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性研究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的疗效、生存时间及影响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伽玛刀治疗50例脑转移瘤患者(174个病灶).通过Kaplan--Meier法时序检验(logranktest)对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变量统计学分析.结果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3~28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0.35个月.对伽玛刀治疗后的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的因素是:患者年龄;原发病灶切除;全脑放疗;原发病灶切除+化疗.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脑转移瘤治疗方法.

  • 标签: 伽玛刀 放射外科 脑转移瘤 生存时间
  • 简介:目的介绍大脑实质转移性胃肝样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方法对2006年4月20日收治的1例大脑实质转移性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既往史以及神经病理学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左侧颞顶部阵发性胀痛伴双眼视物不清,短暂性失语1月余;MRI检查显示左侧颞后叶肿物,拟诊为转移性脑肿瘤。3年前因胃贲门部、胃小弯侧溃疡型低分化腺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手术后8个月B超和CT检查发现肝内多发性转移癌,施行肝动脉血管栓塞术。对左侧颞叶转移灶和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存档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肿瘤呈实性结节状生长、多角形上皮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细胞核圆,核仁明显,结节间有血窦样裂隙似肝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甲胎蛋白阳性,肝细胞石蜡1单克隆抗体阴性,证实二者均为胃肝样腺癌。结论首次报告胃肝样腺癌大脑实质转移病例。提示,对于脑转移癌的组织病理学鉴别诊断需应用成组抗体.避免与肝细胞癌脑转移相混淆;尤其有淋巴淋巴血管侵袭或转移至其他脏器的患者,应密切注意监测脑转移的发生.

  • 标签: 脑肿瘤 胃肿瘤 肝肿瘤 腺癌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对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局部加量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局部加量的治疗效果。结果中位总生存时间1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脑转移灶总剂量,颅外转移,RPA分级与总生存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总剂量,颅外转移和RPA分级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全脑放疗局部加量的方式对于RPA分级为l~2级,没有颅外转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局部加量的方式在疗效上能更为获益。

  • 标签: 肺癌 脑转移 全脑放疗 预后
  • 简介: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也是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转移瘤形成的研究有多种理论,如:转移肿瘤干细胞理论,“种子和土壤”学说。近年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tumormicroenvironment)对于肿瘤形成、增殖、侵袭及转移具有重要意义,转移瘤的形成与其周围的微环境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肿瘤微环境与转移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脑转移瘤 微环境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转移瘤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对58例颅内转移瘤患者进行的综合治疗的方法及结果,包括手术、化疗、全脑放疗、X刀放疗.结果综合治疗颅内转移瘤可使患者获得最佳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结论综合治疗是颅内转移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 标签: 脑转移瘤 手术 放射治疗 X刀 化疗
  • 简介:男,60岁,脑积水术后10年,意识不清3日入院。入院行头部CT检查示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张,并可见脑室端分流管位于脑室内。查体:浅昏迷状态,颈项强直,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压迫分流泵数下,患者无明显好转,沿皮下未触及腹腔端分流管。行胸腹透视见腹腔端分流管完全位于腹腔内。急诊在全麻插管下行腹腔端分流管复位术,从腹腔取出分流管后见泵端不齐,为断裂所致,寻找并取出泵后,取下断端分流管后再接上新的腹腔分流管,沿皮下置入腹腔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分流管断裂 脑积水
  • 简介:国内资料报道脑转移瘤占颅内肿瘤的3.5%~10%[1],国外报道占23.3%[2].近年来随着CT、MRI等检查手段的发展,检出率明显提高;另外一方面,随着医疗整体水平的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因此脑转移瘤临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3](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2000年资料,癌症患者有20%~40%最终发生脑转移.本文对1993年3月至2002年3月收住我院的238例脑转移瘤病人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 标签: 脑转移瘤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转移抑制基因KiSS-l在多种肿瘤的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该基因与乳腺癌脑转移的关系仍很不清楚。本研究检测了乳腺癌原发灶和脑转移灶中KiSS-l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6月~2004年6月行乳腺癌脑转移病灶切除的患者12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l基因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blot检测KiSS-l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应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脑转移标本KiSS-lmRNA表达仅为原发灶的1/10,与原发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脑转移灶KiSS-l蛋白较原发灶明显减弱,免疫组化显示KiSS-l在原发灶中表达率明显低于原发灶。结论KiSS-l基因在乳腺痛脑转移中具有转移抑制作用,可能在乳腺癌脑转移治疗中发挥作用。

  • 标签: 脑转移瘤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定量RT-PCR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2年前无诱因出现头痛、头晕、呕吐,伴走路不稳,诊断:脑积水,于1999年3月在我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治愈出院,1年前脑积水复发,于2001年9月在当地医院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半年前发现下腹部肿物,逐渐增大,伴便秘,2周前再次出现头晕、走路不稳症状.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继发腹腔巨大囊肿 手术后
  • 简介:患者,男,62岁,于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屈曲,后跛行,且右上肢下臂、右下肢近端肌肉肿胀、硬、疼痛,入院前2日出现意识障碍,不认识家人,呕吐、二便失禁,伴头痛,发作呈间歇性,症状稍轻时,可认人,门诊以'意识障碍'收入我科.

  • 标签: 肌肉转移 脑膜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1病历摘要(图1)女,3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1月余,加重3d"于2015年4月入院。病人系产后23d,无眼外伤史,查体未见异常。头颅、垂体MRI检查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7cm×1.1cm×1.8cm,T_1WI为中等信号,T_2WI为混杂中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 标签: 垂体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系统 垂体肿物
  • 简介:1病例资料男,43岁,因胸背部持续性刺痛2个月加重10d,伴双下肢无力、麻木逐渐加重、大小便功能障碍5d入院。既往肺结核病史2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入院前10d当地县医院肺部CT检查示双肺上叶、右肺下叶陈旧性结核;胸8椎体水平椎管内异常稍高密度影。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转移瘤 原发性肝癌 显微手术
  • 简介:我院伽玛刀中心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国产旋转式MASEP伽玛刀(gammakniferadiosurgery,GKS)治疗颅内病变2400例,其中脑转移瘤780例,占32.5%。属于多发性脑转移瘤(≥2个病灶)578例,占脑转移瘤的74.1%。为了更好地探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radiosurgery,SRS)对脑转移瘤治疗的效果,并对随访的610例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后的相关因素报告如下。

  • 标签: 伽玛刀 脑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 简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是一种高度精确的局部治疗。目前SRS已成为脑转移瘤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将近年来在脑转移瘤的SRS领域一些重点如转移瘤数量的选择,放疗计划实施模式,挽救性SRS的使用,术后术腔的处理模式,联合靶向治疗及治疗相关副作用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脑转移瘤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细胞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以突发颅内出血急性起病,术前诊断颅内转移瘤。于全麻下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细胞癌脑转移。术后复查MRI显示颅内多发转移瘤,辅以全脑放射治疗,出院1个后随访尚良好存活。结论肝细胞癌脑转移发病率低,临床少见。尽管其预后极差,但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肝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对于肝细胞癌脑转移应高度警惕。

  • 标签: 肝细胞癌 脑转移 临床特点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颅底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颅底原发性淋巴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常见发生部位包括海绵窦、蝶岩斜区和颅中底-颞下窝-翼腭窝区;受累海绵窦段颈内动脉被肿瘤包裹,而少有移位或狭窄是主要的影像学特点。8例病人均经鼻蝶或经唇下-上颌窦入路完成活检。结果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7例,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1例;术后行化疗和局部放疗。随访8例,时间6~112个月,病人中位生存时间52个月;完全缓解率为62.5%。结论颅底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类临床罕见的颅底肿瘤,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多为中老年发病,常累及海绵窦、蝶岩斜区、颅中底-颞下窝-翼腭窝区。手术活检、化疗和局部放疗联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策略。

  • 标签: 淋巴瘤 原发性 颅底 淋巴瘤 非霍奇金 活组织检查 化疗 放疗 局部
  • 简介:目的探讨囊性肺癌脑转移瘤采用立体定向活检与陀螺刀相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8例囊性肺癌脑转移瘤在CT导向下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并穿刺引流囊液使囊腔缩小,再行陀螺刀治疗。结果58例患者57例明确了病理类型,肿瘤体积缩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陀螺刀治疗效果提高。结论立体定向手术联合陀螺刀治疗囊性肺癌脑转移瘤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有明显的近期效果和有效的肿瘤控制率等优点。

  • 标签: 立体定向手术 陀螺刀 转移瘤
  • 简介:目的报告1例异位妊娠术后绒癌脑转移瘤的病例并回顾文献。方法通过妇科及神经系统检查,病理及影像学结果确诊绒癌。急诊行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切除孕囊及病变侧输卵管,术后病理示正常胚胎。术后随访6~12个月1例发生脑转移,予以开颅手术,病理报告绒癌。术后腰穿甲氨蝶呤化疗、脱水、激素等对症治疗。结果患者术后症状改善,随访6个月未见病变复发。结论异位妊娠术后发生绒癌脑转移瘤可见于育龄妇女,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术后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异位妊娠 绒癌 脑转移瘤
  • 简介:淋巴瘤样肉芽肿病(1ymphomatoidgranulomatosis,LG)是一种少见的淋巴增生性疾病,可侵犯多种脏器,主要是肺、皮肤、肾脏等,少数可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单独发生在颅内者极为罕见,国外仅有几例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颅内LG报告如下,并对有关国外文献进行复习.

  • 标签: 颅内 肉芽肿 淋巴瘤 肿瘤 罕见 淋巴增生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