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自从Wernicke发现第1例传导性失语以来,传导性失语作为一种语言障碍类型一直受到神经病学家、神经病理学家、神经解剖学家的关注,依据这种特殊的失语症类型的临床特征,或许可以研究人类的语言处理过程,近年来,传导性失语更是受到神经心理学家的重视。

  • 标签: 失语 传导性 言语障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患者女性,48岁。因头晕1年,言语不清、行走困难10个月,于2007年5月14日入我院治疗。患者于2006年3月出现头晕、头胀、咽部异物感。无恶心、呕吐及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因不影响日常生活未接受正规治疗:同年7月症状呈渐进性加重,行走时需人搀扶且出现手及四肢不自主抖动;8月症状进一步加重并出现言语不清、几乎不能行走,头部及肢体不自主舞动,四肢动作粗大且无规律。

  • 标签: 言语不清 行走困难 肢体麻木 正规治疗 四肢动作 咽部异物感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4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10h,于2010年7月14日入院治疗。患者于发病当日凌晨3:30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无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无意识障碍,症状持续约10min后完全缓解,至清晨4时再次发作2次,每次3~10min。至外院就诊时再次发作,

  • 标签: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内囊 病例报告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7岁,因肢体瘫痪、构咅障碍1h,于2007年1月13日收入我院。入院当日午睡时出现左侧肢体瘫痪,语言表达困难,

  • 标签: 侧肢体瘫痪 言语障碍 语言表达
  • 简介:2009年6月22-25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将举办第4期言语障碍、吞咽困难培训班。本培训班由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从事多年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的专家讲课,同时还将邀请从事言语治疗工作20多年的欧阳来祥(美籍华人)教授讲授相关的内容。培训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训,主要教授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的评价与治疗,并针对具体病人,示范训练方法。

  • 标签: 言语障碍 吞咽困难 培训班 北京天坛医院 动手操作能力 神经内科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女性,24岁。主诉发作性抽搐、言语不能伴不自主张口2个月,于2008年6月2013入我院治疗。患者于2个月前自诉“受凉”后开始咯血,为鲜血,200ml/d.无呼吸困难和窒息,当地医院诊断为“双侧下肺肺炎”,予以左氧氟沙星(具体剂量不详)抗炎和垂体后叶素(具体剂量不详)止血治疗,2d后症状缓解,继续应用上述药物。

  • 标签: 发作性抽搐 言语不能 止血治疗 垂体后叶素 左氧氟沙星 呼吸困难
  • 简介: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自2003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全国言语障碍、吞咽困难培训班,学员从最初的20多人,增加到近几年的200多人,教学内容及形式受到学员的好评。2012年我们将于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结束后,继续举办为期4天的失语症、吞咽困难培训班,

  • 标签: 吞咽困难 言语障碍 培训班 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内科 教学内容
  • 简介:在美国洛杉矶大学医学院语言治疗部主任欧阳来祥(美籍华人)教授协助下,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已成功举办6期言语障碍、吞咽培训班,参加的学员从第1期的20多人,发展到第6期的200多人。为继续满足各单位培训康复人才的需要,2011年6月27日~7月1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将继续举办为期5天的言语障碍,吞咽困难培训班。

  • 标签: 言语障碍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吞咽困难 培训班 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内科
  • 简介: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脑血管病,临床上可以脑缺血或脑出血发病.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脉络膜前动脉的破裂出血是引起烟雾病脑出血的主要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再出血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烟雾病 脑出血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药物依赖者及其人格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药物依赖者在形成药物依赖前具有一定的潜在人格缺陷;而在药物依赖形成的过程中,人格成长出现病态发展倾向,并在人格缺陷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强化为病态人格;在药物依赖戒断后,人的记忆模式发生了改变,导致戒断后的药物渴求行为和焦虑情绪的表现等。

  • 标签: 药物依赖 人格特征 心瘾 药物依赖者 药物依赖形成 人格缺陷
  • 简介:眩晕患者的诊断过程始于对病史以及随后的全身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的准确评价。这步骤通常能够识别确切的病因,或者至少可鉴别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神经放射学检查必须作为选择性诊断手段加以考虑,包括CT、MRI、MR血管造影(MRA)以及血管造影术。对于周围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Meniere病、外淋巴瘘、局部外伤、中毒性迷路炎、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渗液等疾病的诊断而言,影像学技术的作用是有争议的。CT和MR可用来排除其他病理学原因和证实诊断。分辨率和增加和能够增强迷路内液的特殊MRI序列的应用,使我们能够对迷路的结构和病理学变化进行更详细地分析。T1和T2对比序列检查都是必需的。当怀疑中耳类以及在外伤后眩晕随访时,需要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中枢性眩晕的病因很多,包括椎基底循环血管病变、多发性硬化、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小脑和脑干肿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中脑缺血和多发性硬化最为常见。在这些情况下,影像学检查应该是强制性的。CT能够诊断大多数小脑出血以及小脑和脑干的急性缺血,增强的MRI已经证实是检测后颅窝病病变最为敏感的工具。弥散加权MRI能够比常规MRI更早地显示急性缺血性改变。MRA能提供类似血管造影片的颅内血管图像。有证据表明,有时可避免进行侵入性的血管造影术。MRA的分辨率不如传统的血管造影术,还可能受到活动和其他伪影的影响。选择性的后循环血管造影通常对治疗决策有提示作用。

  • 标签: 神经放射学 眩晕 迷路内液 CT MR
  • 简介:目的:为了了解上网者的人格特征是否与人们通常所持的观点相一致,即上网者比较内向、喜怒无常、爱说谎等等;方法:通过艾森克人格简化量表的网上施则,对上网者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结果:与常模相比,上网者较以自我为中心、冷漠、缺乏同情心;情绪不太稳定、有点喜怒无常。但在内外向维度上,上网者与常模没有差别,而且上网者表现出较高的诚实性倾向。结论:从较为科学的角度,澄清了人们对上网者的不良看法。

  • 标签: 上网 人格特征 调查 艾森克人格简化量表 冷漠 缺乏同情心
  • 简介:转化障碍是指随意运动和特殊感觉方面的功能障碍,但是不能用器质性疾病所解释,转化障碍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器质性神经疾病共存。对大多数临床医生来说,转化障碍是一个既模糊又陌生的概念,因此临床误诊率较高,若持续存在预后较差。为了增进对这种复杂障碍的认识和处理,本文从临床及防治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转化障碍 心因性运动障碍 特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凶杀犯人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MMPI多项人格个性调查表对在押的113例正常凶杀犯人进行测查,将结果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凶杀犯人除Si(社会内向)外,其它临床量表分HS(疑病),D(抑郁)。Hy(癔病),Pd(病态人格),Mf(男性女性化),Pa(妄想),Pt(精神衰弱),Sc(精神分裂症),Ma(轻躁狂)与常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效度量表中F(伪装坏)与常模相比差异有顾著性(P

  • 标签: 凶杀犯人 人格特征 多项人格个性调查表 癔病 病态人格 精神衰弱
  • 简介: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内具有脊索样形态特征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2例脊索瘤、6例脊索样脑膜瘤及2例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形态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索瘤好发于颅底及骶尾部;镜下肿瘤组织呈分叶状结构,瘤细胞以条索状、簇状或单细胞结构漂浮在淡蓝色粘液样基质中,胞浆内可见空泡,瘤内可见液滴样细胞;瘤细胞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及S-100表达阳性。脊索样脑膜瘤好发于幕上,与脑膜关系密切;组织学大部分类似于脊索瘤,但可找到典型的脑膜瘤结构;瘤细胞EMA、的和波形蛋白(Vim)表达阳性,CK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阴性。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几乎只发生于第三脑室和下丘脑,组织学特点为条索状或簇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漂浮于粘液样基质中,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胶质细胞增生;肿瘤细胞GFAP、Vim和CD34表达阳性。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脊索样”改变是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及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共同的组织学特征,但三者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发病部位又各有特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需对临床、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综合分析。

  • 标签: 脊索瘤 脊索样脑膜瘤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11例脑膜癌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对2002年7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1例经脑脊液细胞学证实的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多以头痛、呕吐为主,亦可有视觉障碍、复视、眼睑闭合无力、口角歪斜以及发作性上背部疼痛,可伴脑神经和脊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头部CT及MRI均无异常发现.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均不同程度增高(200~400mmH2O),其中8例细胞数、蛋白升高,糖、氯化物下降;细胞学检查均发现癌细胞,形态与原发肿瘤相似,来源于肺癌者5例、乳腺癌3例、胃癌1例、卵巢癌1例、血液系统恶性淋巴瘤1例.其中5例于发现原发肿瘤之前即有神经系统症状.11例患者中6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2例院内死亡,3例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出院.结论对以头痛、呕吐发病伴脑神经、脊神经受损,并出现脑膜刺激征和颅内压增高,头部CT及MRI无明显异常者,应考虑脑膜癌病的可能,及早行全身检查寻找原发病灶,以脑脊液发现癌细胞为确诊依据.

  • 标签: 脑膜癌 临床特征 误诊 颅内压 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检查
  • 简介: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介绍了人格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护士职业人格研究的进展和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建议应当加大研究的系统性和协作性,加强干预性研究的力度,将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工作以提高护士职业适应性.

  • 标签: 护士职业 人格特征 研究进展 适应性
  • 简介:目的:了解医学成人大专生的个性特征。方法:整群随机抽取500名入学新生,采用16PF进行研究。结果:医学成人大专生与常模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专业分别比较,个性特征均存在显著性差别。结论:应根据不同性别、年龄、专业医学成人大专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心理辅导工作。

  • 标签: 医学 成人大专生 人格特征 个性特征 心理辅导
  • 简介:脑静脉窦血栓为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青年人,女性多见,死亡率为6%-30%,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往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误诊率或漏诊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诊断意识的提高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诊断和预后有所改善。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我院1999年1月-2008年8月经MRI和MRV明确诊断的8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相结合对该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 标签: 窦血栓形成 颅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脑静脉
  • 简介:目的分析亚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付方式及人格特征,为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切入点。方法以2009~2010年在云南省中医医院体检中心做常规体检结果显示为无明确现患病并经《亚健康筛选表》判定为亚健康的人群为研究对象,以90项症状清单(SCL-90)、应付方式问卷(CSQ)、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为主要测评工具,对亚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付方式及人格特征进行研究。结果亚健康人群SCL-90中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和偏执因子的因子分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亚健康人群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因子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群(P〈0.01),而自责和退避因子分则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5或P〈0.01);亚健康人群16-PF的乐群性和兴奋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群(P〈0.05或P〈0.01),而怀疑性、世故性、忧虑性、紧张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5或P〈0.01)。结论亚健康人群更多运用不成熟型的应付方式处理问题,呈现低乐群性、低兴奋性和高怀疑性、世故性、忧虑性、紧张性可能是亚健康人群的人格特征

  • 标签: 精神卫生 人格 亚健康 应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