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在595nm脉冲染料激光(Pulseddyelaser,PDL)治疗儿童鲜红斑痣(Port-winestains,PWS)的过程中应用在体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eflectanceconfocalmicroscopy,RCM),探讨RCM在PDL治疗鲜红斑痣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经我科治疗的鲜红斑痣患儿15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所有患儿依据RCM测得的病灶血管直径及深度进行累积积分;试验组中不同积分者给予不同能量密度的595nmPDL治疗,对照组统一使用经验性的能量密度治疗,对试验组与对照组、不同积分组间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595nmPDL治疗鲜红斑痣的总有效率为76.4%,治愈率为31.8%,其中试验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积分越低,治疗效果越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对于血管直径较大、位置较深的病灶应使用较大的能量密度,反之亦然;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3%,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3%(17例)及30.5%(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CM提高PDL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可较准确地评估预后。

  • 标签: 鲜红斑痣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 在体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掌跖脓疱病发病中的作用,分析掌跖脓疱病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记录掌跖脓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掌跖脓疱病患者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前后外周血IL-17水平变化.结果10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中,以感染为诱发因素的患者占30%.掌跖脓疱病组外周血IL-17的水平[(13.12±3.1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7.68±2.8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后随病情好转IL-17水平[(9.18±2.25)pg/mL]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参与了掌跖脓疱病的发病,提示其可作为监测掌跖脓疱病病情变化及评价临床疗效的指标,感染可能是掌跖脓疱病主要的诱发因素.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白细胞介素-17 雷公藤多苷
  • 简介:目的:研究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表达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疾病中的表现。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的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TLRs受体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分别为(38.84±23.19)、(94.26±4.63)、(96.93±4.39),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分别为(19.73±8.68)、(101.68±5.17)、(97.06±4.22),其中观察组的TLR4、TLR8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9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次数≥6次/年与复发次数〈6次/年患者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发病期间,单核细胞TLR4、TLR8的增强能够提高免疫细胞抗病毒作用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TOLL样受体 CD14+单核细胞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