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一期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及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病人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1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结果: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恶性间皮瘤、高分化血管肉瘤各1例。术后病人神经功能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1例。病例均随访4~16个月,无肿瘤复发,无脊柱畸形发生。结论显微镜下一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同时,为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多数病人需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

  • 标签: 脊髓肿瘤 内外沟通性 显微外科手术 内固定术
  • 简介:Ki-67为一种增殖期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质,可识别细胞周期G0期以外其他周期细胞,用于判断细胞增殖活性,是确定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重要标记物,因此常作为某些恶性肿瘤预后重要参考指标."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出版后提出了病理科技术操作规范,在落实规范要求实践工作中,为了解固定液及固定时间对Ki-67表达指数影响并制定我院实验室标准,笔者选择脑肿瘤中最为常见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标本进行观察.

  • 标签: 中性甲醛液 固定时间 脑肿瘤 KI-67表达 星形细胞
  • 简介:颈椎病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故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当手术方式.一、颈椎病常用术式(一)Smith-Robinson术式颈前入路,经颈内动脉鞘-气管与食管间隙到达椎体前缘.将病变间隙上一锥体及下一椎体前缘和椎间盘凿除,深度为椎体1/2或2/3,然后进行植骨融合.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多由椎间隙不稳所致,故该术式之目的是施行椎间融合从而加强脊柱稳定性.但由于Smith-Robinson手术方式不能直接切除增生骨赘,术后早期疗效不明显,增生骨赘需在术后2、3年方可被吸收,故该术式仅适用于有轻度骨质增生颈椎病患者.

  • 标签: 颈椎病手术 融合固定 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植骨融合术 骨移植材料
  • 简介:目的:观察并分析后路减压、丁棒系统内固定手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及对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黔南州人民医院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减压、丁棒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睡眠质量及治疗效果。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VAS评分及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较对照组52.17%显著升高(P〈0.01)。结论:后路减压、丁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术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后路减压 丁棒系统内固定治疗 胸腰椎骨折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辅助受孕婴儿与自然受孕婴儿新生情况以及12月精神运动发育水平有无差异。方法采用配对对照研究方法,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母亲在年龄、产次、种族、地域、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等几个方面严格配对后,自母亲孕28周起入组登记并定期随访收集相关资料如婴儿胎、出生身长、出生体重、是否需要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有无出生缺陷等信息.出生后定期随访两组婴儿至12月时采用CDCC婴幼儿发育量表行精神运动发育评估。结果辅助受孕组婴儿出生时身长、体重明显低于自然受孕组(P〈0.01),且辅助受孕组婴儿中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期入住NICU等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剔除两组人群中双胎妊娠儿,只考虑单胎妊娠儿时,这些差异消失。另外,两组婴儿在12月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本身对婴儿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高发双胎及多胎妊娠是引起辅助受孕儿有更差新生情况主要原因。故限制胚胎移植数量,降低双胎、多胎妊娠发生率将成为保证辅助受孕子代生存质量的当务之急。

  • 标签: 辅助生殖 新生情况 精神运动发育
  • 简介:固定钉最初是用于开颅手术颅骨骨瓣复位固定,极少用于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固定。我院自2004年5月-2005年12月采用钛固定钉修复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18例,手术后外形美观,内固定稳定,无不良反应,疗效良好。

  • 标签: 颅骨凹陷性骨折 颅骨骨瓣 固定钉 骨折整复 复位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人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病人均在置钉结束后行O形臂系统3D扫描,按照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7例病人在O形臂导航辅助下共置入29枚椎弓根螺钉,其中Gertzbein-Robbins分级A级23枚(79.31%),B级4枚(13.79%),C级1枚(3.45%),E级1枚(3.45%)。手术共置入29枚克氏针,其中1枚(3.45%)突破椎体前缘。术中无关节突关节受到破坏。1例出现置钉相关神经并发症行再次手术调整椎弓根螺钉。随访(8.29±2.43)个月,无钉棒置入后相关并发症。结论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较高准确性及安全性。

  • 标签: 脊柱 内固定 经皮椎弓根螺钉 O形臂 导航
  • 简介:目的探讨皮下潜行放置引流管加皮外近段管身固定在侧脑室外引流手术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7例经皮下潜行3~5cm放置引流管和皮外近段413//1管身缝合固定到头皮上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51例成功拔除脑部外引流管,5例改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合并颅内感染1例,经更换部位重新放置外引流管后好转。57例中放管5~7d7例,8~14d32例,〉14d18例,平均放管时间为(14.3±10.5)d。结论皮下潜行3~5cm放置引流管加皮外近段4cm管身妥善固定到头皮上,可避免头部或引流管活动对管身周围组织包裹破坏,降低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延长放管时间。

  • 标签: 侧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管 颅内感染 皮下潜行 皮外固定
  • 简介:目的探索颅颈交界畸形术后吞咽困难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后路枕颈固定颅颈交界畸形患者资料,按是否发生术后吞咽困难分组,比较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影像表现、颈椎序列测量值等差异。结果共纳入25例,其中吞咽困难组13例,无症状组12例,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52%。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术后带管时间,术前是否合并后组颅神经症状、是否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组与无症状组术后CCA[(129.1±9.6)°vs(137.9±7.1)°]、dCCA[(-4.1±4.0)°vs(6.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严重程度与术后CCA、dCCA有相关性。结论颅颈交界畸形后路枕颈固定术后吞咽困难较为常见,可能与术后斜坡椎管角缩小有关。

  • 标签: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颅颈交界区畸形 吞咽困难 上颈椎序列 斜坡椎管角
  • 简介: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睡眠疾病,约有25%成年人表示对自己睡眠不满意,10%~15%成年人失眠问题影响其日间状态.失眠是指在适宜睡眠时机和睡眠环境中。

  • 标签: 失眠 治疗 睡眠疾病 睡眠环境 成年人
  • 简介:本文讨论了眩晕及相关疾病生理学和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治疗眩晕药物类型包括抗胆碱能药物、抗组胺药物、苯二氮卓类、钙通道拮抗剂和多巴胺受体拈抗剂。这些药物通常具有多种作用。它们可缓解症状发作强度(如前庭抑制剂)或影响其潜在疾病过程(如在前庭性偏头痛病例中使用钙通道拮抗剂)。其中大多数药物,特别是那砦具有镇静作用药物,还具柯调节前庭损害代偿速度作用。近几年来,这一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现在经常推荐患者进行前庭康复性物理治疗以促进前庭功能代偿。因此,只有当治疗医师对所应用药物药理学知识及其确切药理学作用了如指掌时,才能进行最恰当眩晕治疗。眩晕有4大类病因,相应病因有共特定药物治疗方案。耳源性眩晕包括内耳疾病如Meniere病、前庭神经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和双侧前庭神经麻缚。对于Meniere病和前庭神经炎这2种疾病,前庭抑制剂如抗胆碱能药物和苯二氮卓类有效。对于Meniere病,限盐和利尿剂治疗可预防复发;对于前庭神经炎,现在仅推荐短期应用前庭抑制剂。对于BPPV和双侧前庭神经麻痹,目前并不推荐进行药物治疗,但物理治疗对两者非常有效。中枢性眩晕包括与偏头痛或某些卒中有关眩晕。偏头痛柏关性眩晕治疗主要依靠预防性药物,如L型钙通道拮抗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β-受体阻滞剂。对于卒中患者或其他脑干或小脑器质性病变患者,推荐给予一种联合试用前庭抑制剂和物理治疗折衷性治疗方法。精神性眩晕发生与惊恐、焦虑性疾病和广场恐怖症有关。苯二氮卓类是最为有效治疗药物。未确定和原因不明眩晕由其他许多诊断组成,对这些患者处理建议采用经验性方法,试验性联合应用“全效药物”�

  • 标签: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抑制剂 偏头痛 前庭功能 治疗方案
  • 简介:癫痫最重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即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后也仍须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drug,AED)一段时间。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癫痫发作,同时没有或少有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70%~80%癫痫患者经过正规、合理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临床发作可以获得缓解。

  • 标签: 抗癫痫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发作 治疗方法 DRUG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脊柱脊髓疾患.在美国,每年创伤性脊髓损伤发生率约为28~55/100万人,相当于每年新增10000~12000例患者.我国尚无详细统计资料,但随着交通事故增多,其发生率必然会逐年增加.

  • 标签: 脊髓损伤 甲泼尼龙 神经节苷脂 神经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铣刀椎板截骨、钛板固定在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间1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采用铣刀椎板后路切开,处理完椎管内肿瘤后再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钛板固定,完成椎管成形。结果所有病例未出现因铣刀椎管开窗、钛板置入所致硬脊膜破损、脊髓和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8个月,未见回植组织移位、塌陷、畸形愈合及椎管狭窄症。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采用铣刀椎管后路开窗,钛板固定棘突椎板复合体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有利于脊柱完整性及稳定性。

  • 标签: 铣刀 钛板固定 椎管内肿瘤
  • 简介:  随着工业化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改变,卒中作为一个常见且严峻医疗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能有效使闭塞血管再通,改善患者预后,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缺血性卒中药物.但由于受到狭窄治疗时间窗(3h)及出血不良反应影响,t-PA溶栓治疗受到限制,仅有3%卒中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其余97%患者仍接受一般治疗.因而,卒中作为一个难以治愈疾病,需要对现存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并加大对新疗法研究力度.……

  • 标签: 神经保护 血栓溶解术 卒中 缺血性
  • 简介:目的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配合应用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正畸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18-32岁错he畸形并伴有一定程度不良心理表现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正畸配合心理治疗。结果12例患者不良心理表现均有明显改善或消除。结论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配合应用心理治疗是非常必要、可行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心理治疗 临床应用 配合应用 治疗过程 心理表现
  • 简介:  烟雾病(Moyamoya病)目前还没有理想治疗方法.内科曾采用血管扩张剂、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及神经营养剂等进行对症治疗,效果均不佳.部分文献报道,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对少数缺血型Moyamoya病患者有效,但缺乏有效数据及长时间随访.总之,内科治疗尚不能确切阻止病情发展或防止缺血和出血再次发作,通过外科手术进行血管重建是治疗Moyamoya病主要方法.……

  • 标签: 烟雾病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眩晕是由于前庭系统(几乎总是周围性)疾病引起一种旋转幻觉,任病也方面需要与晕厥状态、癫痫和惊恐发作相鉴别。持续≥1d急性孤立性自发性眩晕单次发作通常由前庭神经炎或小脑梗死所致,两者鉴别需熟练掌握转头试验(headimpulsetest)。反复发作性眩晕多见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Meniere病和偏头痛。根据可靠痫史、位置性试验、听力图和温度试验,一股可以鉴别以上3种疾病。BPPV是最常见反复发作性眩晕原因,颗粒复位法通常能够使之立即治愈。后循环缺血极少会导致孤立性眩晕发作,其导致眩晕是短暂和反复发作,且病程较短。

  • 标签: 治疗 诊断 鉴别 试验 复发 偏头痛
  • 简介:脑MRI上皮质下白质信号强度改变被称之为白质疏松,它在老年人影像学研究中很常见,以前被认为是一种良性老龄化过程。然而,最近研究发现脑白质疏松存在与卒中、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风险增高之间存在确切联系。并且,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白质疏松与年龄和其他一些可纠正危险因素有关,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兰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和过量钦酒。尽管尚缺乏前瞻性研究结果,但目前证据提示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可以防止脑白质疏松及随之而来卒中和痴呆发生或进展。

  • 标签: 治疗 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 认知功能 流行病学 高脂血症
  • 简介:  1癫(癎)手术治疗类型  1.1切除手术切除局部或大块有致(癎)灶脑组织,消除癫(癎)灶.此类手术有前颞叶切除术,选择性杏仁海马切除术,大脑半球切除术和颞叶以外脑皮质切除术及病变切除术(lesionectomy).……

  • 标签: 手术治疗 治疗进展 癫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