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技术在急性脊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0.5T超导磁共振(MR)机对52例健康者和33例急性脊髓患者行MR检查,扫描序列为T1WI,T2WI.FLAIR序列,33例患者中23例作了T1WI增强扫描,比较FLAIR和TSE-T2WI两种序列对病灶的碌示能力。结果33例患者33处病灶.FLAIR发现病灶33处,检出率100%,TSE—T2WI发现病灶23处,检出率69.7%;在显示病灶边缘情况方面,FLAIR显示清楚者32例,T2WI显示清楚者13例,存发现病灶及显示病灶边缘方面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LAIR技术在脊髓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本病检查的常规方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技术 急性脊髓炎
  • 简介: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弥漫性或多灶性脑白质改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神经病理学研究表明,这类白质改变通常表现脱髓鞘、反应性胶质增生和小动脉硬化,其严重程度与放射学改变呈正相关。对于这种白质改变的命名还比较混乱,有人称之为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有人称之为白质脑病(leukoencephalopathy)。

  • 标签: 理学研究 动脉硬化 神经病 影像学 反应性 放射学
  • 简介: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临床与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临床或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的视神经脊髓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特点。结果视神经脊髓多以急性脊髓(13例)或视神经(7例)为首发症状,复发病程(18例)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视力减退、视野呈向心性缩小或复视(7例),以及病灶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3例)。部分患者眼底呈急性视神经、视乳头水肿(3例),球后视神经(5例)或视神经萎缩(4例)变化;视觉诱发电位呈现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和波形分化不良(7例)。脑脊液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44%(8/18)和50.00%(6/12),寡克隆区带阳性率为27.78%(5/18)。8例患者头部MRI检查显示存在颅内病灶,分布于下丘脑、脑桥、中脑、第四脑室周围。结论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视神经脊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三、第四脑室周围和脑桥等病灶分布具有特征性,与脑内水通道蛋白4高表达区域相一致。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免疫球蛋白G 水孔蛋白质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白质疏松,又称"脑白质高信号(whitematterhyperintensities,WMHs)",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影像学标志,高发于老年人群。严重的脑白质高信号显著增加卒中和痴呆等疾病的发生率,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有效干预措施。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常规序列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 appearing 血管病
  • 简介:脑MRI上的皮质下白质信号强度改变被称之为白质疏松,它在老年人的影像学研究中很常见,以前被认为是一种良性老龄化过程。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脑白质疏松的存在与卒中、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的风险增高之间存在确切的联系。并且,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白质疏松与年龄和其他一些可纠正的危险因素有关,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兰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和过量钦酒。尽管尚缺乏前瞻性研究的结果,但目前的证据提示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积极治疗可以防止脑白质疏松及随之而来的卒中和痴呆的发生或进展。

  • 标签: 治疗 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 认知功能 流行病学 高脂血症
  • 简介:背景现代神经影像学方法可以检测到越来越多的大脑半球白质改变,后者与老龄化相关,并能够促进特殊认知功能缺损的发生。这些脑白质异常(有时称为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支持脑白质疏松的病因与特殊类型脑缺血有关的假说的现有证据进行评价,强调脑缺血性损害可导致局限于脑白质的选择性结构改变。综述概要本文是对关于脑白质动脉循环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以及脑白质疏松发开门见病机制的论文(大多数为近10年内发表)进行的评论分析。结论有相当多的线索支持某些类型的脑白质疏松可能是脑缺血性损伤的结果的假说。与老龄化和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的脑实质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性改变、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的变化以及大脑半球白质独特的动脉供血状态似乎均参与脑白质疏松的形成。根据我们对现有资料的解释,最有可能造成这种脑白质改变的缺血性损伤类型包括以局部脑血流量适度降低(导致不完全性梗死)为特征的短暂性复发事件。这种假说能够在适当的实验模型中检测。

  • 标签: 脑缺血 小血管病 脑白质疏松 白质脑病 白质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方法.方法127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经MRI确诊,采用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并脊髓中央管开口隔膜切开术.结果术中发现脊髓中央管开口隔膜形成;术后随访89例,MRI检查示,所有患者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均消失,并存脊髓空洞明显缩小和消失.结论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中央管开口隔膜形成是造成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原因之一;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脊髓中央管隔膜切开术是手术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 扁桃体切除 隔膜
  • 简介:目的采用人胚雪旺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并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显微镜下切除脊髓损伤节段增厚的瘢痕组织,松解粘连,切开囊腔或空洞。取人胚胎背根神经节,培养成雪旺细胞并贴附于可吸收薇乔3-0紫色线及薇乔网的载体上,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本组共治疗53例,其中男42例,女11例,年龄2~58岁,伤后时间为4个月~19年。结果雪旺细胞移植后2~8w时随访,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类国际标准评价,53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部分恢复,其中运动功能由术前(41.49±15.83)分提高到术后(44.62±15.39)分,轻触觉由(57.89±22.87)分提高到(63.94±23.67)分,针刺觉由(55.96±20.99)分提高到(59.68±20.57)分。患者术后无脊髓感染、功能损伤加重及死亡等并发症。术后复查MRI示脊髓无瘤样增生及空洞扩大。结论人胚雪旺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安全可行,能促进晚期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部分恢复。

  • 标签: 雪旺细胞 移植 晚期脊髓损伤
  • 简介:视神经脊髓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病,多为复发性病程.并选择性累及视神经和脊髓,视神经和横惯性脊髓相继或同时出现,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或肢体瘫痪。此外,也有文献报道,视神经脊髓也可以累及脑干,导致顽同性呃逆和呕吐,并且该症状多出现在疾病早期。本文报道1例以呃逆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并结合文献复习。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呃逆 延髓
  • 简介:白质病变是脑小血管病在磁共振成像T_2加权像中检测到的影像学表现,表现为白质高信号(whitematterhyperintensity,WMH),是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风险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WMH负荷不仅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和功能结局有关,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风险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阐述目前关于WMH的神经病理学及其负荷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的最新研究。

  • 标签: 脑白质高信号负荷 神经病理学 功能恢复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脊柱脊髓疾患.在美国,每年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生率约为28~55/100万人,相当于每年新增10000~12000例患者.我国尚无详细统计资料,但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其发生率必然会逐年增加.

  • 标签: 脊髓损伤 甲泼尼龙 神经节苷脂 神经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 简介:老年人脑CT和MRI经常显示脑室周围和皮质下白质区域的信号强度改变,这被称为脑白质疏松。尽管轻度受累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但严重的脑白质疏松会引起认知障碍和步态异常。在组织病理学上,脑白质疏松区域总是表现为小动脉和微动脉硬化,管腔狭窄以及迁曲,同时伴有因缺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神经胶质增生,脱髓鞘和轴变缺失。遗传变异在脑白质疏松的体积及其相关临床表现的个体差异中起相当大的作用。阐明与脑白质疏松个体差异有关的遗传因素特征有助于增强我们对缺血性脑损伤分子机制的理解,并为这种常见类型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预防开辟新途径。

  • 标签: 遗传学 血压 小动脉硬化 白质脑病 认知
  • 简介:1987年,Hachinski应用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来描述深穿支动脉分布区脑室周围或大脑深部白质(半卵圆中心)CT扫描呈低密度或MRIT2加权像呈高信号改变的非梗死性白质异常。在其他的文献中,这种神经影像学改变也被称作白质高信号(whitematterhyperintensity,WMH)或白质损伤(whitematterlesion,WML)。在广义上,这一术语可能囊括了更多的各种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的白质脑病。近20年来,针对老年人LA的研究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或倾向于它与缺血的关系上,试图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现象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 标签: MATTER CT扫描 发病机制 MRI 影像学 老年人
  • 简介: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Hachinski在1987年首先提出的,用于描述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CT上的低密度灶或MRIT2加权像上的高信号区。LA在60岁以上的无症状人群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很常见,尤其是伴有脑血管病或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患者。

  • 标签: 危险因素 功能障碍 MRI 患者 血管 首先
  • 简介:白质疏松(1eukoaraiosis,LA)是引起皮质下缺血的原因之一,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关于LA在认知障碍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比如LA是否能引起认知障碍,LA所致认知功能损害的类型有哪些,LA的严重程度及损害部位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等。本文就LA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认知障碍 影像学
  • 简介:目的分析3例脑白质影像学无改变的晚发婴儿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电生理、影像学和病理学改变特点,总结其特征表现和诊断规律.方法3例均为男性婴儿,月龄分别为20个月、27个月和28个月.均于出生后15~21个月出现运动发育停滞和倒退,以下肢运动障碍为主,表现有锥体柬征.收入院后予以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查、头部MRI检查及腓肠神经活检.结果(1)体格检查:例1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降低;双膝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例2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例3眼球向左、右注视时可发现细小水平眼震,四肢肌力4级,肌张力低;四肢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下肢病理征阴性.(2)辅助检查:3例患儿电生理检查均提示为周围神经病变,MRI检查无异常发现.(3)实验室检查:仅例1行外周血白细胞芳基硫酯酶A检查,显示活性显著下降.(4)腓肠神经活检:3例患儿均显示髓神经纤维显著减少,残存的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变薄,甲苯胺蓝染色见部分雪旺细胞及吞噬细胞内出现紫红色异染颗粒,超微结构呈指纹样、髓样和平行排列的棒状结构.结论病理检查证实细胞内沉积物具有异染性,而周围神经病变具有髓鞘发育不良特点.由于脑白质MRI无改变,这组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患儿可能是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一种特殊类型,诊断为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异染性周围神经病更符合临床表现规律.

  • 标签: 脑白质营养不良 异染型芳基硫酸酯酶类 磁共振成像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婴儿
  • 简介:Frankel脊髓评分标准:A: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消失,肌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B: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完全消失,仅存某些感觉;C:损伤平面以下仅有某些肌肉运动功能,无有用功能存在;D: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功能不完全,可扶拐行走;E:深浅感觉肌肉运动及大小便功能良好,可有病理反射。

  • 标签: FRANKEL 评分标准 脊髓 肌肉运动功能 损伤平面 完全消失
  • 简介:目的总结结核性脑(脊髓)膜炎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以及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例结核性脑(脊髓)膜炎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和MRI结果。结果平均发病年龄(26.30±8.30)岁,男女之比约为2:1;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首发症状以发热伴头痛或咳嗽,下肢乏力、麻木及大小便障碍(6例)为主,亦可继发于抗结核治疗结束后6个月至1年;症状与体征不对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不典型。MRI表现为脊髓中央纵行“串珠”状、“腊肠”样、梭形或细长条形长T1、长T2脑脊液样信号,空洞内及空洞壁无强化;病变部位蛛网膜下隙变窄且伴脊膜强化;脊髓空洞呈多房性,可累及颈髓(5例)、胸髓(8例)、腰髓(6例)或颈胸腰髓同时受累(4例)。病情轻重程度与空洞直径和长度不平行。结论脊髓空洞症可为结核性脑(脊髓)膜炎早期或迟发性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可不典型,空洞以胸髓受累常见,具多房性、多节段特点,病情轻重程度与影像学改变可不平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及时行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结核 脑膜 脊髓空洞症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