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睡眠质量包括了睡眠时间、睡眠结构、睡眠周期等睡眠期间的参数,还包括醒后对睡眠的主观感觉、白天精神状态等日间表现.因此,在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价时,根据日间和夜间的不同特点,有着相应的评估方法.本文就睡眠质量的评价方法及其发展进行回顾和摘要,旨在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睡眠质量的评价方法.

  • 标签: 睡眠质量 评价指标 客观 主观
  • 简介:睡眠质量评价分为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其中主观评价又分为夜间功能与白天功能。客观评价方面,目前公认的金标准是多导联睡眠监测,另外还有夜帽、便携睡眠检测仪、微动敏感床垫等,但关于这些仪器的文献研究报道不多,其准确性等尚有待验证。主观评价方面,国内外失眠相关性量表共约76种,需要根据量表特征与研究需要具体选择。中医在睡眠质量评价方面更为关注失眠患者整体症状,整体生理机能。中西医在睡眠质量评价方面均有各自关注的重点,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使到睡眠质量评价工具更为便携,可穿戴,简易居家操作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睡眠质量评价 现状 中西医
  • 简介:睡眠与睡眠医学的发展是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学科领域.他与众多学科拥有着交叉和密切关系.这所有的一节都基于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睡眠质量评价.虽然国际上还没有睡眠质量标准,但评价是必需拥有的,它是发现问题的基础.

  • 标签: 世界中联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 睡眠质量评价学组 成立大会
  • 简介:医疗界品管大师Donabedian强调“没有测量就没有质量”,可知测量对于质量的重要性,实际运用中则以指标进行医疗照护结构、过程与结果层面的监测,以作为医疗照护质量提升的参考。中国台湾地区的质量指标发展虽较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较晚,但发展至今已有本土化及覆盖全省的医疗质量指标监测系统,包括台湾临床成效指标(TCPI)、台湾医疗照护质量指标(THIS)与台湾地区医院协会发展指标系统(TCHA)等指标计划。亚东纪念医院藉由导入质量指标计划,逐步建构全面性的质量指标管理系统,制定全院质量指标制/修订、监测与改善的规范,在护理品管的推广过程中,凭借培养护理同仁的品管能力,将管制图运用于日常的病房指标监测,以积极推进质量改善的PDCA循环,同时积极拓展与同侪医院间的观摩与学习,通过建构、逐步推广、扩散与分析检讨,使护理品管的推广更畅通,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高水平的照护质量

  • 标签: 质量指标 临床指标 指标测量 质量改善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评价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项目(continuedqualityimprovement,CQI)前后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的变化。方法收集山西省心血管医院神经内科进行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前(2013年10月-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61例作为基线组,实施质量改进方案后(2014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18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12项医疗质量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ceindex,KPI)以及综合医疗质量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后干预组综合医疗质量指标为92.53%,高于基线组(81.52%)(P〈0.001)。干预组各项KPI指标较基线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吞咽困难筛查(99.54%vs96.55%,P=0.03)、康复干预(88.07%vs68.22%,P〈0.001)、他汀药物使用(98.62%vs77.01%,P〈0.001)、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66.67%vs20.00%,P=0.02)执行率有明显的升高。结论实施标准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有助于改善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医疗质量 持续改进 关键绩效指标
  • 简介:目的: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QualitySleepIndex,PSQI)、疾病活动指数等工具收集炎症性肠病专科门诊就诊及肛肠科、消化科住院的120例患者资料。结果: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55.8%(溃疡性结肠炎:47.6%,克罗恩病:64.9%)、PSQI平均(8.07±2.91)分,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其中主观睡眠质量(1.54±0.66)分、入睡时间(1.62±0.74)分、睡眠时间(1.16±0.71)分、睡眠效率(0.89±0.63)分、睡眠障碍(1.10±0.42)分、催眠药物(0.17±0.37)分、日间功能紊乱(1.59±0.76)分。经Stepwise多元回归法明确疾病活动期、无业(学习)、女性、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是影响炎症性肠病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低,与疾病活动性、工作/学习状态、性别及目前用药方案有关,临床应重视其中的关联性,将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估纳入疾病管理方案中。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病人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接受手术治疗的103例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病人SF-36中8个维度得分均降低,其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5个维度的降低比较明显(P〈0.05)。接受经蝶和开颅手术治疗前后,SF-36各项得分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情感职能(P〈0.05)。结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手术治疗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术前加强心理疏导,术后加强健康及康复指导尤为重要。

  • 标签: 垂体肿瘤 生长激素 生存质量 研究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延续护理对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住院的78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39)。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实验组延续护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量表(DermatologyLifeQualityIndex,DLQI)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延续护理3个月后SF-36量表的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延续护理前的各维度得分(P<0.05),且高于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3个月后的各维度评分[除生命活力维度(VT)外],各维度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DLQI量表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接受延续护理前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后的各维度得分(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提高SLE出院后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显著。

  • 标签: 出院生活 实施延续 延续护理
  • 简介: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和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等生物学特性,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患者预后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微透析技术,自1972年Delgado发明第一根微透析探针以来,被用于多种研究领域,

  • 标签: 微透析 胶质瘤 神经递质 细胞因子类
  • 简介:?目的:对网络共享课程《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2015春夏学期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教学效果和存在问题,以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方法:对全国选修《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春夏学期的学生18049人进行网上调查,包括课程整体满意度调查、课程运行测评情况和见面课运行测评等。结果:选课学生对课程整体满意度、课程运行测评情况和见面课运行测评的满意度较高(〉89%)。结论:网络共享课教学模式适合《急救知识与技术》课程的开展,总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完善课程建设。

  • 标签: 网络共享课程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 教学 教学管理 课程建设
  • 简介: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在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及其辅助手术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患者47例,包括上矢状窦旁脑膜瘤28例、大脑镰脑膜瘤14例、横窦和窦汇区脑膜瘤4例和乙状窦脑膜瘤1例。术前构建VR图像,评估肿瘤对静脉窦的侵袭程度和静脉侧支循环等级,做手术模拟,并对手术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结果VR环境下,各组织结构均原位清晰显示,可全方位观察和手术模拟。静脉窦未受累9例、受压13例、狭窄13例、闭塞12例,形成侧支循环者分别占22.2%、23.1%、61.5%、100%。在VR技术指导下制订手术策略,肿瘤获得SimponⅠ级切除37例,Ⅱ级4例,Ⅳ级6例;随访4—18个月,45例恢复良好,远期生活质量评分(KPS)为(88.30±22.392)分,植物生存1例,肿瘤复发并死亡1例。通过统计分析,复发、术中出血及年龄仅影响患者短期预后,年龄不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结论利用VR技术对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与静脉窦、皮质静脉的关系进行术前评估,准确、全面、直观,术前应考虑患者年龄、手术史对预后的影响,对静脉侧支循环要尤其注意评估和保护,这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脑膜瘤 静脉窦 显微手术 疗效 虚拟现实 侧支循环
  • 简介:本书由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国家重点学科神经外科、中部地区医疗服务中心国家级重点学科神经外科、湖北省脑血管病微创治疗临床研究中心马廉亭教授主编,是他们在DSA造影机上,利用所带软件开发的影像融合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总结,并创造性地将机器给出的静态三维融合影像发展并命名为"动态三维立体觧剖融合影像",

  • 标签: 三维影像 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 融合技术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回顾性对比药物与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狭窄的疗效。方法收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证实一侧MCA存在中-重度狭窄的患者,包括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andstenting,PTAS)联合药物治疗者10例及单纯药物治疗者13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显示的血流动力情况进行研究。结果(1)单纯药物治疗组平均随访223.00d后病变血管血流速度改变较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而PTAS联合药物治疗组平均随访496.10d后支架治疗血管血流速度较治疗后1周显著增快(P=0.013);(2)最终随访时PTAS联合药物治疗组病变血管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42);(3)PTAS术后1个月病变血管血流速度下降,但无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12个月病变血管血流速度与前一时间段比较显著增快(P=0.002,P=0.020)。结论(1)单纯药物治疗可有效阻止血管狭窄的进展;(2)尽管PTAS术后血管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狭窄,但最终其血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TAS的血管重建作用远期有效。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大脑中动脉 血管狭窄 药物治疗 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
  • 简介:目的:研究优化后的脑电闪光诱发(PSA)技术设备对脑功能鉴定的作用,为提高空军招飞选拔的效率提供技术和方法。方法:采用PSA技术检查3000名参加空军招飞的应征青年,观察新旧技术设备对脑功能的鉴定效果。结果:在PSA鉴定的4项EEG指标“节律同化”“倍数反应”“小数反应”“异常脑波”中,新技术设备对“EEG异常”和“EEG边缘异常者的“节律同化”指标的诱发效果均提高显著;“倍数反应”和“小数反应”指标仅在确定为“EEG异常”者中表现为显著提高;“节律同化”指标的持续时间可作为对脑功能分级的量化指标。结论:PSA技术设备是鉴定“边缘异常”脑功能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脑电图 闪光刺激 节律同化 飞行员选拔 脑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rterialspinlabel,ASL)指导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新的、高效的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的技术。方法入选发病至就诊时间大于3h,在MRI-ASL指导下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同时选取在MRI灌注加权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指导下进行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既往病史、入院至溶栓时间、影像学检查至溶栓时间、发病90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0~1分]率及出血转化发生率等。结果ASL组和PWI组相比,基线数据无显著差异;出血转化率也无显著差异。ASL组影像学检查至溶栓时间短于PWI组[(65±15)minvs(73±11)min,P=0.031]。结论ASL较PWI技术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可以减少延误时间,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无差异。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