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卒中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位病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同时,它还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的重要病因。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四大特点,对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荷。尽管近年来对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急性期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但卒中发病率仍然呈上升趋势。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预防 现状 二级 病理生理学 人口死亡
  • 简介:已知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卒中危险因素的一种炎症标记物。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的Schmidt等对CRP、颈动脉动脉硬化、白质损害和腔隙灶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奥地利 卒中 PROTEIN 预防 C-反应蛋白 炎症标记物
  • 简介:目的比较应用不同浓度庆大霉素冲洗液及甲硝唑冲洗液预防后颅窝开颅手术颅内感染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方法,对2012年1月到2013年3月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9例后颅窝开颅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30例,甲硝唑组29例,生理盐水+庆大霉素8万U组30例,生理盐水+庆大霉素16万U组30例。每组患者年龄范围、手术暴露时间及冲洗液总量,术前术后静脉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方法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各组术后发热、细菌培养及术后颅内感染情况。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发生感染7例(23.33%),甲硝唑组发生感染6例(20.69%),生理盐水+庆大霉素8万U组发生感染1例(3.33%),生理盐水+庆大霉素16万U组发生感染1例(3.33%)。结论生理盐水+庆大霉素8万U组及生理盐水+庆大霉素16万u组冲洗液预防术后颅内感染明显好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甲硝唑组(P〈0.05),生理盐水+庆大霉素8万U组与生理盐水+庆大霉素16万U组无明显差别(P〉0.05)。

  • 标签: 后颅窝手术 庆大霉素 颅内感染
  • 简介:目的评估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建立后,卒中二级预防措施的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获得完整资料15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对比前瞻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获得完整资料138例。电话随访所收集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栓药、他汀类药物。结果传统治疗组与卒中单元组相比,抗栓药使用比例由69.1%上升至87.7%,他汀类使用比例由17.1%上升至56.5%,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启动后,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治疗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临床实践和二级预防的指南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差距。

  • 标签: 卒中 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 药物治疗
  • 简介: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重点介绍中老年朋友控制血压、血糖;抗凝、抗血小板、降血胆固醇及血管紧张素与转换酶控制剂等药物.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抗亚健康等,利用综合措施干预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预防 血压 胆固醇 抗血小板药物 血糖
  • 简介:自“血管性认知损害(VCI)”的概念提出以来,已逐渐成为临床与科研人员广泛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加快,脑血管病业已成为高发疾病,使得血管性认知损害呈逐年升高趋势,尸体解剖结果显示约有1/3的痴呆患者存在血管性损害;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约5%罹患血管性认知损害。与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不同,血管性认知损害是一种可预防且认知损害进程可以延缓甚至逆转的综合征。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综述文献
  • 简介:高脂血症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但降低血脂是否对卒中二级预防有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他汀类药物问世之前,大量随机试验均未发现降胆固醇对二级预防有效。而在他汀类药物出现后,先后在有冠心病/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 标签: 预防 证据 危险因素 随机试验 高脂血症 降胆固醇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和避免手术室发生差错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阻断护理差错发生的源头,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准确和高效。方法:通过总结术前访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职责分明以及严格控制手术护理质量等途径,发展和完善手术室护理的工作常规。结果:实施环节控制有效预防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而且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同时也存在着护理安全隐患。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和一线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规范各种医疗护理行为。尊重法律与医学发展的要求,形成工作常规,完善工作制度,做到有法必依,确保更好地维护患者与自身的权益。

  • 标签: 护理差错 手术室环境 手术护理质量 执行查对制度 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工作人员
  • 简介: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也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活方式病。预防神经衰弱非常重要,需要从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方面,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肉类、豆类等,同时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免疫力。此外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学会放松自己,放松身心。通过以上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我们防止神经衰弱,保持身心健康。

  • 标签: 神经衰弱;预防
  • 简介:CHARISMA(ClopidogrelandAspirinversusAspirinAloneforthePreventionofAtherothromboticEvents)试验旨在比较阿司匹林单药治疗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疗效。有26个国家参与了该项研究,共纳入15603例≥45岁受试者,均符合下列条件: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多种危险因素,或具有明确的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及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预防 试验 PREVENTION
  • 简介:近日,美国健康医疗研究和质量机构(AHRQ)更新了预防医院相关静脉血栓(VTE)的指南,提出了最新的临床实践意见,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此文件的目的是协助医院质量提高,缩短临床实践和循证证据的差距,为临床一线人员提供详细的预防指导。对于预防静脉血栓,此文件继续强调了危险评估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和临床实践相融合。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提高的框架、照护模式的分析、证据的概述和最佳实践、选择合适的VTE危险评估模式、实施VTE预防条款、评价指标、干预措施的实施和优化,以及持续改进和成果分享。

  • 标签: 医院质量 预防指导 静脉血栓 指南 临床实践 循证证据
  • 简介:卒中是一种可治之症,神经影像学和溶栓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缺血性卒中的超早期治疗成为可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功能转归。然而,卒中发病后5年内的复发率高达40%,因此,二级预防是卒中防治中的一个主要任务。卒中二级预防目的是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防止卒中事件再次发生。其干预对象为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病情控制后,针对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 标签: 预防 二级 控制 血压 危险因素 影像学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不同科室护理人员所经受的道义性苦恼,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延边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状况苦恼,认知苦恼、情绪苦恼,行动蕾恼及其与一般特征的关系作了调查。将所收集的资料利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护理人员经受的状况苦恼分值为(72.94±25.59)分,认知苦恼分值为(36.63±11.12)分,情绪苦恼分值为(36.0l±8.27)分,除了状况苦恼在不同科室人群间有统讨‘学差异之外,道义性苦恼与护理人员在一般特征不同的人员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在道义性状况的行动反应中,设想应付战略占76.8%,默认状况占15.9%。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注意引导护理人员正确对待来自多方的冲突,建议通过伦理决策这一道德思维模式,规范行为,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王作环境,解决各类冲突。

  • 标签: 伦理 人性化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eMEP)监测在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中对脊髓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6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4只/组;对照组用来确定TceMEP的最佳刺激强度,术前连续记录3h(30min/次),并于术中、术后不同时间点记录以排除麻醉、手术对诱发电位的影响;另3组分别结扎3、4、5根腰动脉,血管结扎后5min内记录TceMEP,并行运动功能评分,2d后取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TceMEP波幅对缺血性脊髓损伤敏感;血管结扎后,可见波幅先降低后逐渐恢复,5min内均趋于稳定。TceMEP波幅变化与麻醉清醒后运动功能、结扎2d后运动功能和病理损伤程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77、0.933、0.9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中TceMEP可敏感地反映缺血性脊髓损伤,可在脊髓缺血可逆期内发现缺血性损伤,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不可逆性脊髓损伤的发生。

  • 标签: 脊髓损伤 诱发电位 运动 监测 手术中 经颅电刺激 兔子
  • 简介:卒中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我国为卒中高发国家,卒中年发病率为185~219/10万,估计每年有200万人新发卒中,每年有15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有卒中存活者700万人。脑血管病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位原因,2/3的卒中患者死亡或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给国家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估计每年卒中治疗费用约120亿元人民币。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指南 预防 二级 全球性问题 人类健康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是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导致脑卒中风险是窦性心律患者的5倍。根据Framingham研究资料,非瓣膜病房颤引起脑梗死发生的危险是对照组的5.6倍,瓣膜病合并的房颤是对照组的17.6倍。

  • 标签: 房颤患者 脑卒中 二级预防 非瓣膜病房颤 长生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近期出现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需要有效的内科治疗,有些患者需要手术切除颈动脉斑块。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实内膜切除术可降低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总体卒中风险,中度狭窄患者也可获得一定的益处。然而,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更严格地筛选患者能够改善内膜切除术的有效性。为此,我们首先要利用现有的随机对照试验资料来准确地确定手术对于不同程度狭窄的总体效果,鉴别能够从手术中获益较多的患者亚组,并应用风险模型来确定不进行手术时卒中风险极高的个体。这样一种方法也有助干在不可能行内膜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中确定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候选者。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卒中 预防 内科治疗 内膜切除术 血管成形术
  • 简介:医院环境下患访暴力已经成为当今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其原因复杂,形式多样,需要长时间的应对。本文对患访暴力的定义、类型和现状,以及国内外护士遭受患访暴力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的进展进行综述,为护士能够有效应对患访暴力提供参考。

  • 标签: 护士 工作场所暴力 患访暴力 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