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2 个结果
  • 简介:深度访谈法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指访问者与受访者之间以一种单独的、个人的互动方式进行面对面地交谈,达到意见交换和构建意义的目的。访问者借由访谈的过程与内容,发掘、分析出受访者的行为动机、信念、态度与看法等。深度访谈法除可增加资料收集的多元性外,还能借此了解受访者对问题的想法与态度,也可透过问、答双方的互动过程对问题加以澄清,以确认受访者内心的真实感受与行为认知。

  • 标签: 深度访谈法 资料收集方法 互动方式 元性 真实感受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介绍关于儿童ChiariⅠ型畸形的手术经验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对130例有临床症状的ChiariⅠ型畸形的儿科病人进行了后颅窝减压术。病人年龄2个月~20岁,平均11岁。住院时间2~7d,平均2.7d。随访3个月~15年,平均4.2年。结果最常见的症状是头颈部疼痛(38%)及脊柱侧弯(18%)。与本组病人相关的诊断包括神经纤维瘤病Ⅰ型(5.5%)、脑积水(11%)、先天性生长激素缺乏症(5.5%)、颈椎分节不全(5%)和颅底陷入症(4%)。58%的病人有脊髓空洞症,17%的病人有脑干及第四脑室下部异位。术后83%的病人症状得到缓解,12%的病人头颈部疼痛及17%的脊柱侧弯未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包括急性脑积水及脑干腹侧受压(该病人症状严重,行经口齿状突切除术后症状缓解)。9例病人因症状无改善或脊髓空洞继续增大而再次手术。在术中发现10例病人(7.7%)的蛛网膜膈阻塞了第四脑室正中孔,其中9例合并脊髓空洞症。在行后颅窝减压术及硬脑膜修补术治疗后,几乎所有病人的脊髓空洞缩小或不再扩大。结论无论是否合并脊髓空洞症,对仅有轻微症状的ChiariⅠ型畸形病人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有着较好的预后。有必要在中线部位进行后颅窝减压,并打开硬膜探查,开放第四脑室正中孔以保证脑脊液的流出。根据长期随访,切除C1后弓后未出现颈椎不稳。用颅骨膜进行硬脑膜修补,避免了异体移植带来的风险,经过长期随访无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儿童 ChiariⅠ畸形 后颅窝减压术 临床表现 硬脑膜修补术
  • 简介:目的研究经鼻蝶入路鞍及上斜坡的内镜解剖,确定解剖标志及内镜手术操作范围.方法选取10例灌注尸头,模拟经鼻蝶窦入路,在内镜下显露鞍及上斜坡,确定解剖标志,测量相关数据.结果视神经隆起、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及斜坡凹陷是蝶窦后壁的重要解剖标志.内镜下显露范围广泛,从鞍至枕骨大孔前缘、寰枢椎,外侧可达海绵窦及斜坡颈内动脉、枕髁和咽鼓管.结论熟悉掌握内镜下鞍及上斜坡重要解剖结构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是进行中央颅底手术的关键.

  • 标签: 内镜 经鼻蝶入路 鞍区 斜坡区
  • 简介:1病例患者女,2岁。3d前从50cm高处坠落,着地部位不详,短暂啼哭,当时未发现外伤痕;第2d白天患儿玩耍正常,无恶心、呕吐,晚患儿入睡时突然大声啼哭,且夜间多次啼哭,第3d清晨发现患儿精神差而入院。病程中无二次外伤史。查体:嗜睡,强迫后仰头位,双瞳等大等圆约4mm,光反射灵敏,余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凝血四项正常。环枢关节CT平扫未见明显骨折及脱位。头颅CT示:斜坡偏左硬膜外血肿,血肿量约3ml,延髓轻度受压表现。入院后经颈部制动,积极止血、脱水、预防感染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13d,复查CT血肿吸收后出院。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斜坡区 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CT平扫 高处坠落 定位体征
  • 简介:目的:分析"心肾相关"与失眠的关系,总结临床运用象思维路径诊治疾病的经验。方法:基于"肺肾相关"理论,结合现代社会心理压力大的现状,收集"调火治水"法论治失眠相关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总结"调火治水"法治失眠的临床经验。结果:运用"调火治水"法治疗失眠临床验案颇多,疗效显著。结论:象思维是中医学术创新的突破点,应用象思维使用"调火治水"法治疗由于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的失眠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 标签: 调火治水 中医药疗法 失眠 经验总结
  • 简介:目的总结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经验。方法根据术前对病人的临床分析和痫灶定位检查,术中采用皮质脑电监测,选择致痫灶切除术、前颞叶切除术、前颞叶及海马切除术、胼胝体切开术和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等几种适宜术式联合使用治疗9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病人。结果术后随访2~3年,根据癫痫外科手术疗效分类标准,Ⅰ级2例(22.22%),Ⅱ级5例(55.56%),Ⅲ级1例(11.11%),Ⅳ级1例(11.11%),手术总有效率达77.78%(7/9)。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联合应用治疗Lennox-Gastaut综合征,可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Lennox—Gastaut综合征 定位 手术治疗
  • 简介:自1846年Holmes首先描述“麻醉”后,即伴随产生了“麻醉深度”的概念。然而,直到1937年方形成由Guedel提出的经典乙醚麻醉分期。此后半个多世纪,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麻醉”的内涵不断更新,与之相对应的“麻醉深度”的概念亦处于探索和讨论之中。目前,更倾向于将麻醉视为一种状态,包括意识消失、感觉和运动阻滞及降低应激反应。不同麻醉药物旨在达到不同“组分”的要求,因此,全身麻醉经常辅用肌肉松弛药、镇静催眠药、麻醉性镇痛药,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等。由于麻醉是多种成分的组合,现有的麻醉监测手段均存在不完善和局限性,尚不足以满足实时、精确、客观监测的要求,至今仍普遍采用临床表现作为判断麻醉深度的主要依据。然而,在探索麻醉深度监测方面亦颇有收获,不断地揭示和接近更为客观的监测指标,

  • 标签: 麻醉 监测 手术中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鞍肿瘤手术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21例鞍肿瘤手术后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诊断为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2例诊断为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经相应治疗后,全部患者低钠血症纠正.结论鞍肿瘤手术后易发生低钠血症,包括脑性盐耗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前者主要是补钠和补充血容量,后者却需限水治疗.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其诊治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低钠血症 脑性盐耗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鞍区肿瘤
  • 简介:对于前循环动脉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仍是疗效最为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动脉瘤破裂后有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而且越早期破裂风险越大,因此对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大部分作者建议早期手术,可以减少由于动脉瘤再次破裂而造成的死亡和致残率。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翼点人路夹闭16例前循环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前循环 破裂 早期
  • 简介:失眠为临床常见病,黄俊山教授运用阴阳寤寐学说、脏腑神志学说,结合多年失眠专科临床经验,从心、肝生理病理特点认识失眠的病因病机,将其基本病因归纳为肝郁失疏、心神不宁或肝血亏虚,心神失养。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脏腑、气血、情志失和而致心神不宁、魂不守舍。黄俊山教授在对本病的临证辨治方面,善于运用药对组合治疗本病,笔者现对其具体药对做一浅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依据,拓展本病的治疗思路。

  • 标签: 失眠 药对 安神
  • 简介:目的探讨鞍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诊半年~7年,术后26例头痛患者中24例得到不同程度缓解,24例视力视野障碍患者中22例得到改善。结论鞍Rathke囊肿临床症状多样,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MRI检查的诊断价值优于CT。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RATHKE囊肿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鞍病变术后低钠血症的类型、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35例鞍病变术后低钠血症患者,通过其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确立诊断,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33例低钠血症患者经过3~10d治疗血钠恢复正常,并维持正常血钠水平,痊愈出院;2例由于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正确鉴别脑性耗盐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是治疗鞍病变术后低钠血症的关键。试验性补液治疗对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鞍区病变 低钠血症 脑性盐耗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 简介:自闭症患者的理解力比表达能力的损伤严重,交流能力非常有限,有言语自闭症患者的语音损伤最轻。应该从心理学起因,生物学病因方面对自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进行综合探讨。

  • 标签: 自闭症 语言障碍 理解力 表达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鞍胆脂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全切除的入路和方法.方法总结19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鞍胆脂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视力下降16例,头痛18例,癫癎4例,多饮、多尿14例,三叉神经痛4例.CT均为低密度病灶;10例行MRI检查,示鞍上池占位病变,T1W低信号,T2W高信号.5例经额下入路,14例经翼点入路切除.结果全切除16例,3例次全切除,内分泌、癫癎及三叉神经痛症状均消失,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鞍胆脂瘤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翼点入路是最佳入路.

  • 标签: 鞍区胆脂瘤 显微手术 影像学诊断 手术入路 先天良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唤醒下手术治疗中央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548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符合本研究标准.综合评估后在相应部位埋置颅内电极,经颅内电极脑电图(Intraeranial-EEGi-EEG)确定癫痫起始(epilepticonsetzone,EOZ)、皮层电刺激(corticalelectro-stimulation,CES)描记脑功能后,在麻醉唤醒状态下切除EOZ及周围异常组织,以更好的保留脑功能.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EOZ位于中央前-后回者3例(左侧1例、右侧2例)、中央前回者6例(左侧2例、右侧4例)、中央后回者3例(左侧1例、右侧2例).病理学证实:皮质发育不良7例(ⅡA型3例、ⅡB型2例、灰质异位2例)、脑囊虫2例、脑软化灶(胶质增生)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随访2~5年,均系统服用抗癫痫药物(2例遵医嘱停服),癫痫发作完全消失(Engel-Ⅰ级)7例、有发作先兆且偶有发作(Engel-Ⅱ级)3例、发作次数减少(Engel-Ⅲ级)2例.手术后早期出现运动-浅感觉功能障碍者2例、单纯运动功能下降者5例、出现深-浅感觉功能减退者1例.经半年的功能康复训练,6例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感觉功能部分恢复,2例患者仍轻偏瘫,但肢体远端精细功能部分恢复.结论EOZ位于中央也可行切除性手术,术中唤醒能更好的保护脑功能.

  • 标签: 中央区癫痫 唤醒手术 手术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鞍病变相关解剖结构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运用高场强的MR扫描机,连续观测41例鞍病变的解剖结构改变,包括14例垂体微腺瘤、13例大型和巨型腺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Rathke囊肿、1例颅咽管瘤和11例空蝶鞍.结果垂体柄的形态变异大,既可以偏斜,也可以折曲.垂体腺瘤、Rathke囊肿和颅咽管瘤大致呈膨胀性生长,推压周围结构;而生殖细胞瘤呈浸润性生长,周围结构很早即可出现信号改变.空蝶鞍可以发生在鞍膈下,也可以出现在鞍膈上,可分别称为Ⅰ型和Ⅱ型.结论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不能依赖于垂体柄的偏斜及垂体腺的局部高起与否.多数垂体大腺瘤周围可以识别垂体腺组织,一般呈薄片状位于肿瘤的上面、后面和两侧.Ⅱ型空蝶鞍的鞍膈薄弱,其病因与Ⅰ型不同.

  • 标签: 蝶鞍区 垂体肿瘤 空蝶鞍 磁共振成像 解剖学
  • 简介:本文对护士专业自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提高护士专业自主性的干预措施,以期为护士专业自主性的提升及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专业自主性 护士 影响因素 综述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微腺瘤诊断和手术治疗结果。方法1983年9月至2009年12月经蝶手术治疗ACTH微腺瘤230例。术前内分泌学检查患者均见血尿皮质醇水平增高,昼夜节律消失;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小剂量(2mg)不抑制97%(223/230例);大剂量(8mg)抑制89.5%(220/230例)。术前影像学(CT/MRI)检查结果:阳性占67%(154/230例),阴性占33%(76/230例)。结果随访2-26年,平均6.7年。其中根治196/230例(85%),未根治34例(15%)结论垂体微腺瘤0级(≤4mm)在CT/MRI上多未能发现。大部分病例可在术中探查到肿瘤,其中最小者仅2mm大小。术中冰冻切片示垂体增生者可行垂体次全切除术。

  • 标签: 库欣病 微腺瘤 经蝶手术 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