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记者:您走路那么快,我都快跟不上您了。这是您的养生之道吧?:是这样,健步行走可以把下肢的血液泵到大脑。你看人的头在最上面,最需要克服地心引力。“脑为元神之府”,大脑供血、供氧情况直接标志着人的健康和衰老状况。

  • 标签: 养生之道 访谈录 陆广莘 “脑为元神之府” 上医 大脑供血
  • 简介: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构成比的0.4%~3.8%,平均为1.53%。胆囊癌发病率虽然较低,但恶性程度高,预后非常差,5年总生存率仅为5%。

  • 标签: 胆囊癌 治疗 胆道系统 癌发病率 疾病构成比 恶性肿瘤
  • 简介:目前,对于早期表浅、局限于肠壁的直肠癌(T1、T2期),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而对进展期或不能手术切除的直肠癌(T3、T4期),近年来采用新辅助放化疗(CRT),降期或病理完全缓解后手术治疗。手术前提是需要对原发病灶局部扩散、边缘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及邻近器官受累情况,以及T分期、环周切缘、直肠系膜筋膜进行准确判断。MRI以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多参数、多方位等特点在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分期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该文就磁共振弥散加权、高分辨率成像和增强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标签: 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应用
  • 简介:目的:对梧州市部分职工、干部28745人进行鼻咽癌血清学筛查.发现早期鼻咽癌病人。方法:应用免疫酶法测定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结果:(1)EB病毒VCA-lgA抗体阳率4.00%,在阳性者中检出鼻咽癌病人36例,其中16例为放疗后病人。新确诊20倒,早期19倒;晚期1例.早诊率为95.00%。(2)阳性人群、新确诊和经放疗后病人的抗体GMT分别为11.37、52.78、23.79。(3)放疗后病人的抗体GMT23.79较放疗前146.80低六倍.而生存期<5年、>5年、≥l0年者.其GMT分别为45.95、19.95、13.19。结论:结果表明在人群中进行鼻咽癌血清学筛查可以检出鼻咽癌和早期病人,同时提出能否根据抗体滴度的变化,作为临床判断鼻咽癌病人预后预测病情的指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病人 鼻咽癌 血清学筛查 抗体 放疗后 早期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的不同术式治疗早期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最大径<4cm,并行RLPN的肾癌患者127例。分为4组,传统组(n=44)以传统肾肿瘤剜除术治疗,假包膜组(n=35)为单纯沿肿瘤假包膜切除肿瘤,免打结组(n=39)为沿肿瘤假包膜切除肿瘤并采用免打结缝合修补肾脏组织缺损,选择性阻断组(n=9)在免打结技术的基础上对肾动脉选择性阻断并切断肿瘤血供。比较前3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中输血率及术后尿漏发生率。结果3组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分别为(32.07±5.59)min、(30.20±5.84)min、(27.31±6.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68±20.07)min、(106.20±16.32)min、(97.00±17.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3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6.93±72.26)ml、(80.26±49.57)ml、(54.23±36.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82±1.42)d、(6.31±1.69)d、(5.97±1.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术中输血率分别为2.3%(1/44)、0(0/35)及0(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尿漏发生率分别为0(0/44)、2.9%(1/35)及2.6%(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4~60个月,127例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较小的肾癌,沿包膜剜除肾肿瘤及术中免打结技术的应用明显缩短了肾动脉的阻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选择性肾动脉阻断技术的应用将有望摆脱肾蒂阻断时间及热缺血时间的限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肾癌 后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选择性肾动脉阻断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部分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3例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肾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于术后8~16天出现肉眼血尿,保守治疗血尿无明显好转,经肾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假性动脉瘤,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栓塞后血尿消失,假性动脉瘤也完全消失。随访4—1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应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部分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肾部分切除术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
  • 简介:目的在大鼠肝部分切除基础上建立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的动物模型,研究大鼠术后早期肝脏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方法90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3组:肝切除组+门静脉动脉化组、单纯肝切除组及单纯门静脉动脉化组,每组30只.观察术前及术后5min吲哚靛青绿15min储留率(indocyaninegreenretentionrateat15rain,ICGR15)、术后5min及2h动脉血酮体比率(arterialbloodketonebodyratio,AKBR)及肝组织能荷(energycharge,EC)的变化情况.结果肝部分切除或单纯门静脉动脉化手术均导致术后大鼠ICGR15明显升高(P<0.01),单纯门静脉动脉化大鼠肝脏吲哚靛青绿15min储留率显著低于肝部分切除大鼠(P<0.01).肝切除附加门静脉动脉化后,大鼠术后ICGR15明显低于单纯肝部分切除组(P<0.01).肝部分切除或单纯行门静脉动脉化手术均导致术后大鼠AKBR及EC明显降低(P<0.01),单纯门静脉动脉化组大鼠术后2h开始出现回升,而肝部分切除大鼠仍持续下降.肝部分切除附加门静脉动脉化组AKBR及EC术后均明显高于单纯肝部分切除组(P<0.01).结论肝部分切除或门静脉阻断的手术操作均明显降低肝脏细胞能量代谢水平,入肝门静脉动脉化能有效促进肝部分切除术后大鼠残肝细胞能量代谢水平的恢复.

  • 标签: 门静脉动脉化 大鼠 吲哚靛青绿 储留率 动脉血酮比率 能荷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脏零缺血免缝合肿瘤吸除技术治疗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优越性。方法:收集近期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手术患者共21例,其中采用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14例(部分切除组),腹腔镜肿瘤吸除技术患者7例(吸除组),分析肿瘤吸除技术的临床优越性。利用SPSS19.0统计学方法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有无输血等相应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吸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绝对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部分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肾脏零缺血免缝合肿瘤吸除技术治疗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术后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肿瘤吸除技术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 简介:五、内科治疗内科药物治疗的总原则:必须明确治疗目的,确定属于术前治疗/术后辅助治疗或者姑息治疗:必须及时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目标和药物及剂量的调整。重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合并症处理,包括疼痛、营养、精神心理等。(一)结直肠癌的术前治疗1.直肠癌的新辅助放化疗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在于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保肛率,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推荐新辅助放化疗仅适用于距肛门〈12cm的直肠癌。

  • 标签: 结直肠癌 诊疗规范 新辅助放化疗 药物治疗 中国 术后辅助治疗
  • 简介:一、概述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5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其中,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 标签: 结直肠癌 诊疗规范 中国 癌发病率 数据显示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评估安德免荷一号矫形器对内侧膝骨关节炎患者活动、疼痛、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6例骨关节炎患者。按平均、计算机随机、双盲方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以安德免荷一号矫形器加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美洛昔康联合治疗,B组单用安德免荷一号矫形器治疗,C组单用美洛昔康治疗,每组12例。从入组起,每3周门诊随访,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KOOS评分表、SF-12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过去24hVAS疼痛评分表以及Tegner活动积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总疗程为12周。结果(1)治疗后12周,A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85.64±4.74,KOOS评分症状:73.17±8.29、疼痛:70.33±5.96、日常生活:77.08±4.32、体育及娱乐:81.67±5.77、生活质量:80.58±5.76,SF-12生活质量评分:19.08±1.88,过去24hVAS疼痛评分1.25±0.754,Tegner活动积分:7.45±1.08,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85.33±4.68,KOOS评分症状:71.33±10.63、疼痛:68.83±5.01、日常生活:75.92±5.18、体育及娱乐:80.00±7.07、生活质量:78.17±6.63,SF-12生活质量评分:18.83±2.52,过去24hVAS疼痛评分1.4±0.809,Tegner活动积分7.55±1.31,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76.17±5.557,KOOS评分症状:60.92±7.75、疼痛:57.67±8.69、日常生活:68.17±4.61、体育及娱乐:70.00±8.53、生活质量:69.33±8.24,SF-12生活质量评分:14.18±1.81,过去24hVAS疼痛评分2.2±0.669,Tegner活动积分:4.36±0.91,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评分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较C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从整体趋势而言:C组患者症状好转快,最终疗效不如A、B组。B组

  • 标签: 骨关节炎 矫正装置 临床方案 队列研究 前瞻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佐辛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关节外科80例行TKA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佐辛联合地塞米松)、B组(佐辛)、C组(地塞米松)、D组(生理盐水),每组各20例,A组术前30min静脉注射佐辛0.1mg/kg及地塞米松10mg,B组术前30min静脉注射佐辛0.1mg/kg,C组术前30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D组为对照组。术毕患者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IA)。观察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膝关节功能相关指标、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睡眠满意度、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后6h,A、B、C组分别为:(5.01±1.20)分、(5.52±1.15)分、(6.23±1.26)分,低于D组的(6.71±1.68)分(P=0.031、P=0.040、P=0.021);VAS术后12h,A、B、C组分别为:(4.43±1.04)分、(4.87±1.42)分、(5.03±1.28)分,低于D组的(6.01±1.80)分(P=0.002、P=0.007、P=0.002);VAS术后1天,A、B、C组分别为:(2.89±0.92)分、(3.01±1.32)分、(3.76±1.45)分,低于D组的(4.71±1.81)分(P=0.035、P=0.019、P=0.024);VAS术后3天,A、B、C组分别为:(1.58±0.53)分、(1.87±0.64)分、(2.45±0.82)分,低于D组的(3.38±1.02)分(P=0.015、P=0.040、P=0.046);VAS术后5天,A、B、C组分别为:(1.07±0.32)分、(1.62±0.43)分、(2.01±0.51)分,低于D组的(3.11±0.82)分(P=0.007、P=0.008、P=0.009)。VAS术后1天,B和C组分别为(3.01±1.32)分、(3.76±1.45)分,高于A组的(2.89±0.92)分(P=0.005、P=0.004)。膝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术后2天,A、B组分别为:(30.27±5.81)°、(29.02±4.79)°,优于D组的(16.27±2.43)°(P=0.003,P=0.006)。ROM术后2周,A、B组别为:(98.21±9.05)°、(94.57±8.64)°,优于D组的(85.36±8.01�

  • 标签: 地塞米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疼痛 镇痛 地佐辛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接受西他滨(DAC)治疗前后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1/PD-L1)的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初治MDS中符合WHO2008分型WPSS预后分层中危组及高危组并接受DAC(20mg/m^2d1-d5,21-28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治疗的18例患者,同时以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于DAC治疗前后收集外周血和骨髓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AC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的PD-1和骨髓单核细胞PD-L1的变化;QPCR检测DAC治疗前后外周血及骨髓单个核细胞PD-1mRNA、PD-L1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比较化疗缓解组(n=5)和未缓解组(n=13)PD-1/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FCM检测显示,DAC治疗后,中危组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PD-1和骨髓单个核细胞的PD-L1比例分别为(11.43±1.88)%、(11.46±1.60)%和(16.59±0.72)%,高危组分别为(16.36±3.71)%、(16.59±3.81)%和(18.69±1.60)%,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未缓解组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PD-1和骨髓单个核细胞上PD-L1的比例分别为(18.51±2.62)%和(19.03±2.18)%和(19.22±1.40)%,高于缓解组(P〈0.05)。QPCR检测显示,DAC治疗后,中危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1mRNA和骨髓单个核细胞PD-L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6.32±3.37和2.88±1.72,高危组分别为12.55±6.27和7.47±4.90,均高于治疗前(P〈0.05)。MDS未缓解组外周血PD-1mRNA和骨髓单个核细胞PD-L1mRNA的相对表达为16.28±4.64和9.16±5.40,高于缓解组(P〈0.05)。结论DAC治疗后中、高危MDS患者的外周血、骨髓中PD-1/PD-L1表达明显上升,尤其是未缓解组,PD-1/PD-L1高表达可能是介导DAC耐药的原因之一。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1/PD-L1) 地西他滨