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干病变手术治疗及其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5例脑干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1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颞下入路1例,枕下小脑幕上入路1例。所有病人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超声技术,5例病人应用荧光引导技术,2例应用3D打印技术。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team,MDT)贯穿所有病人临床诊疗始终。结果病变镜下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及活检6例。术后神经功能症状改善7例,保持不变4例,加重3例,死亡1例。随访14例,时间3个月-6年,预后良好11例,预后不良3例。结论脑干病变手术治疗极具挑战性,严格把控手术指征,合理制定手术策略,加上个体化诊疗、MDT以及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质量,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脑干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多学科协作 神经导航 电生理监测 3D打印
  • 简介:我院自1988年至2006年收治垂体腺瘤476例,其中符合巨大垂体腺瘤(肿瘤直径〉4cm)49例。我们应用显微手术技术,采取不同手术入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垂体腺瘤 巨大型 经蝶手术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技术。方法对33例侧脑室肿瘤病例,7例经额叶皮质、4例经纵裂胼胝体、15例经顶枕叶皮质、7例经颞叶皮质入路,应用显微技术行肿瘤切除,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20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6例。其中脑膜瘤16例,室管膜瘤10例,星形细胞瘤5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术后出现脑积水4例,肢体轻瘫4例,偏盲2例,远隔部位血肿1例,癫痫1例。随访时间4个月~6年,平均3.7年。18例术后恢复良好并参加工作,9例术后状况基本同术前(生活可自理),不能生活自理2例,2例星形细胞瘤病人1年后肿瘤复发死亡,失访2例。结论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侧脑室肿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侧脑室 肿瘤 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切除的大型听神经瘤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侧卧位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162例(89.0%),次全切除12例,大部切除8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2.3%(168/182),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69.8%(127/182)。术后死亡4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48例中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89.5%(43/48),较同期未监测患者面神经保留率(70.0%,14/20)明显提高(P〈0.05)。146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面神经功能保留121例(82.9%)。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手效果确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提高面神经的功能保留率。

  • 标签: 大型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蝶骨嵴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6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作回顾性分析.其中蝶骨嵴内1/3者6例,中1/3者4例,外1/3者6例.结果本组病例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全切除13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死亡1例,来诊时已出现脑疝,术后未恢复,余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手术是提高肿瘤切除率,保留重要神经和血管的关键,可使大多数病人获得肿瘤全切.

  • 标签: 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脑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单侧额下人路6例,经额外侧人路9例,经翼点人路8例,经额下一纵裂人路9例。结果肿瘤达SimpsonII级切除26例,SimpsonllI级切除6例。失访3例,29例随访3~60个月,平均18.5个月。9例术前激素水平低下者术后均恢复正常。病人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25例,不能独立生活4例。肿瘤复发2例。结论根据肿瘤大小和不同的生长方式选择恰当的手术人路,同时保护好鞍结节周围的重要结构,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

  • 标签: 脑膜瘤 蝶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蝶骨嵴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的手术要点。方法本组58例脑膜瘤患者经CT或MR检查确诊,其中采用颅眶颧或颅颧入路10例,采用改良翼点入路48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3例发生颅内外沟通者于肿瘤切除后“三明治”法行颅底重建,3例患者的残余瘤体行X-刀治疗。结果本组肿瘤全切52例,大部切除6例,无死亡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者49例。随访6月~9.5年,8例有不同程度复发。结论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选择恰当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分块切除肿瘤,强调术中注意对重要神经和血管进行保护,这些要点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脑膜瘤 蝶骨嵴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1对象与方法我院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年龄9~65岁,平均40.2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10.4个月。颅高压19例,视力障碍15例,视神经萎缩2例,眼球突出伴Ⅲ、Ⅳ、Ⅵ脑神经损害1例,偏瘫6例,癫痫4例。7例行头颅X-线检查.发现骨质增生、破坏、吸收6例。

  • 标签: 脑膜瘤 蝶骨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方法治疗脊椎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对43例颈、胸椎椎管内肿瘤病人在显微镜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结果本组39例手术全切,4例髓内肿瘤部分切除.随访38例,随访时间8个月~6年,34例术后恢复良好,4例神经功能恢复不明显,生活需他人帮助.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内肿瘤,恢复脊髓功能的最有效方法.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显做手术 脊椎
  • 简介:目的总结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病人的手术经验。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McCormick分级进行脊髓功能评估。结果肿瘤全切除37例,近全切除1例。术后运动及感觉障碍改善30例,无变化6例,加重2例(1个月内恢复)。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60个月,脊髓功能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36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血管母细胞瘤为高度血管化的良性髓内肿瘤,可通过显微镜下全切除治愈。

  • 标签: 脊髓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脊髓压迫症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自1984年以来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382例手术切除的体会,以提高此类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枕下乙状窦后小骨窗经内听道入路,切除肿瘤,其中132例手术是在神经功能监护仪的监测下进行.结果肿瘤全切率为95%,面神经保留率73%;在神经功能监护仪的监测下,肿瘤全切率为100%,面神经保留率为98%,耳蜗神经保留率为42%.自1990年以后无手术死亡.结论对于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必须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磨除内听道后壁,切除内听道内的肿瘤,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全切.术中应用神经功能监护仪对面、耳蜗神经的辨认及保护尤为重要,并可估计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显微外科手术 听神经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报告223例中型、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枕下开颅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208例(93%),近全切除6例(3%),次全切除9例(4%).面神经解剖保留20l例(90%),面神经功能H-BⅠ、Ⅱ级118例(53%);Ⅲ、Ⅳ级9l例(41%);Ⅴ、Ⅵ级14例(6%).耳蜗神经功能保留率9%.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显示98%的病人恢复良好,1例生活不能自理,2例(1%)死亡.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大、中型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熟悉肿瘤与面神经的病理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侵袭 面神经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神经鞘瘤14例,神经纤维瘤8例,脊膜瘤4例,室管膜瘤、畸胎瘤、蛛网膜囊肿、胶质瘤各1例。肿瘤位于颈段15例,胸段9例,腰段5例,骶尾段1例。硬脊膜外肿瘤5例,髓外硬脊膜下22例,髓内3例。肿瘤全切23例(其中髓外肿瘤全切22例,髓内肿瘤全切1例),部分切除7例。出院时29例患者肌力得到明显恢复,20例肢体感觉障碍明显好转,1例症状加重。结论椎管内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较好,宜早诊断、早手术。MRI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可极大地提高手术的疗效。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诊断 显微手术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大中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面神经保护技巧。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中型听神经瘤14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36例(95.7%),次全切除6例(4.3%)。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32例(93.0%),面神经与肿瘤粘连紧密无法保留10例(7.0%)。本组无长期昏迷及死亡病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3例、后组颅神经受损7例、眼睑闭合不能90例,无脑脊液漏病例。所有病人术后均随访3个月到2年,无术后复发病例;按House—Braekmann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Ⅱ级78例(54.9%),Ⅲ~Ⅳ级53例(37.3%),Ⅴ~Ⅵ级11例(7.8%)。结论充分了解桥脑小脑角区显微解剖知识,特别是了解听神经瘤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监测及面神经的保留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保护。

  • 标签: 听神经瘤 面神经保护 显微手术 电生理监测
  • 简介: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教学中显微手术基础培训的实际情况,探讨差异教学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针对多年来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难题,强调了在教学中立足于学员的个性差异,实施差异教学的方法。结果满足了学员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员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展。结论差异教学是显微手术培训有价值的手段,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

  • 标签: 差异教学 实践教学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脑深部病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在BrainLabVV2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mm大小病变46例。其中脑脓肿4例,脑囊虫病2例,脑膜瘤2例,侧脑室内室管膜瘤1例,胶质瘤22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血管畸形4例和炎性肉芽肿4例。除脑膜瘤外,其余病灶平均距脑皮质约30mm。分别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定出手术切口、骨窗大小,指示手术入路。结果40例病变全切(87%),6例次全切(13%)。骨窗平均30mm×40mm大小;平均导航误差小于1.2m。术后39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7例无变化,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mm大小病变定位准确可靠,切口和骨窗大小适当,术中合理采用导航与手术分离的方法,利用自然沟裂,加之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可最大限度切除病变,减少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颅内深部病灶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大型听神经鞘瘤采用枕下一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并就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听神经瘤全切11例,次全切4例,术后脑出血再次手术后死亡1例。结论大型听神经鞘瘤手术存在难度和风险,周全的术前评估与手术计划,良好的显微手术技巧能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听神经鞘瘤 显微手术 桥小脑角
  • 简介:目的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Rathke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21例中。8例男性,13例女性;入院后21例病人均行了头颅CT和MRI检查。鞍区Ratllke囊肿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野缺损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15例经鼻-蝶窦入路,6例经右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结果术前正确诊断为Rathke囊肿11例。其余10例均被误诊。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患者头痛症状和视力、视野障碍均有改善,术前有内分泌功能障碍者术后63.6%(7/11)得到改善,无复发病例。结论鞍区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MRI检查有助于其鉴别诊断。经蝶窦显微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RATHKE囊肿 诊断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深部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对收治入院的70例深部BAVM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其中70例患者脑部畸形血管团属小型(直径〈3cm)31例,中型(直径3-6cm)36例,巨大型(直径〉6cm)3例;按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11例,Ⅱ级12例,Ⅲ级23例,Ⅳ级16例,V级8例,对术中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术后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0例患者深部畸形血管团术中均完整切除,27例复查MRI、8例复查DSA证实。1例Spetzler—MartinV级患者术后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均无复发及再次出血。8例术前脑疝患者术后3例重残,2例中残,3例生活能自理。10例癫痫患者术后服用抗癫痫药物症状得到控制。余患者术后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深部BAVM血管构筑复杂,手术全切除最为彻底。高流量BAVM行术前栓塞及口服B受体阻滞剂,术中降低动脉压、延长麻醉苏醒时间,术后减少液体摄入及应用脱水疗法,可降低正常灌注压突破的发生率。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正常灌注压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