肥大细胞增生症。

  • 标签: 大疱型 肥大细胞增生症 婴儿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四肢起疱疹伴瘙痒2月,加重1周,于2007年2月10日收入院治疗。患者2月来四肢皮肤反复出现疱疹,伴有瘙痒,影响睡眠,曾就诊于多家医院,采用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近1周皮疹加重,双下肢疱疹密布,破溃红肿渗出,瘙痒剧烈,遂于我院我科门诊就诊,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收入院。入院症见:四肢皮肤瘙痒剧烈,皮肤干燥,左足肿痛,因瘙痒影响睡眠,口干口苦,纳差,大小便正常。

  • 标签: 大疱性类天疱疮 泼尼松 清开灵注射液 中药汤剂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现阶段实现彻底治愈具有很大挑战性。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一系列新的治疗靶点不断涌现。研究提示小分子生物制剂(Janus激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有望为银屑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更多选择。目前大部分小分子抑制剂还处于临床Ⅱ期或Ⅲ期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银屑病 Janus激酶抑制剂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蛋白激酶C抑制剂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 简介:BP180(疱性类天疱疮抗原2)又称胶原蛋白ⅩⅤⅡ,是半桥粒蛋白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持真表皮交界处紧密连接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BP180可能存在其他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对BP180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BP180 类天疱疮 皮肤炎症 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