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MR脑血管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CYST)形成诊断和疗效评价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影像中心自2001年8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治12例CVST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作常规SE序列和2D—TOF静脉成像(MRV),10例患者做DSA,8例患者做3D—TOF动脉成像(MRA)。比较不同成像方法CVST病变显示情况。结果12例患者共显示34个CVST。SE序列显示9例17个,表现为静脉窦正常流空信号消失.出现异常信号。MRV显示11例32个,表现为正常静脉窦高信号消失或其内充盈缺损。DSA显示10例30个。MRA显示2例(2/8)脑动脉血管减少。MRV显示病变静脉窦数目明显高于SE序列,病变检出阳性率为93_3%(相对DSA)。MRV示6例经导管内注药溶栓治疗后随访患者大部分病变静脉窦恢复正常高信号,溶栓前MRA所示脑动脉血管减少2例患者则显示动脉血管明显增多。结论MR脑血管成像在CVST诊断和疗效评价能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脑静脉窦 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价值。方法我科收治10例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应用西门子Artiszeebiplane双平板DSA,所配设备SystemsyngoX-WP三维后处理工作站,将DSA二维原始序列数据用Iflow软件分析处理,一张图像上分别用红色、淡蓝色、深蓝色标记显示一侧颈内动脉或一侧椎动脉全程血流情况。结果利用Iflow软件处理后能在同一张影像上显示脑血流彩色全循环图像,清晰显示血管走向、狭窄、闭塞病变,可以自动计算出循环不同期血流达峰时间,帮助诊断、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指导治疗。结论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影像诊断学新方法。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 诊断
  • 简介:系统评价也叫系统综述,是一种全新文献综合方法,是指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如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后、护理),系统、全面地收集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综合可靠结论。同时,随着新临床研究结果出现,系统评价还要及时更新,随时提供更新知识和信息作为临床实践和研究决策依据。

  • 标签: 系统综述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研究 临床问题 严格评价 质量标准
  • 简介:目的:评价参与式教学护理本科生科研训练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届和2012届北京市某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医学院参加科研训练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201l届为对照组,采用目前“双导师”科研训练模式;2012届为干预组,“双导师”科研训练模式采用参与式教学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①干预组研究对象科研知识、态度得分均在干预后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10名干预组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得到三个主题:参与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主动,参与式教学法可提升本科生在科研训练过程团队协作精神;护理本科生应尽早开始护理科研培训。结论:参与式教学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双导师”制科研教学不足,可作为护理本科生科研教学方法。

  • 标签: 参与式教学法 护理本科生 科研训练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了解贫困护生非贫困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并贫困护生心理问题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ASA)、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在校231名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贫困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非贫困护生。实施干预:开设心理讲座、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健全帮困体系、成立“自强自立爱心会”之后,贫困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 标签: 贫困护生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 简介:睡眠质量评价分为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其中主观评价又分为夜间功能与白天功能。客观评价方面,目前公认金标准是多导联睡眠监测,另外还有夜帽、便携睡眠检测仪、微动敏感床垫,但关于这些仪器文献研究报道不多,其准确尚有待验证。主观评价方面,国内外失眠相关量表共约76种,需要根据量表特征研究需要具体选择。中医睡眠质量评价方面更为关注失眠患者整体症状,整体生理机能。中西医睡眠质量评价方面均有各自关注重点,“互联网+”时代,如何使到睡眠质量评价工具更为便携,可穿戴,简易居家操作是重要发展方向。

  • 标签: 睡眠质量评价 现状 中西医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睡眠限制2d后测试者记忆游戏和重复打字能力变化,探讨睡眠限制记忆注意影响。方法医科大学13例学员进行2夜睡眠限制。A组睡眠限制6h、B组限制3h,分别在限制前(睡前)、限制后2d晨起、中午和第2天睡前6个时间点进行记忆游戏和重复打字能力测试,观察记忆注意变化,并采用非参数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间第1次记忆游戏得分和重复打字测量值均无显著差异;(2)两组第2次至第6次测量值依次与其第1次各值比较,A组有显著差异(P〈0.05),B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记忆游戏和重复打字测试方法可初步评估睡眠限制测试者记忆注意影响。

  • 标签: 睡眠限制 记忆力 注意力 游戏 重复打字能力
  • 简介:目的:了解初中毕业班学生升学考前心理健康考试前学习焦虑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HT量表和《考试焦虑诊断》372名即将参加升学考试初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考试焦虑测试。结果:初三学生临考前心理问题检出率17.47%,其表现在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男女之间无差异。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受到过敏倾向、学习焦虑和人焦虑影响,具有考试焦虑症状人数比例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结论:初三学生临考时具有强烈心理焦虑反应,特别是女生,提示学校应对学生积极开展考试心理辅导。

  • 标签: 初三学生 心理素质 考试焦虑 研究 初中生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胰腺癌术后应用效果及睡眠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胰腺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27例,评估2组心理状态、疼痛感、睡眠质量护理效果。结果:2组护理前心理状态、疼痛感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SDS、VASPSQI评分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效率高(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术后采取心理护理能提高其睡眠质量,缓解心理应激反应与术后疼痛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心理护理 胰腺癌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疼痛感
  • 简介:目的研究Moyamoya病不同侧支循环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DSA诊断Moyamoya病患者,依据有无大脑后动脉和颈外动脉代偿进行分组,对比大脑后动脉和颈外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或阻力指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TCD评估标准.结果有大脑后动脉参与代偿时,大脑后动脉Vp较高,PI较低(P<0.001).有颈外动脉参与代偿时,RI较低(P<0.001).结论TCD可以帮助临床评价Moyamoya病代偿情况.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侧支循环 经颅多普勒超声 MOYAMOYA病 代偿血流 TCD检查
  • 简介:人体平衡是由前庭器官、视觉和本体感受形成感觉输入组成一种精密而又复杂机制。这些输入信号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被小脑、锥体外系、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活动进行整合和调节,然后提供头部和身体姿势空间、眼球运动控制以及恰当静态和动态姿势功能方面的感觉。感觉输入、整合机制或效应器改变均能导致头晕或眩晕、眼球运动紊乱以及失衡或不稳定感。有非常多病理学过可以导致头晕,因此患者可能去不同科室就诊,但最普遍是耳鼻喉科和神经科(表1)。

  • 标签: 患者 中枢神经系统 评价 身体姿势 运动控制 大脑皮质
  • 简介:睡眠质量包括了睡眠时间、睡眠结构、睡眠周期睡眠期间参数,还包括醒后睡眠主观感觉、白天精神状态等日间表现.因此,在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价时,根据日间和夜间不同特点,有着相应评估方法.本文睡眠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发展进行回顾和摘要,旨在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睡眠质量评价方法.

  • 标签: 睡眠质量 评价指标 客观 主观
  • 简介:心理测量学角度SCL-90量表品质进行系统评价.通过研究发现该量表可信度较好,结构效度不佳,因素分析结果最终确认其为一个十五因子相关模型结构.研究还对量表应用中出现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SCL-90 品质 应用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皮层扩散抑制(CSD)动物模型,并研究其光学成像和电生理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SD大鼠,大鼠颅骨上分别钻磨出诱导窗口和观测窗口,分别用针刺和5mol/LKCl诱导窗口诱导脑CSD,用0.9%NaCl作对照,电生理和光学成像方法来描记CSD产生传播。结果针刺诱导组和KCl诱导组观测窗口均可以观察到CSD波.产生CSD波同时,伴随着去极化电位产生,而在NaCl对照组没有这一现象发生。结论本方法制作CSD动物模型.方法简单易行,可以用光学方法直观观测CSD产生发展,并结合电生理观测,适于体研究,为进一步研究CSD发生机制及其可能作用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皮层扩散抑制 动物模型 电生理 在体研究 光学成像
  • 简介:目的意识障碍(30分钟以上)是诊断脑挫裂伤主要依据之一.许多经CT扫描证实了脑挫裂伤病人,并无明显意识障碍史,故应在临床工作引起注意.方法我们自2000年7月~2002年8月共收治脑挫裂伤脑筋150例,均经临床症状,体征,腰椎穿刺及头颅CT检查,按全国脑外伤会议诊断标准以有否意识障碍将其分成意识障碍和非意识障碍两组.结果在职150例中意识障碍组89例,占593%;无意识障碍组61例,占40.7%.意识障碍组有以下特点(1)、多发挫裂伤(包括脑干损伤);(2)广泛皮层损伤;(3)对冲脑挫裂伤;(4)挫裂伤并发颅内血肿和骨折.无意识障碍组特点(1)损伤多为局灶;(2)损伤单发;(3)损伤在"哑区";(4)损伤并发颅骨骨折多为线状.结论过去临床诊断脑挫裂伤依据是意识障碍必须在30分钟以上,而无意识障碍脑挫裂伤被忽观往往误诊为脑震荡.自CT扫描应用于临床后,将脑挫裂伤诊断向前推进一步,为无意识障碍脑挫裂伤提供了诊断依据,故临床上怀疑脑挫裂伤病人,有条件应及早做颅脑CT检查.

  • 标签: 意识障碍 脑挫裂伤 临床评价 诊断
  • 简介:目的:调查了解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各类护理行为关怀评价。方法:运用关怀行为评价量表,抽取720例接受心脏介入诊治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对于护理行为关怀评价具有差异;②患者在心脏介入治疗术前和术后对于某些护理行为关怀评价具有差异(P〈0.05),③患者护理行为关怀评价受个人因素影响(P〈0.05)。结论:根据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对于护理行为关怀不同评价,制定更为有效护理措施,有针对、有侧重点地为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提供关怀照顾。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护理行为 关怀性
  • 简介:目的:评价某省64所三级医院2011年度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成效,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原卫生部"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检查评价表"(以下简称"评价表")标准和要求某省64所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评价表"4个维度评分分别为"医院组织领导"(8.90±0.79)分",临床护理管理"(26.38±1.74)分、"临床护理服务"(40.92±1.87)分、"支持保障措施"(12.56±1.60)分,期望值相比仍有差距(P〈0.05)。结论:该省64所三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优质护理服务是一项长期任务,各项工作仍须进一步深入开展,继续完善落实各项制度和规范,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三级医院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